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的黑板報
教師節相關的資料:古代教育原則之因人制宜,循序漸進
所謂“因人制宜”,就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要有針對性,要有層次,要有重點。孔子提到了解人的基本方式是“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意思是說,審視他的日常行為,觀看他所經歷的事,細察他的意志所向。這樣細心地去觀察,人還有什么內心活動可以隱瞞得了呢?孔子用這種“知人法”來做思想教育工作,顯然能收到好的效果。這完全可以為后人所借鑒。墨翟在教育工作中也很早提出了量力而行的原則,指出要根據對方的接受能力,采取由淺入深的教育方法。韓愈在《進學解》中,引用各種不同的木材作比喻,主張對人要因材施教,各得其宜。為了要因人制宜,就必須注意循序漸進。所謂循序漸進,包括循循善誘,引而不發,潛移默化、日積月累、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等原則和方法在內。特別是思想疏導工作,古人很注意細水長流,可以從細小處簡易處入手,但要從遠大處艱巨處著眼,不能急于求成甚至允許重復、停滯和反復。孟子就非常反對教育培養工作只憑一時的愿望而不顧具體實際的做法。他用“揠苗助長”的故事,指出如果思想教育工作也這樣做,那是“非徒無益,而又害之”的。荀況也認為思想教育必須日積月累,專心到致志,朝夕不息終有成功之日。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是可以通過積累而提高的。
教師節黑板報的資料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