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的辦報資料:中國教育改革現狀之反思
由于思想觀念和教育價值取向的問題,導致我們教育的目的似乎不是為了面向造就全體學生,而是為了一部分升學有望的學生;教育的過程似乎不是呵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自信心,而是一味地加班加點、超時重負、機械訓練,沒有學生個體的自主選擇和自由的時間空間。為了高考,設計3年教學的高中課程,普遍的提前一年甚至更早完成,到高三純粹就是索然無味的應試訓練;又因為重點高中的選拔制度,今日的中考同樣有著不能承受之重,以致讓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過早地承受超越其年齡階段之重負……所有這一切,都在無情地扼殺無數個體的創造力,扼殺中華民族的生機與活力。
教師節的黑板報
據中國校友會網發布最新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稱,高考狀元在國內完成本科學業后,選擇在國內直接就業或創業的比較少,高達60%選擇繼續出國留學攻讀碩、博學位。迄今在社會公眾還普遍將高考狀元作為最優秀學子代表的當下,如此高的比例選擇“一路向西”、遠走異鄉深造,有其必然性,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走出去的理由是對身邊的教育失望,以致他們都在給中國今天的教育“用腳投票”。
反思中國教育改革之現狀,原因恐怕主要在于我們始終沒有形成文化思想、制度機制、育人模式三個層面的配套改革,存在許多錯位、缺位現象。
2015 教師節的黑板報資料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