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箭在弦上的故事
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會有它蘊含的故事,相信廣大讀者對箭在弦上和前車之鑒這兩個成語并不陌生,但是可能就不清楚它的由來吧,下面就讓語文迷小編帶領大家來了解。
(一)箭在弦上
東漢末年,全國各地的軍閥經常為了爭奪地盤而發動戰爭。在河北的軍閥袁紹手下,有一位掌管文書工作的大才子名叫陳琳。當時另一個軍閥曹操的勢力增長很快,對袁紹的威脅越來越大,于是袁紹就決定討伐曹操。
有一天,袁紹把陳琳找來,讓他寫一篇聲討曹操的戰斗檄(xí)文。于是,陳琳就按照袁紹的意思起草了一篇名為《為袁紹檄豫州》的檄文。在這篇文章里,陳琳不但歷數了曹操本人的各種罪狀,連曹操的祖宗三代也辱罵了一番。
曹操經常犯頭痛病。這天,正犯病時,曹操看到了手下人送來的這篇檄文。由于文章寫得生動精彩,曹操竟然越看越興奮,連頭也不疼了。雖然曹操對陳琳在文章中痛罵自己和自己的祖輩也非常氣憤,但是他還是非常欣賞陳琳的才華,并為陳琳服務于袁紹感到惋惜。 后來曹操打敗了袁紹,陳琳歸順了曹操。有一天,曹操問陳琳:“當初你寫檄文聲討我,只罵我一個人就行了,為什么連我的祖宗三代也罵呢?”陳琳說:“那時我在袁紹手下做事,他命令我寫,我就寫了。這就好像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啊。”曹操理解陳琳當時的處境,就沒有責罰他,以后也再沒有提起這件事。
后來,人們就用“箭在弦上”來比喻形勢十分緊迫,事情已經到了不得不做的時候了。有時也與“不得不發”連用。
(二)前車之鑒
【成語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鄙諺曰:‘前車覆,后車戒。’秦氏聽從亟絕者,其轍跡可見,然而不避,是后車又將覆也。”
【成語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指前邊失敗的教訓,用于勸告人。
【前車之鑒的意思】:鑒:鏡子;引申為教訓。前面的車子翻倒了,可以作為后面車子的鑒借。比喻以前的失敗,可以當作后來教訓。
【前車之鑒的近義詞】:殷鑒不遠、前車可鑒;
【前車之鑒的反義詞】:重蹈覆轍;
[-(@_@)-]【前車之鑒的故事】
西漢時期,有個叫賈誼的人,他給漢文帝上策講述治理國家的方針政策。人在策中是這么說的:“秦朝的趙高教秦王次子胡亥的時侯只教他怎么把犯人處決掉,卻不教他把國家治理好的辦法,最后胡亥只知道處決犯人及家屬。秦始皇死后胡亥接位的第二天就殺人了。這時侯有人向他獻策他認為是謠言,有人忠言勸導他他覺得是誹謗。他殺人的時侯就覺得是在割草,胡亥的生性并非如此殘忍,而是因為教育他的人錯誤的引導了他。俗話說得好:‘要想知道一個官員的處事態度只要看他過去辦公的成績就可以斷定了’,還說‘前車覆,后車誡’…”漢文帝聽了賈誼的建議后,果然把心思全部放在政事上面,后來國家被他治理得非常好,在漢文帝執政的許多年里,國家昌盛富強,歷史上把這一段稱為“文景之治”。
【前車之鑒例句】
戰國.荀況《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后未知更何覺時。”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五回:“關勝道:‘…時張邦昌亦受金命冊為楚帝,宗留守統兵恢復,張邦昌隨即誅了。前車之覆,請自三思。’”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二回:“古人云:‘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們若非黑齒前車之鑒,今日稍不留神,又要吃虧了。”
梁啟超《本館第一百冊祝辭并論報館之責任及本館之經歷》:“英國之蹙波亞也,殖民政略之結果也……凡在英國勢力范圍之下者,不可不引為前車也。”
【前車之鑒造句】
現代社會女性們樂此不疲地做各種整形手術,盡管失敗的例子很多卻不會成為她們的前車之鑒。
那些酒后駕車的亡命之徒造成了很多慘不忍睹的交通事故,駕駛員應該以此作為前車之鑒吸取教訓。
【箭在弦上的故事】相關文章:
亞麻的故事睡前故事05-11
聶耳的故事的名人故事01-17
愛國故事:華羅庚的故事04-14
經典寓言故事睡前故事12-17
故事睡前故事(精選62個)07-09
太陽山的故事睡前故事06-19
刺猬的故事童話故事02-28
精選童話故事:停電的故事08-16
小兔子的故事睡前故事11-30
狼來了的睡前故事經典故事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