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短篇成語故事:相知恨晚
西漢時,漢景帝母親竇太后有一個侄子,名叫竇嬰,極有才華。景帝登基后,急需良臣輔弼,于是讓竇嬰擔任太子的老師,在七國之亂平定之后又賜給他魏其侯的爵位,后又拜他為當朝丞相。眾多官員知道他深得皇帝恩寵,都來投靠于他。
這位竇丞相推崇孔夫子的思想,而竇太后則是道家學派的忠實信徒。終于有一天,竇太后對他厭煩起來,就讓景帝罷了他的官職。竇嬰失去權勢之后,原來投靠他的人都不再理睬他,而一個叫灌夫的人倒常到他府上來,與他敘談。
灌夫本是大臣張孟之子。張孟曾是穎陰侯灌嬰的部下,因為灌嬰很欣賞他,就讓他改姓為灌。七國之亂時,灌孟為保衛社稷在戰場上死去。從此灌夫恨透了叛軍,在作戰時特別勇敢,屢立奇功。
漢景帝駕崩后,漢武帝即位,他覺得淮陽(今屬河南省)屬于交通要道,又屯有重兵,不可輕易托付于人。想來想去,武帝才任命灌夫為淮陽太守。后來,由于灌夫在淮陽任上政績突出,又被調入京城長安,被委任為太仆(掌管御用車馬的官員)。
灌夫非常正直,從不巴結位高權重之人。但他喜歡交往,每天在他家吃飯的英雄豪杰竟然有百人之眾。
灌夫酷愛飲酒,一旦喝醉了就很難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必要的約束。一次,他和竇太后的弟弟竇甫在一起飲酒作樂,菜過五味后他不覺酩酊大醉,好端端讓竇甫嘗了一頓拳頭。漢武帝很愛惜灌夫,害怕竇太后殺他泄憤,就將他貶到外地為官。一晃幾年過去了,灌夫因事免職,回到長安,過起了賦閑的生活。
這時,竇嬰依舊受人冷落,灌夫就常到他府中走走。
竇嬰無權無勢之后,體會到了世態炎涼,也認清了那些勢利小人的嘴臉。而灌夫的珍貴友誼,使他深受感動。而灌夫呢,也想和竇嬰深交,來抬高自己的名聲。
兩個人都非常尊重對方,甚至有著父子一般的感情,總是融洽地相處,一點兒也不感到厭倦。他們都后悔相互了解得太晚了。
◎成語釋義
常用來形容新結交的朋友之間的深摯情誼。
◎故事出處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兩人相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歡甚,無厭,恨相知之晚。”
◎出處譯文
兩個人都非常尊重對方,甚至有著父子一般的感情,總是融洽地相處,一點兒也不感到厭倦。他們都后悔相互了解得太晚了。
【短篇成語故事:相知恨晚】相關文章:
經典短篇成語故事:望梅止渴08-15
短篇經典童話09-11
短篇睡前故事01-09
寓言故事短篇03-10
經典短篇童話故事05-26
幼兒短篇睡前童話05-14
幼兒短篇睡前故事05-14
童話故事短篇05-22
短篇童話故事06-24
睡前小故事短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