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China Food Safety Publicity Week),是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于2011年確定在每年六月舉辦的,通過搭建多種交流平臺,以多種形式、多個角度、多條途徑,面向貼近社會公眾,有針對性地開展風險交流、普及科普知識活動,因活動期限為一周(因主題日的豐富而適當延長),故稱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
板報" width="600" height="288" />
【食品安全周黑板報資料:過了保質期的食品還能吃嗎?】
過了保質期的食品,有些還是可以吃的。您知道嗎,其實保質期更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最佳食用期。它是食品生產廠家標在包裝上的承諾。也就是說,在保質期內,在規定的貯存條件下,生產廠家承諾食品的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證,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如果出了問題,廠家需要承擔相應責任。
食品過了保質期,是否就意味著不能吃了呢?不是的!食品保質期不等于食品最后可食時間。過期食品并不是必然帶來食品安全問題,只是過期食品發生食品安全問題的可能性會大于在保質期內的食品。食品從生產、包裝、流通、銷售到消費者保存的各個環節,食品的各方面都在慢慢發生變化。而對不同的食品,這種變化的性質、速度與程度是不同的。比如有些含水量較少的食品如果暴露在空氣中,很容易受潮變軟,最先帶來口感的變化;而冷凍食品過期后,味道會不新鮮等。但是這些變化只是食品品質某種程度的下降,并不會帶來食品安全問題。從安全性角度來說,過了保質期的食品仍是可以食用的。因此,食品是否能吃,主要看食品是否腐敗變質。所以如果過了保質期,食品并沒有發生腐敗變質,我們就把它丟棄,那么也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哦!
【食品安全周黑板報資料:食品標簽應該看哪些內容】
食品標簽有很多內容,您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肯定看到過,但不一定知道怎么看或看什么。首先您肯定會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并不一定是生產日期越近越好,其實只要在保質期內就行了。買食品不要囤在家里,如果買太多,很可能放在角落里根本想不起來,再長的保質期也沒用。除此之外,您應該看看包裝上有沒有寫保存條件,如果有特殊要求,比如冷藏,您就需要按照它的要求存放,否則可能會提前變質。
您還會看到配料表,尤其是看使用了哪些食品添加劑。其實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很高,您看了這些信息也不可能了解每一種成分的作用。配料表的作用只是滿足知情權,對于您選擇什么食品并沒有多大的指導意義。關鍵還是要看這個食品提供哪些營養,這就需要您學會看營養標簽(后面的內容會有介紹)。有些食品還會注明可能引起過敏的物質,如果您是過敏體質,可以關注一下是否有相關信息。
您還應該看看生產廠家的信息,正規的產品會標示得很清楚,比如產地、生產許可證號、制造商、地址、電話等。假冒偽劣產品或者作坊食品往往沒有這些信息或標示不全,這樣的食品風險很大,最好不要買。
當然也有特殊情況,當食品包裝面積很小的時候,可能只標示產品名稱、凈含量、生產者(或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食醋、食鹽、固態食糖、味精、酒精度大于10%的酒類等個別品種可以不標保質期。
最后要注意一下包裝是否完整,如果有破洞、裂縫、鼓包脹氣等情況,可能是運輸儲存過程中出了問題,不要購買。
更多熱門板報資料推薦:
4.2016年食品安全周黑板報設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