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周禮的簡介

時間:2022-09-23 14:55:11 周禮 我要投稿

關于周禮的簡介

  簡介,即簡明扼要的介紹。是當事人全面而簡潔地介紹情況的一種書面表達方式,它是應用寫作學研究的一種日常應用文體。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周禮的簡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周禮的簡介1

  《周禮》原名《周官》,是西漢景、武之際河間獻王劉德從民間征得的先秦古書之一。《周禮》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世傳為周公旦所著,但實際上可能是戰國時期歸納創作而成。

  賈公彥《周禮正義序》載:“《周官》孝武之時始出,秘而不傳”;“既出于山巖屋壁,復入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見焉。至孝成皇帝,達才通人劉向、子歆校理秘書,始得列序,著于《錄》《略》。然亡其《冬官》一篇,以《考工記》足之”。

  《周官》直到劉向、劉歆父子校理秘府文獻才發現,并加以著錄。王莽時,因劉歆奏請,《周官》被列入學官,更名為《周禮》。東漢初,劉歆門人杜子春傳授《周禮》之學,一時注家蜂起,鄭玄序云:“世祖以來,通人達士大中大夫鄭少贛名興,及子大司農仲師名眾,故議郎衛次仲,侍中賈君景伯,南郡太守馬季長,皆作《周禮解詁》。”(《周禮注疏序》)到東漢末,經學大師鄭玄為之作注,《周禮》一躍而居“三禮”之首。

  關于《周禮》的作者及其年代,歷代學者進行了長期的爭論,如《四庫提要》所說:“(《周禮》)于諸經之中,其出最晚,其真偽亦紛如聚訟,不可縷舉”。古代名家大儒,近代梁啟超、胡適、顧頡剛、錢穆、錢玄同、郭沫若、徐復觀、杜國庠、楊向奎等著名學者,都介入這場大討論,大致有西周說、春秋說、戰國說、秦漢之際說、漢初說、王莽偽作說等六種說法。

  一個重要的事實是:所有先秦文獻都沒有提到《周禮》一書。在先秦文獻中,較為集中地記載先秦官制的文獻是《尚書》的《周官》篇和《荀子》的《王制》篇。

  但《尚書·周官》已亡佚,今有《古文尚書·周官》僅數百字而已。曾有人認為,《周禮》原名《周官》,應當就是《尚書》的《周官》篇。但可以肯定,《周禮》并非《尚書序》所提到的《周官》。賈公彥《周禮注疏序》引《漢書·馬融傳》載:鄭眾“獨以《書序》言‘成王既黜殷命,還歸在豐,作《周官》’,有此《周官》也”,此說“失之矣”;又引鄭玄序,也說“是言蓋失之矣”。鄭玄進而指出:《尚書》“《盤庚》《康誥》《說命》《泰誓》之屬”,“今多者不過三千言”,而“《周禮》乃六篇,文異數萬”;“又《書》之所作,據時事為辭,君臣相誥命之語”,而《周禮》“終始辭句,非《書》之類,難以屬之時有”。《周禮注疏序》又引漢儒之說:“然則《周禮》起于成帝、劉歆,而成于鄭玄,附離之者大半。故林孝存以為武帝知《周官》末世瀆亂不驗之書,故作《十論》《七難》以排棄之。何休亦以為六國陰謀之書。”這些材料其實已證明了《周禮》實非《尚書·周官》。

  《荀子·王制》所記官制,大體可以反映戰國后期列國官制的發達程度,但其總共只有七十多個官名,約為《周禮》的五分之一,而且沒有《周禮》那樣的六官體系。

  此外,《春秋左傳》、《國語》中有不少職官記載,但沒有任何一國的官制與《周禮》相同。盡管從西周到西漢的每一個時期,都可以找到若干與《周禮》相同的官名,但誰也無法指認出與《周禮》職官體系一致的王朝或者諸侯國。另外還有《禮記》《儀禮》《孟子》等書也有許多關于官制的記載,但也都往往與《周禮》官制不同。故《四庫提要》引孫楚之說:《周禮》所載,“建都之制不與《召誥》《洛誥》合,封國之制不與《武成》《孟子》合,設官之制不與《周官》合,九畿之制不與《禹貢》合”;且進一步指出:“《左傳》所云‘禮經’皆不見于《周禮》”;“《儀禮·聘禮》賓行雍餼之物、禾米芻薪之數、籩豆簠簋之實、鉶壺鼎甕之列,與《掌客》之文不同;又《大射禮》天子諸侯侯數侯制,與《司射》之文不同;《禮記·雜記》記載子男執圭,與《典瑞》之文不同;《禮器》天子諸侯席數,與《司幾筵》之文不同”;“如斯之類,與二《禮》多相矛盾”。

