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植樹節黑板報資料

發布時間:2017-01-30  編輯:cgf 手機版

   植樹節很好的宣傳了綠色環保,讓我們的環保意識,綠色意識逐漸加深,提醒我們從點滴小事中支持環保。以下是語文迷網小編整理的植樹節黑板報資料,希望能給同學們帶來幫助!~

11532U3F-0.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關于植樹節的故事

  眾所周知,每年公歷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起初,植樹節是個農歷節。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先生重視植樹,把每年的清明節定為植樹節。新中國成立后,為了紀念這位革命先行者,就將孫中山逝世的公歷日期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植樹造林的光榮傳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做過許多地方官,每到一處他都要栽花種樹,這在他的詩中也有反映:“手栽兩松樹,聊以當嘉賓”;“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蘇軾任杭州刺史時,修浚西湖,并在湖堤上種樹,因而留下了“蘇堤春曉”這一著名景觀。柳宗元貶官柳州,但仍不忘種樹:“柳州刺史,種柳柳江邊”;“手植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清末左宗棠率部新疆平叛,沿途大種柳樹,被稱作“左公柳”。他的幕僚楊昌俊以詩歌頌:“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在我國,幾乎所有的名勝古跡,都有先人們為我們留下的綠蔭。在黃帝陵,傳說是黃帝親手栽種的柏樹(稱“黃帝手植柏”),郁郁蔥蔥,令人頓生思古之幽情;古城曲阜有孔子的“先師手植柏”。泰山岱廟也有“漢武帝手植柏”。這些千年古樹現如今都成了重點保護文物。“中庭樹老閱人多”,炎黃子孫樹下瞻仰時,自然會生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崇敬之情。

  古人不僅重視植樹,也十分重視保護林木。早在夏禹時代,我國就有了有關保護林木的行政法規。《逸周書》記載:“禹之禁,春三月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春秋戰國時期,管仲治理齊國時曾說:“為人君而不能保守其山林菹澤草萊,不可以為天下王……”宋太祖趙匡胤規定:“民伐桑棗為薪者罪之。”清朝雍正繼位時,就要求嚴格保護山林:“嚴禁非時之斧斤,牛羊之踐踏,歹徒之竊盜。”

  近代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也十分熱愛樹木,他在帶兵打仗時規定:駐防官兵要在駐地植樹造林,即使行軍打仗時,也不許踐踏林木。他屯兵徐州時,為了嚴明紀律,特意寫了一首護林詩:“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在民間,也流傳著許多有關保護林木的故事。傳說西湖凈慈寺有一古松,某新任太守為修造衙門,下令征伐。方丈無計可施,幸虧有一個濟顛和尚寫了一首詩,派人送給了太守。詩云:“庭松百尺接天高,久與山僧作故交。本謂枝柯千載茂,誰知刀斧一齊拋。庭前不見龍蛇影,宅畔無聞風雨號。最苦早間飛去鶴,晚回不見舊時巢。”太守見詩,權衡利害,終于收回成命。

1351144439423emoupel9hq_medium.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13511444394230fux309mpm_medium.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植樹節日記

  今天是植樹節,天公也做美,整天都暖洋洋的,很適合種植植物。我也想為綠化出份力,可我沒有樹苗。只好種豆子了。我挑選了五顆紅豆,把它們包在了一塊沾了水的布,然后用保鮮袋把它們扎起來。晚上睡覺的時候,把它們放在我的被窩里。讓它們感到暖暖的,發芽起來快。

  3月13日星期六天氣:陰心情:

  開心第二天,我起來一看,五顆種子都發芽啦!雖然只有幾毫米,但我也很高興。我把這五顆豆子放進一個杯子,加入了一些水。到了晚上,豆子們一個個好像都吃了膨松劑似的,漲到比原來一倍還多,芽也更長了。

  3月14日星期日天氣:雨天心情:開心

  一個晚上的時間,芽已經長到了3厘米。杯子里的水有點紅,奶奶說要換水了。可科學老是說換水對微生物的生長不好,于是我沒換,我想:這樣應該會對都自有好處吧。我在杯子上蒙了一塊濕了的餐巾紙,豆子會往有水的地方長,餐巾紙在在豆子的上方,這樣芽會長的更快。傍晚的時候,豆芽已經長到6、7厘米了,我把它們一直在了花盆里,讓它  這個植樹節,我過得很快樂!

網友評論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另类αv欧美另类aⅴ | 亚洲视频中文在线 |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看一区视频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