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征服癌癥
征服癌癥有希望
癌癥,是當代醫學尚未攻克的一個頑固堡壘,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命。人為什么會生癌?人類能不能像防治其他疾病那樣來防治癌癥?過去人們是不清楚的。這幾年的研究已經證實,人之所以得癌癥,90%以上是和環境中致癌性化學物質有關系。已經發現了 1100多種化學致癌物質,如發了霉的花生,玉米中的黃曲霉素毒素,煤焦油中的多環芳香烴,某些熏制食物中的亞硝腔化合物等等。
為什么這些化學物質會致癌呢?人類迄今所知的化學物質已有400萬種以上,還有哪些也是致癌物質呢?它們的致癌活性怎樣?它們在人體內又是怎樣產生腫瘤的? 70年代以來,一門嶄新的邊緣科學??量子生物學正在逐步揭開這個奧秘。
量子生物學家們的研究初步告訴我們,在化學致癌物質中,大多數是一些其電子比較活潑的親電化合物。例如,拿煤焦油和香煙煙霧中存在的強力致癌的苯并萌來說,法國著名量子化學家波爾曼認為其存在某個活性電子區,致癌物質進入人體后,人體細胞中的核酸和蛋白質特別容易和活性電子作用,發生加成反應,由這種核酸組成的核酸分子就發生了畸變。核酸是“遺傳密碼”的攜帶者,這種畸變了的核酸分子無法復制出具有正常功能的新的蛋白質和核酸分子,卻復制出密碼已經錯亂的異性蛋白質,這種異性蛋白質往往構成了癌細胞的基礎。
當然,除了電子因素外,致癌物質的活性還和分子構形、溶解度大小等因素有關。
在這些對癌癥最新認識的基礎上,分子醫學家們正在設計一種嶄新的治癌方法,即修補密碼錯亂了的核酸分子。既然癌細胞完全是在正常人體細胞基礎之上產生的一種怪物,如果有辦法奪走結合在核酸分子上的致癌分子,改正錯排了的遺傳密碼,那樣豈不是可以使癌細胞又變為正常細胞了嗎?這樣的設想前景是很誘人的。也是根據這種最新認識,有一些科學家在設想用類似預防天花種牛痘的方法來預防癌癥。1978年美國波土頓醫學院的莫爾頓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用了一種結構類似某強致癌物的無毒物作為疫苗注入豚鼠,結果是這種豚鼠對強致癌物苯并芘等均有很強的免疫能力。這個實驗初步表明,這是一條可能的路。只要人們繼續努力,從各個細節上真正弄清可惡的癌癥發生的過程,就一定能找到克敵制勝的辦法,征服癌癥是很有希望的。
【征服癌癥】相關文章:
數學天才征服哈佛名人故事07-25
英國戰爭故事:諾曼征服戰爭12-06
鯊魚為什么不會患癌癥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