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黑板報的辦報素材:秋季飲食安全注意事項之具體做法
進入秋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變得涼爽宜人。空氣溫度降低,人的食欲逐漸增強,消化力也提高,正是彌補由于夏天氣溫炎熱造成營養不足的好季節。同時這個時候又是收獲的季節,各種動物肉肥味美,蔬菜瓜果種類齊全,數量又多,是安排飲食的最好季節。不過,如果安排不當,也容易由于營養過剩或是食性不當而傷身,那么秋冬季安排飲食要注意什么呢?
秋冬季飲食三原則 一要注意多補充熱源食物,增加熱能的供給,以提高機體對低溫的耐受力,這樣的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其中尤其應考慮補充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雞鴨肉、雞蛋、魚、牛奶、豆制品等。
二要多補充含蛋氨酸的食物,以提高機體御寒能力。寒冷氣候使得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謝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在線粒體內氧化釋放出熱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酵母、乳制品、葉類蔬菜等。
三要多吃些富含維生素B2、維生素A、維生素C的食物,以防口角炎、唇炎、舌炎等疾病的發生。如動物肝臟、雞蛋、牛奶、胡蘿卜等。 要注意 1.要注意防止熱能過剩。 一般人到了秋冬季,由于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俗話叫“長秋膘”,這樣不好。在秋冬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欲,大吃大喝。 2.從中醫食療理論上講,認為秋冬季屬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 在我國黃河流域,一到秋冬季,氣候就變得晴朗干燥,因此主張應當潤燥。怎樣做到這一點呢?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蘿卜、西葫蘆、茄子、綠葉菜、蘋果、香蕉等。另外,中醫還認為秋冬季屬合,萬物收斂,因此又主張“應吃辛以發散”。意思是說避免各種濕熱之氣積蓄。因為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3.由于秋冬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 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于生冷,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所以提出“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冬天應當避免光吃些涼和性寒的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
食品安全的黑板報
那么,具體要怎么做呢?
首先應保證熱能的供給。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御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的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對于老年人來說,脂肪攝入量不能過多,以免誘發老年人的其它疾病,但應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因為蛋白質的分解代謝增強,人體易出現負氮平衡。蛋白質的供給量以占總熱量的15~17%為好,所供給的蛋白質應以優質蛋白質為主,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制品等,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質,不僅便于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營養價值較高,可增加人體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其次, 應擴大食源,冬天綠葉菜相對減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卜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去瘟毒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里美蘿卜、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只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還是可以補充人體維生素的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