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事變紀念日辦報素材:對日本來說,沈陽是個薄弱的突破口
1931年8月,日本抓緊將日軍向沈陽附近集結,密令日本在東北的軍人分別到沈陽、長春、哈爾濱的指定地點集中,旅順的要塞大炮被秘密運到沈陽的關東軍兵營,對準了北大營張學良的軍隊,隨時可以開炮。
日軍為什么選擇在沈陽作為侵占東北的突破口?東北軍在沈陽只有一個旅,駐扎在北大營,省防軍的力量也很弱。比較之下,吉林的中國軍事力量比較大,省防軍和國防軍都很多,20旅、22旅、23旅、24旅都在吉林,而日本的勢力相對比較弱。而且那時候的吉林省面積很大,比較靠近蘇聯,日本不敢輕舉妄動。
918事變紀念日黑板報
譚譯告訴記者,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沈陽是東北的政治中心,張學良如果調兵回來,在沈陽可以直接扼制日軍,“所以占領沈陽、占領遼寧是必然的,在這里日本的力量最強,礦山大部分是它的,南滿鐵路、安奉鐵路都是日本的,對日本來說,沈陽是個薄弱的突破口。”
“田中奏折”說,要把東北當做跳板侵略全中國,沈陽是最合適的地方。此時,遼寧的大連和旅順已經被日本占領了,日本的力量強,要考慮進一步進關的問題。
日本當時沒有考慮打黑龍江,后來的情況證明了這一點,占領了遼寧和吉林之后,日本在占領不占領哈爾濱和黑龍江的問題上曾經考慮了一陣子,最后才決定打哈爾濱。“當時東北有4個省,遼吉黑和熱河,哈爾濱是國際特區,日本占領東北以后,面臨著向北和蘇聯打還是向南跟美國打的問題,它要考慮到整個二戰的戰場。”譚譯告訴本報記者,日本是從戰略考慮,才選擇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沈陽。譚譯說:“要想占領東北,首先侵略朝鮮。要想占領中國,就先占領東北,這就是日本向外擴張,開發萬里波濤的大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