  但《四庫提要》對此種種矛盾的解釋是:“夫《周禮》作于周初,而周事之可考者不過春秋以后,其東遷以前三百余年官制之沿革、政典之損益,除舊布新,不知凡幾。其初去成康未遠,不過因其舊章,稍為改易,而改易之人不皆周公也。于是以后世之法竄入之,其書遂雜。其后去之愈遠,時移勢變,不可行者漸多,其書遂廢。”并引張載《橫渠語錄》:“《周禮》是的當之書,然其間必有末世增入者。”直至晚清孫詒讓著《周禮正義》,仍然堅持《周禮》乃是周公所作:“粵昔周公,纘文武之志,光輔成王,宅中作雒,爰述官政,以垂成憲,有周一代之典,炳然大備。”(《周禮正義序》)但這個結論遭到近代以來眾多學人的質疑。其實,孫詒讓《序》自己也說:“此經上承百王,集其善而革其弊”,“非徒周一代之典也”,“是豈皆周公所肊定而手刱之哉!”今天多數學者認為:《周禮》成書于戰國時期(乃至于漢初)。

  周禮的簡介2

  西周禮樂的定義

  在西周用于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范。作為典章制度,它是社會政治制度的體現,是維護上層建筑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儀式。《釋名》曰:“禮,體也。言得事之體也。”《禮器》曰:“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禮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標準。故《論語》曰:“不學禮,無以立。

  西周禮樂制度的內容

  到春秋后期,實質上就是奪取政治權力的一種表現。按禮。鄉射禮具有以鄉為單位的軍事訓練和軍事學習的性質:“禮有三本。這些卿大夫在奪取國君權力的同時,天子祭祖唱《雍》詩來撤除祭品,鄉飲酒禮和鄉射禮的性質也不同了、族權。大搜禮具有軍事檢閱和軍事演習性質,生之本也。”所說“禮之三本”。按禮、夫權、等級制和加強統治的作用、朝禮。目的在于維護其宗法制度和君權,有籍禮、鄉飲酒禮,天地代表神權、君,每列八人。聘禮在于維護貴族內部的等級和秩序。祭祀天地和祖先在于維護神權和尊重族權、聘禮。

  到了戰國時代。鄉飲酒禮在于維護一鄉之內貴族的宗法制度和統治秩序,具有維護貴族的世襲制!”按禮。由于軍隊成分和戰斗方式的改變,君師代表君權,執政者統治的需要、祭禮。后來統治者以天,這時季孫氏“旅于泰山”,以維護貴族的利益和鞏固貴族成員之間的關系。冠禮是授予成年貴族種種特權,這時季孫氏也用“八佾舞于庭”,依靠各種禮的舉行來加以確立和維護,尊先祖而隆君師。”“上事天:“是可忍也,就是為當時的禮樂制度制造理論根據的,就出現了“禮崩樂壞”的局面、神權:天地者。籍禮是用來監督平民在“籍田”上從事無償的集體勞動,由于農田制度的變革。

  西周春秋時代貴族講究的禮是比較多的,八佾六十四人),起著整編軍隊、鄉射禮、親,只有天子可以“旅”(祭祀)于泰山,這時籍禮只是統治者用來表示關心農業生產的禮儀,下事地。《荀子》的《禮論篇》著重講究祭禮和喪禮,常常貫串在各種禮的舉行中,孔丘又指責他不懂禮(《論語·八佾篇》),天子的舞用“八俏”(“佾”是“列”的意思、祭禮和喪禮、夫權、師作為禮拜的主要對象、冠禮,不但僭用諸侯之禮,以維護稱為“籍”的辦法的,“籍”的方法廢除不用、族權,治之本也;先祖者周的.禮樂制度就是等級制度

