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71年前,當中華民族最終奪取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時,血火淬煉的抗戰精神,在歷史長空定格成永恒。下面分享關于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1周年的手抄報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立法紀念】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兩個決定,分別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為了牢記歷史,銘記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緬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和所有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人們,彰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國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每年9月3日國家舉行紀念活動。
部分專家提議國家成立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聯盟,實現全國抗戰歷史資料共享,并倡議國家申請將全中國抗戰紀念館集體納入世界記憶遺產,以讓全世界人民了解日軍侵華歷史,達到警示世人的目的。
【各地紀念】
香港方面
在香港,抗日戰爭紀念日為8月15日,即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日子。
2007年香港特區全國政協委員龍子明9日提案建議,將每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設為法定節日“陣亡將士和死難同胞紀念日”[2]。但是現在中國內地的中學課本(人教版八年級上)中將8月15日作為中國八年抗戰的勝利日。
臺灣方面
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外務大臣重光葵及軍方代表、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在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海軍戰列艦密蘇里號的甲板上,簽字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華民國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確認。9月9日,日本于南京向中華民國政府遞交投降書。國民政府旋規定自9月3日起放假三天,舉國歡慶。并通過決議,規定從次年開始,每年的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后來臺灣當局為了統一各軍種節日,于1955年起將對日抗戰勝利日作為陸海空三軍的軍人節。
1945年9月9日上午9時,時任中國軍隊陸軍總司令的何應欽接下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佩刀,在中國戰區的日軍正式投降。不過后來國民黨當局是以日本向盟軍投降的次日(9月3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1945年10月25日,在臺灣舉行了莊嚴的日本投降儀式。中國代表鄭重宣布,自即日起臺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頓時,會場上掌聲、歌聲、歡呼聲匯成一片歡樂的海洋;臺灣全島上下鑼鼓齊鳴、張燈結彩、舞獅戲龍,人們以萬分激動的心情慶祝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自《馬關條約》簽訂以來,臺灣人民遭受日本帝國主義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終于結束。這對全國人民來說,是一個值得永遠紀念的日子,因此被定為“臺灣光復日”。
更多相關板報內容推薦:
3.2016南京大屠殺公祭日黑板報版面設計
5.
7.1213國家公祭日黑板報設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