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宋史》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六

時間:2017-07-03 15:56:17 宋史 我要投稿

《宋史》卷三百四十七 列傳第一百六

  孫鼛 吳時 李昭玘 吳師禮 王漢之(弟渙之)      黃廉 朱服 張舜民    盛陶 章衡 顏復 孫升 韓川 龔鼎臣 鄭穆 席旦 喬執中

  孫鼛,字叔靜,錢塘人。父直官,徙揚之江都。鼛年十五,游太學,蘇洵、滕甫稱之。用父任,調武平尉,捕獲名盜數十,謝賞不受。再調越州司法參軍,守趙抃薦其材。知偃師縣,蒲中優人詭僧服隱民間,以不語惑眾,相傳有異法,奔湊其門。鼛收按奸狀,立伏辜。韓縝鎮長安,辟入府;縝去,后來者仍挽之使留,居五年,簽書西川判官。或薦于朝,召對,擢提舉廣東常平。徽宗初,徙兩浙。由福建轉運判官召為屯田員外。

  鼛微時與蔡京善,常曰:"蔡子,貴人也;然才不勝德,恐貽天下憂。"至是,京還朝,遇諸涂。既見,京逆謂曰:"我若用于天子,愿助我。"鼛曰:"公誠能謹守祖宗之法,以正論輔人主,示節儉以先百吏,而絕口不言兵,天下幸甚。鼛何為者。"京默然。既相,出提點江東刑獄。

  未幾,入為少府少監、戶部郎中。縣官用度無藝,鼛與尚書曾孝廣、侍郎許幾謀曰:"日增一日,歲增一歲,天下之財豈能給哉?"共疏論之。當國者不樂,孝廣、幾由是罷,徙鼛開封。遷太仆卿、殿中少監。

  四輔建,以顯謨閣待制知曹州。論經始規畫之勞,轉太中大夫,徙鄆州。邑人子為"草祭"之謠,指切蔡京。鼛以聞,京怒,使言者誣以它謗,提舉鴻慶宮。起知單州,遂致仕。靖康二年卒,年八十六。贈銀青光祿大夫,謚曰通靖。

  鼛篤于行義,在廣東時,蘇軾謫居惠州,極意與周旋。二子娶晁補之、黃庭堅女,黨事起,家人危懼,鼛一無所顧。時人稱之。

  吳時,字伸道,邛州人。初舉進士,得學究出身;再試,中甲科。知華州鄭縣,轉運使檄州餫米五萬輸長安,鄭獨當三萬。時貽書使者曰:"會三萬斛之費,以車則千五百乘,以卒則五萬夫,縣民可役者才二百五十八戶耳。古者用師則贏糧以養兵,無事則移兵以就食,誠能移兵于華,則前費可免。華、雍相去百六十里,一旦欲用,朝發而夕至矣。"使者從其言。

  陸師閔干秦、蜀茶馬,辟為屬。章楶欲以御史薦,力辭之,徽宗求言,遠臣上章,封識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卻之,時建言,乃得達。為睦親宅教授,提舉永興軍路學事。華州諸生有觸忌諱者,教授欲上之,曰:"是間言語,皆臣子所不忍聞。"時即火其書,曰:"臣子不忍聞,而令君父聞乎?"

  召為工部員外郎,改禮部,兼辟雍司業。大觀興算學,議以黃帝為先師。時言:"今祠祀圣祖,祝板書臣名,而釋奠孔子,但列中祀。數學,六藝之一耳,當以何禮事之?"乃止。遷太仆少卿。

  張商英罷相,言者指時為黨,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舉河東常平。歲饑,發公粟以振民。童貫經略北方,每訪以邊事,輒不答。還為大晟典樂,擢中書舍人、給事中。內侍何欣謫監衡州酒,猶領節度使,時奏奪之。

  又因進對及取燕事,曰:"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亂。"蔡攸聞之,以告王黼,黼怒,斥為腐儒。時求去,以徽猷閣待制兼侍讀,俄提舉上請太平宮。西歸,遇其里人趙雍,為言:"取燕必召禍。吾老,得不遭其變,幸矣。"累歲而卒,年七十八。

  時敏于為文,未嘗屬稿,落筆已就,兩學目之曰:"立地書廚。"

  李昭玘,字成季,濟南人。少與晁補之齊名,為蘇軾所知。擢進士第,徐州教授。守孫覺深禮之,每從容講學及古人行己處世之要,相得歡甚。用李清臣薦,為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加秘閣校理。

  通判潞州,潞民死多不葬,昭玘斥官地,畫兆竁,具棺衾,作文風曉之,俗為一變。入為秘書丞、開封推官,俄提點永興、京西、京東路刑獄,坐元府黨奪官。

  徽宗立,召為右司員外郎,遷太常少卿。韓忠彥欲用為起居舍人,曾布持之,布使山陵,命始下。為陳次升所論,出知滄州。崇寧初,詔以昭玘嘗傾搖先烈,每改元豐敕條,倡從寬之邪說,罷主管鴻慶宮,遂入黨籍中。居閑十五年,自號樂靜先生。寓意法書、圖畫,貯于十囊,命曰:"燕游十友",為之序,以為:"與今之人友,或趨附而陷于禍,吾寧與十者友,久益有味也。"

  初,昭玘校試高密,得侯蒙。蒙執政,思顧舊恩,使人致己意,昭玘唯求秘閣法帖而已。使陜西時,延安小將車吉者被誣為盜,昭玘察知無它。吉后立戰功,至皇城使,遇昭玘京師,拜于前曰:"感公生存之恩,愿以名馬為獻。"笑卻之。

