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作為我們做人的基本,是時刻都不能丟的東西!以下是語文迷網小編整理的關于文明禮儀黑板報的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應做社會文明的先行者
文明是中華民族之魂,而大學又被看作是文明的象征。因此,身處大學的我們就責無旁貸地成為了文明建設的先行者和傳承者。
然而,在我們廣大的大學生群體中,卻不時地會出現一些與文明相違背的舉止。例如,校園里的追逐打鬧、亂爆粗口;教室里的“課桌文化”、悅耳鈴聲;宿舍里的雜亂無章、衛生拖沓;餐廳里的鋪張浪費、排隊無序;生活中的欺詐同學,慌騙老師……這些個別人的不禮貌、不文明的舉止,嚴重的影響到了我們大學生群體在公眾面前的整體形象。
那么,怎么才能避免甚至杜絕這些不文明的行為,提高我們每一個大學生的個人素質和道德修養,做一個文明的大學生,做一個合格的公民呢?
第一,“天下大事,必行于細”。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倡文明之風,踐文明之行,使文明不再是外在強加的約束,而是每個學子的自覺言行:
1、杜絕在學習場所大聲喧嘩、打電話、吃東西、課桌污染等不文明現象。
2、按時上課,不遲到早退,不曠課,遵守課堂紀律。
3、認真學習,誠實守信,不抄襲作業,考試不作弊。
4、注意公共衛生,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不吸煙、不喝酒。
5、買飯不插隊,飯后主動收拾餐具,營造良好的就餐環境。
6、節約用水、用電。
7、科學上網,不沉溺于網絡和游戲、杜絕逃課上網等不良現象。
8、保持心理健康,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互相幫助,彼此關愛。
第二,從宏觀的理念和社會價值觀念上,徹底的改變和提升我們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個人素質。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我們要做到以“愛國”為核心,以“守法”為重點,以“誠信”為關鍵,以“知禮”為基礎,與文明同行,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盡可能的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努力提高我們每個人的綜合素質。
泱泱中華文明,幾千年來綿延不息。而今,奧運過后,放眼環顧當前人們的生活: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明也蔚成風氣。作為社會文明先行者和傳承者的我們,更應該努力的改掉自身的陋習和不道德的理念,責無旁貸的接過文明傳承的火炬,用我們自身的文明行為展現莘莘學子朝氣蓬勃、昂揚向上的青春風貌。讓我們、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迷人、更加具有中華文明的魅力,讓我們的身邊洋溢出更多的笑聲!
同學們,讓我們攜手共進,在校園里做文明的學生、在社會里做文明的公民。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時尚、成為我們永恒的話題。
關注老人就是關注我們的未來
當你在路邊漫步時,經常會看到,一些老人孤獨落寞的背影;當你從三五個正在交談的老人身邊走過時,經常會聽到,他們在抱怨生活對于他們的不公;當你在幻化自己未來的情景時,經常會想到,我們老了以后會像他們一樣嗎?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健康水平不斷提高,然而老齡化問題卻也悄然而至,而且越來越嚴重地困擾著老年人的生活。如此一來,老年人身處何種窘境?老年人到底想說什么、需要什么?就自然而然應該成為備受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
“人口老齡化”其實就意味著被贍養人口的負擔增大,也就是說越來越少的在職人口要去負擔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口。據調查,在50年內,我國的撫養率將會由目前的10.6下降到3.3.不僅目前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面臨著重重的困難,而且這種情況會進一步惡化。在職兒女的生活壓力驟增,再而受到一些不良思潮的影響,從而導致一些社會不良現象的發生,年輕人的尊老愛幼意識淡薄、識老年人為“包袱”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還出現了打罵、侮辱、虐待、遺棄老年人的現象,也使得老年人獨自居住的“空穴”家庭越來越多
每個老人無非都希望在自己工作了大半輩子后,能夠舒舒服服的安度晚年,可面對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弱化的嚴峻形式下,很多老人只能選擇依靠社會提供的服務,但隨著老齡化問題的加劇,一些養老金拖欠、醫療費報銷難的問題也日漸突出。使其受到的照顧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老年人想說的其實很少也很簡單,他們只是需要親情的關懷,需要權益的保障,需要安逸的晚年。這些的實現是需要整個社會來共同承擔的。對于政府而言,傳統的思路、方式已經行不通了,而是要及早研究和制定出相應的政策,推進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完善,尤其是加快建立和健全老年經濟供養體系、老年醫療保障體系。對于企業而言,要切實履行企業責任,落實好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對于家庭而言,它始終是養老的主要載體,每個人都會有成為老人的一天,竭盡全力的照顧父母不止是應盡的孝道,更是為了自己的明天。
我們都應該靜下心來傾聽老年人的心聲,他們都遭受著哪些困惑,他們真正需要些什么,面對老齡化問題的嚴峻形式下,怎樣才能讓老年人得到真正的幸福晚年,你們都有哪些良策呢,歡迎大家說出自己的想法,共同為老年人的今天,和我們的明天為之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