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禮貌修養
禮貌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禮貌修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禮貌修養
在人際交往中,有些人對他人有很強的交往引力,人們樂意與他交往;有些人卻缺乏這種交往引力,人們不愿同他交往;有些人在他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人們非常信任他、崇拜他;有些人卻在他人的心目中威信很低,人們輕視他。在公關活動中,就是談同樣的事情,有些人很有能力促成談判成功;有些人卻時常使談判陷入僵局或者談判失敗。推銷同一種商品,有些人很容易引起人們的購買欲望,使產品很快就推銷出去;有些人卻激不起人們的購買欲望,推銷失敗。所有這些截然相反的結果,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一個人的禮貌修養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個人的禮貌修養主要表現在服飾衣著和言談舉止兩個方面。一個人的服飾衣著往往代表一個人的身份,所以在人際交往中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衣著。比如,有客人來訪,穿著睡衣接待,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應當衣著整齊地待客。假如給客人開門時穿著睡衣,應當讓客人在客廳稍等,自己去換上比較整潔的衣服。服飾衣著要與環境場合相適應,正式的場合要穿莊重的衣服。日本人特別注意到這一點,雖然日本和服漂亮,又有其特色,但正式場合中日本人也很少穿和服。
言談舉止也能反映一個人的禮貌修養程度。去拜訪別人時,應考慮拜訪的時間;乘車時,要讓地位高、年齡大的先上,下車時,自己先下來給他們開門;同婦女一塊上樓時,男子應走在后面,下樓時走在前面;同熟人見面時,要主動打招呼,別人同你打招呼,應立即回應;同他人談話時,要注意用詞,不要隨便打斷別人的話等等。所有這些都反映了一個人的禮貌程度,人們總是愿意同彬彬有禮的人進行交往,不愿同不懂禮貌的人打交道。
一個人的禮貌修養是逐步養成的,所以在平時就要注意養成一些好的習慣。
禮貌修養
在日常交往中,人人都要講究禮貌,注重禮儀。禮貌禮儀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她是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禮儀就如同一片陽光、一束鮮花、,一串笑聲,悄然地給生活帶來溫馨,給工作帶來成功。禮貌禮儀不像法律那么威嚴,也不像道德那么肅然。平時也許你并沒有感到她的存在,而當你冒犯了她時,尷尬、失意、孤獨就會接踵而至,這時你定會感受到她的重要。如果你工作中一帆風順,與人交往時左右逢源,生活中處處受人尊重,這其中,禮貌禮儀一定助了你一臂之力。禮貌禮儀不是一朝一夕學來的,而是在長期生活中不斷磨煉逐漸形成的;禮貌禮儀不是刻意的模仿,她就出現在你日常交往的不經意之中。如果你想在日常交往中成為受人歡迎的人,那么就應當注意遵守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禮貌準則。
一、遵守公德
公德,是指社會公民為了維護整個社會生活的正常秩序而共同遵守的最簡單、最起碼的公共生活準則。社會公德內容極其廣泛,包括愛護公物,遵守公共秩序,講究公共衛生,尊老愛幼,救死扶傷,
見義勇為等。遵守公德是文明公民應當具備的品質,也是一種禮貌修養,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應當模范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德。有些人在公共場所大喊大叫、違反交通秩序、隨地吐痰等,這些不文明行為就是不遵守社會公德,破壞了社會風氣,理應受到譴責。不遵守公德就是不尊重他人,同樣也是不尊重自己,就是沒有禮貌的表現。
二、尊重他人
禮貌禮儀是以尊重他人為基礎的,沒有對他人的尊重,禮貌禮儀也就無從談起。在社會交往中,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而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他人。在社會交往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那種以貌取人、以權取人、嫌貧愛富的人自己就是最被人看不起的,在與人交往時自以為是、居高臨下或阿諛奉承也是令人生厭的。尊重他人,應當體現在與人交往時,尊重他人的意見,尊重他人的勞動,尊重他人的正當權利,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還應當體現在:上級對下級的關心和幫助,下級對上級的敬重和支持,教師對學生的愛護和培養,學生對老師的尊重和理解。尊重他人,也應當體現在尊重他人的`愛好和習慣,不取笑和侮辱他人,不把自己的愛好和習慣強加于人,不以自己的好惡來評價他人。尊重他人更應當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尊重老人、照顧老人、愛護兒童,以及女士優先的紳士風度上。
