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民都會包粽子、賽龍舟、懸艾草,以此來慶祝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在端午節要吃粽子,那么,大家知道為什么端午節要包粽子嗎?又該怎樣包粽子呢?
端午節包粽子的來歷
相傳楚國名臣屈原在汨羅江投江自盡后,曾托夢給當地的村民。說:“我是屈原,在汨羅江投江自盡。江中之魚在啃咬我的肉體,請快快救我的肉體上岸。”受夢的村民馬上將此夢告知鄉里,并召集村中壯年畫著龍舟,帶著糯米去救屈原的肉體。帶糯米是為了引開魚,使他們不在啃咬。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以及賽龍舟和包粽子的又來。并且在端午節還要喝雄黃酒,以避邪。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含過多的脂肪、鹽、糖。一個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約一碗左右,熱量約為400至500卡路里。因此,專家建議,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類,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痛。
相關拓展:端午節包粽子的方法
包粽子也不是特別的復雜,凡吃過粽子的,大多一看就明白。自己包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包自己喜歡吃的。今天在這獻丑了,大家不要拍磚哦
原料:糯米,紫米,小米,綠豆,紅豆沙,粽子葉
步驟:
1、粽子葉用小刷子仔細刷凈,并沖洗。然后在水盆里泡一個小時后,再用慢火煮半小時。
2,紫米浸泡5小時后,上鍋蒸1小時。綠豆煮軟但不開開花的程度后,撈出豆子備用。白糯米浸泡2小時。小米洗干凈即可。
紫米不容易熟悉,所以要提前泡,更要提前蒸熟。與糯米混合,是因為其粘度不夠,混合上糯米后,就不容易散落了.
3,將粽子葉子對折成圓錐桶,先倒入少許糯米。
4,壓實后倒入綠豆、小米。
5,用手指一邊壓實際,一邊按出一個小坑。
6,放入少許紅豆沙餡,將糯米與紫米混合后鋪上最上面。
紅豆沙是買現成的.也可以用任何自己喜歡的餡.如果特別喜歡甜味的人,可以在米里拌些糖后,再包入粽子。
7,包粽子。其實,可以用自己順手的方法,只要結實,不漏米就行了。
8,捆上繩子。然后放入鍋里,到入幾乎可以沒過粽子的水后,煮一個小時就行了。
粽子熟了,可以粘糖吃,因為是甜粽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