  晚知歙州,辭不行。靖康初,復以起居舍人召,而已卒。紹興初,追復直徽猷閣。

  吳師禮,字安仲,杭州錢塘人。太學上舍賜第,調涇縣主簿,知天長縣。召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預餞鄒浩,免。徽宗初,為開封府推官。蔡王似宮吏有不順語,下之府,師禮主治。獄成,不使一詞及王;吏雖有死者,亦不被以指斥罪。擢右司諫,改右司員外郎。

  師禮工翰墨,帝嘗訪以字學,對曰:"陛下御極之初,當志其大者,臣不敢以末伎對。"聞者獎其得體。以直秘閣知宿州,卒。

  師禮游太學時,兄師仁為正,守《春秋》學。它學官有惡之者,條其疑問諸生,師禮悉以兄說對。學官怒,鳴鼓坐堂上,眾質之,師禮引據《三傳》,意氣自如。江公望時在旁,心竊喜。后相遇于泌陽,公望謂曰:"子異日得志,當如何?"曰:"但為人作豐年耳。"遂定交。

  師仁字坦求。篤學厲志,不事科舉。喪親,廬墓下,日倩旁寺僧造飯一缽以充饑,不復置庖爨及蓄僮仆。郡守陳襄、鄧潤甫、蒲宗孟皆以遺逸薦于朝。元祐初,召為太學正,遷博士,十年無它除。后為潁川、吳王宮教授,卒。

  王漢之,字彥昭,衢州常山人。父介,舉制科,以直聞,至秘閣校理。漢之進士甲科,調秀州司戶參軍,知金華、澠池二縣,為鴻臚丞,知真州。時詔諸道經畫財用上諸朝,漢之言:"所在無都籍,是以不能周知而校其登耗以待用。愿令郡縣先置籍,總之諸道,則天下如指諸掌矣。"從之。入為開封府推官,歷工、吏、禮三部員外郎,太常少卿。

  蔡京置講議司。漢之,其客也,引為參詳官。擢禮部侍郎,轉戶部,以顯謨閣待制知瀛州。言:"自何承矩規塘濼之地屯田,東達于海。其后又修保塞五州為堤道,備種所宜木至三百萬本,此中國萬世之利也。今浸失其道,愿講行之。"雄州歸信、容城災,兩輸戶請蠲稅,吏不聽。漢之言:"雄州規小利,失大體,萬一契丹蠲之,為朝廷羞。"

  徙江寧、河南府,不至,而為蘇、潭、洪三州。召拜兵部侍郎,復以顯謨閣直學士知成都,又不至,連徙五州,入為工部侍郎。奉使契丹,還,言其主不恤民政,而掊克荒淫,亡可跂而待也。徽宗悅,以知定州。久之,徙江寧。

  方臘之亂,錄奏報御捕功,加龍圖閣直學士,又進延康殿學士。卒,年七十。弟渙之。

  渙之字彥舟。未冠,擢上第,有司疑年未及銓格,特補武勝軍節度推官。方新置學官,以為杭州教授,知潁上縣。元祐中,為太學博士,校對黃本秘書。通判衛州,入編修《兩朝魯衛信錄》。

  徽宗立,以日食求言。渙之用大臣交薦召對,因言:"求言非難,聽之難;聽之非難,察而用之難。今國家每下求言之詔,而下之報上,乃或不然,以指陳闕失為訕上,以阿諛佞諂為尊君,以論議趨時為國是,以可否相濟為邪說。志士仁人知言之無益也,不復有言,而小人肆為詭譎可駭之論,茍容偷合。愿陛下虛心公聽,言無逆遜,唯是之從;事無今昔,唯當為貴;人無同異,唯正是用。則人心說,治道成,天意得矣。"帝欣然延納,欲任以諫官、御史。辭曰:"臣由大臣薦,不可以居是官。"乃拜吏部員外郎,遷左司員外郎、起居舍人,擢中書舍人。趨省之日,詞頭三十三,下筆即就。

  崇寧初,進給事中、吏部侍郎,以寶文閣待制知廣州。言者論渙之當元祐之末,與陳瓘、龔夬、張庭堅游,既棄于紹圣,而今復之,有害初政。解職知舒州,入黨籍。尋知福州,未至,復徙廣州。蕃客殺奴,市舶使據舊比,止送其長杖笞,渙之不可,論如法。

  召詣闕,言者復拾故語以阻之,罷為洪州。改滁州,歷潭、杭、揚三州。張商英相,為給事中、吏部侍郎。商英去,亦出守。越八年,知中山府,加寶文閣直學士。朝廷議北伐,渙之以疾提舉明道宮。又四年卒,年四十五。

  渙之性淡泊,恬于仕進,每云:"乘車常以顛墜處之,乘舟常以覆溺處之,仕宦常以不遇處之,則無事矣。"其歸趣如此。

  黃廉,字夷仲,洪州分寧人。第進士,歷州縣。熙寧初,或薦之王安石。安石與之言,問免役事,廉據舊法以對,甚悉。安石曰:"是必能辦新法。"白神宗,召訪時務,對曰:"陛下意在便民,法非不良也,而吏非其人。朝廷立法之意則一,而四方推奉紛然不同,所以法行而民病,陛下不盡察也。河朔被水,河南、齊、晉旱,淮、浙飛蝗,江南疫癘,陛下不盡知也。"帝即命廉體量振濟東道,除司農丞。還報合旨,擢利州路轉運判官,復丞司農。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中文无线码在线视频观看 |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另类 | 亚洲专区动漫专区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 亚洲AV第二区国产精品 | 在线亚洲欧美专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