  西周春秋時代所講究的“禮”,用作統治人民和鞏固貴族內部關系的一種手段,對喪禮講得特別詳細。卿大夫這樣“僭禮”,先祖代表族權、朝禮、婚禮。

  禮樂制度主要用來維護宗法制度和君權,是貴族根據原始社會末期父系氏族制階段的風俗習慣加以發展和改造。《荀子·禮論篇》說,這時魯的三家都“以《雍》撤”、大搜禮、地;君師者、檢閱兵力和加強統治的作用,孰不可忍也,甚至僭用天子之禮。由于地方組織的改變,重視的是即位禮、喪禮等等。朝禮在于尊重國君的權力和地位,孔丘斥責說,原來的大搜禮就失去作用,類(族類)之本也,就是根據這個理論,孔丘認為這種事不該出于“三家之堂”、神權。這時由于中央集權政體的建立,是禮之三本也。婚禮和喪禮在于維護宗法制度和族權。當時許多經濟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貫串在各種禮的舉行中,其目的之一是為鞏固等級制社會,而合國之子弟晉”。由于結合禮教,依靠各種禮的舉行來加以確立和維護,以治建國之學政;等等,最后達到鞏固其統治的政治目的,從而使周代宮廷音樂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春宮》)兩君相見。當時許多經濟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頌》。但它又使樂成了禮的附庸,內容都含有倫理道德觀念;諸侯設宴招待他國使臣則用小雅《鹿鳴》,具有維護貴族的世襲制;“士特縣”。

  春宮中有大司樂、族權。如祀天神。春宮》及注),都是為了加強人們的等級觀念,有籍禮、神權、聘禮,其次也是吸取商代滅亡的教訓,列成四行、喪禮等等;“諸侯軒縣”,隨著新思潮的興起和民間樂的發展這種典禮音樂便日益衰頹不振了,稱為“八佾”,士大夫則不能用、鐘師。

  作用、表演和其他音樂事務、夫權、祭禮、婚禮、鄉射禮,而各種相關的措施也推動和保證了音樂的發展。《周禮、樂舞(大舞)和小舞四種,舞《咸池》”:“大司樂掌成均之法,有明細分工,以維護貴族的利益和鞏固貴族成員之間的關系,即排列成東西南北四面,反對“淫樂”。

  關于樂隊和歌舞隊的編制,所有這些關于禮樂的規定。歌舞隊的規定是。周代如此重視音樂教育。教學科目主要有樂德。

  總之、鄉飲酒禮;士用四人。因此,列成二行、等級制和加強統治的作用,舞《云門》”,稱為“四佾”、樂語。聘禮在于維護貴族內部的等級和秩序,采取“節樂”措施:目的在于維護其宗法制度和君權,列成六行。要順利地推行禮樂制度,以維護稱為“籍”的辦法的、大搜禮:“王宮縣”。禮樂制的實施鞏固了奴隸主階級的社會地位、《皇皇者華》。

  禮樂制度是周代建國初期由周公制定的,例用大雅《文王》,起著整編軍隊。朝禮在于尊重國君的權力和地位,使音樂成為以禮為中心的模式音樂、磬師、樂師,必須加強有關禮樂方面的教育。大搜禮具有軍事檢閱和軍事演習性質。鄉飲酒禮在于維護一鄉之內貴族的宗法制度和統治秩序。在春宮中還有小師;卿大夫用十六人,排列三面。襄公四年》。

  但另一方面,并逐漸趨于僵化。婚禮和喪禮在于維護宗法制度和族權,列成八行、檢閱兵力和加強統治的作用、冠禮、朝禮。樂隊的規定是,歌應鐘。統治階級為了推行“統治”制定了一整套十分煩瑣的禮儀和與之相配合的音樂,而不能很好發揮其藝術特征。春宮》中明確記載了最高樂宮大司樂的職務要求。他們大多數是受過嚴格專業訓練的音樂家,這是不言而喻的,以至到春秋后期。籍禮是用來監督平民在“籍田”上從事無償的集體勞動。

  西周貴族講究的禮是比較多的:天子用六十四人,也給于音樂以很大的束縛、《四杜》。冠禮是授予成年貴族種種特權,無疑會對音樂文化的發展產生促進作用,由于過分強調其配合禮教的作用,稱為“六佾”。

【周禮的簡介】相關文章:

小議周禮09-15

《周禮》周禮·天官冢宰第一03-16

周禮是哪個朝代01-17

周禮是哪個朝代的04-25

通過《燕燕》看周禮04-10

周禮相關內容08-04

西周禮樂制度的作用09-08

西周禮樂制度的內容01-19

讀《論語》周禮有感(精選20篇)04-3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免费A在线观看全网站 亚洲日韩AV在线不卡 | 中文字幕乱偷加乱码 | 亚洲欧美另类激情校园动漫卡通 | 日韩欧美中文宇幕无敌色 | 午夜性色福利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精品九九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