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衛生”也稱心理健康,它是指以積極優異的教育和有力的措施,維護和改造人們的心理狀態以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
心理健康是一個相對概念。對于心理健康的理解可以有三個不同的層次,最低層次:克服心理疾病;中間層次:超越亞健康狀態;理想層次:自我實現。所以心理健康不是指某種固定的狀態,而是富有彈性的一個相對狀態。一般心理學家多主張以正常的認知,完善的個性,穩定的情緒和個體行為的適應情況作為鑒別心理健康的標準,而不是一個別癥狀的有無為依據。所以說心理健康是一個狀態概念,而非人格概念。
我國學者的心理健康指標主要有以下8條標準:
1、了解自我,悅納自我
2、接受他人,善與人處
3、正視現實,接受現實
4、熱愛生活,樂于工作
5、能協調與控制情緒,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諧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8、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然而對于我們大學生的年齡段來講,主要會遇到以下11種問題:性心理,戀愛心理,嫉妒心理,自卑心理,孤獨心理,逆反心理,挫折心理,青春期焦慮癥,癔癥,神經衰弱癥,社交恐懼癥,吸煙飲酒心理,自殺心里,犯罪心理。
導致這些問題的產生是由很多不同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但是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今天只是簡單的從挫折這一個方面來談下我上述的11個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因為當我們了解到一個問題是如何產生的時候,就能從根源上來控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