三、遵時、守信
遵守時間,恪守信用,是現代人際交往中最一般而又最重要的禮貌修養。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共識。在社會交往中,不違時、不失約是極其重要的禮貌行為。浪費別人的時間是對別人極大的不尊重。約定的聚會或社交活動,應當準時或稍稍提前到達。如果確實不能如約到達,應提前通知主人,以便讓他另作安排。與人交往要言而有信,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認真去做,不管有什么困難都應盡力做好。
如果根本就沒有能力做到的事就不要隨便答應別人,千萬不要因為要面子或爭強好勝而勉強答應別人的請求。若是答應了別人又辦不到比不接受別人的請求更沒有面子,而且是非常失禮的。在社會交往中,言而無信的人最終會失去大家的信任。
四、真誠、友善
待人接物應當做到真誠友善。真誠就是對人要誠心誠意,坦蕩磊落,不虛情假意、口是心非、陽奉陰違。別人有困難,要挺身而出,真心相助,不圖回報。友善,就是待人要善良友好,不存惡意,不算計別人,更不能為了個人的利益欺騙別人,傷害別人。有的人為了討好別人,花言巧語、虛情假意,雖然有時也能討得別人的一時喜歡,但最終還是得不到別人的信任。有的人以貌取人,以地位取人,趨炎附勢,這種人遲早會被人們所唾棄。待人真誠友善,才真正是對別人的尊重和禮貌。
五、理解、寬容
理解是人際溝通的橋梁。理解別人表現為能夠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善解人意,體諒對方。在與人交往時,要善于觀察別人的心理變化,主動去理解別人,關心別人,對方還沒想到的事你事先為他想到了,并且幫他做到了,這樣就很容易做到與人溝通。寬容就是要豁達大度,寬宏大量,有很強的容納意識和自控能力。只有理解別人才能做到對人寬容。理解別人就包括容忍別人的缺點錯誤,即使在雙方發生沖突的時候,在對方不理智的時候,也要忍讓。不要針鋒相對,也不要得理不讓人,可以待對方冷靜下來再有理、有利、有節地處理問題。有時寬宏大量就是一種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熱情、大方
在與人交往時應當表現得熱情大方,熱情是對別人的一種真摯熱烈的感情,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熱情可以使人感到溫暖,感到親切,使人產生一種親近感。待人熱情就要做到禮節周到,語言誠懇,儀態悠雅,舉止大方,笑口常開。待人熱情的人,別人也愿意與之交往,他的周圍總會有很多朋友。有的人待人冷若冰霜,傲慢任性,周圍的人也就與他相距甚遠。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加強禮貌修養。對人熱情應當表現得有分寸,過分的熱情,反而是一種無禮了。比如為了討好別人,用過分的語言肉麻地吹捧;不管別人能否接受,無休止地勸吃、勸喝等。過分的熱情會讓別人十分尷尬,并且懷疑你的誠意。同時過分的熱情會讓人覺得您輕浮,有損于個人及組織的尊嚴。
禮貌修養
禮貌,是一種規矩,是每個人都必須有的一個行為表現。
它就擺在那里,你做了,就是禮貌,你不做,就是不禮貌。至于你怎么做,帶著怎么樣的意圖去做,都不重要,你只要做,就是了。
這真是一個一點溫度都沒有的詞語。
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修養這個詞。
修養的百度百科釋義是:指人的綜合素質;道家的修煉養性等。語出唐 呂巖《憶江南》詞:“學道客,修養莫遲遲,光景斯須如夢里。”是修行后的表象,修行是對內心思想和行為的改造,通過修行后表現出來的一種狀態。修為是修行的程度,而修養只是表象。
修養,是一種規范,是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思想造就的一種集思想與行為的處事方式。
所以很多事情,你做了,不一定就是有修養,你不做,也不一定是沒修養。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成長教育,以及思想深度都是不一樣的。
如果是禮貌是一把刻度尺,那修養就是刻度尺上的刻度。有的人刻度大,有的人刻度小,量出來的東西就是不一樣的。沒人會說哪把刻度尺的刻度不對,因為這些刻度尺的本身刻度就是不一樣的。
刻度尺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因為它是有標準的。而刻度每個人都不一樣,因為它沒有標準。你不能說一個人沒修養,你頂多只能說他沒禮貌,就像沒了刻度的刻度尺,它也就不稱為刻度尺了。
禮貌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必須得具備的,但是修養可能就會被埋在生活以及思想里了。
社會發展的實在太快了,每個人都很忙,只能在茫茫人生中守好應守的規矩,而并沒有標準的規范,就只能在偶爾生活空隙里,想想,然后也就想想了。
【禮貌修養】相關文章:
禮儀修養的名人故事12-11
關于禮貌的名人故事06-30
講禮貌的名人故事(通用8篇)11-09
不懂禮貌的小白兔故事_童話故事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