導語:下面分享一些關于登革熱的電子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預防登革熱電子報資料】
登革熱的病因:
登革熱是登革熱病毒引起、伊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征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患者在發病前6~8小時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顯的病毒血癥,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間,輕型患者數量為典型患者的10倍,隱性感染者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傳染源,叢林山區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雖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學證據,但作為傳染源,尚未能確定。
傳播媒介: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廣東、廣西多為白紋伊蚊傳播,而雷州半島、廣西沿海、海南省和東南亞地區以埃及伊蚊為主。伊蚊只要與有傳染性的液體接觸一次,即可獲得感染,病毒在蚊體內復制8~14天后即具有傳染性,傳染期長者可達174日。具有傳染性的伊蚊叮咬人體時,即將病毒傳播給人。因在捕獲伊蚊的卵巢中檢出登革病毒顆粒,推測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儲存宿主。
易感人群:在新疫區普遍易感。1980年在廣東流行中,最小年齡3個月,最大86歲,但以青壯年發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區,20歲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檢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體,因而發病者多為兒童。
登革熱的并發癥有哪些
1、急性血管內溶血較為常見,多見于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的病人,可出現黃疸和血紅旦白尿,發生率1%。
2、精神異常個別病人病程中出現煩躁不安、妄想等精神癥狀,病情恢復后,多恢復正常。
3、急性肝炎部分患者出現肝臟腫大,血清肝酶升高,膽紅素多正常,病情恢復后,肝功可正常。
4、其他并發癥其他并發癥有心肌炎、尿毒癥、吉蘭-巴雷綜合征及眼部病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