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卷十五·本紀(jì)十五
◎高宗本紀(jì)六
五十一年春正月丙午朔,日食,免朝賀。戊申,命戶部撥銀一百萬兩解往安徽備賑。辛酉,禮部尚書姚成烈卒,以彭元瑞代之。丙寅,以普福為駐藏大臣。庚午,江西巡撫何裕城奏糧價日昂,由江、楚販運過多所致。上以意存遏糴,切責(zé)之。命范建中往哈密辦事。
二月庚辰,上御經(jīng)筵賜宴,命工歌新譜抑戒詩,歲為例。加福建水師提督黃仕簡太子太保。乙酉,上幸南苑行圍。辛卯,命尚書曹文埴,侍郎姜晟、伊齡阿往浙省盤查倉庫。壬辰,上詣西陵,巡幸五臺山,免經(jīng)過地方額賦十分之三。丙申,上謁泰陵、泰東陵。丁酉,免直隸順德、廣平、大名三府屬上年災(zāi)欠銀米。己亥,以圖薩布為湖北巡撫。癸卯,免山西忻州等六州縣逋賦。
三月丙午,上駐蹕五臺山。丙辰,兩江總督薩載卒,調(diào)李世杰代之。以保寧為四川總督,鄂輝為成都將軍。己未,上閱滹沱河,閱正定鎮(zhèn)兵。壬戌,上祭帝堯廟。癸亥,命李侍堯署戶部尚書。甲子,賑陜西朝邑等三縣災(zāi)民。庚午,上還京師。辛未,以伊齡阿為浙江巡撫。
夏四月己卯,命大學(xué)士阿桂往江南籌辦河工。乙酉,浙江學(xué)政竇光鼐奏嘉興、海鹽、平陽三縣虧空各逾十萬,郡縣采買倉儲,俱折收銀兩,以便挪移。命曹文埴等嚴(yán)查覆奏。賑山西代州等六州縣水災(zāi)。己丑,命竇光鼐會同曹文埴等查辦浙江虧空。
五月丙午,命阿桂赴浙,會同曹文埴等查辦虧空,并勘海塘。丙辰,富勒渾褫職,交阿桂等審訊。丁巳,以孫士毅為兩廣總督,調(diào)圖薩布為廣東巡撫,以李封為湖北巡撫。己未,以李侍堯署湖廣總督。辛未,上秋狝木蘭。賑四川打箭爐等地震災(zāi)。是月,免江蘇上元等五十六州縣衛(wèi)上年旱災(zāi)額賦。
六月丁丑,上駐蹕避暑山莊。乙酉,以福崧署山西巡撫。丁亥,湖南常德府沅江溢。辛丑,調(diào)富綱為閩浙總督,以特成額為云貴總督。以畢沅為湖廣總督,江蘭為河南巡撫。
秋七月戊申,免河南商丘等十二州縣上年旱災(zāi)額賦。壬子,江蘇清河李家莊河溢。丁巳,命阿桂由浙江赴清口,會同李世杰等辦理堵筑事宜。己巳,曹錫寶劾和珅家人劉全,不能指實,加恩革職留任。
閏七月庚辰,大學(xué)士、伯伍彌泰卒。召劉秉恬來京,以譚尚忠為云南巡撫。己丑,浙江學(xué)政、吏部右侍郎竇光鼐褫職。庚寅,富勒渾論斬。乙未,命和珅為文華殿大學(xué)士,管理戶部事。福康安為吏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仍留陜甘總督任。福長安為戶部尚書,綽克托署兵部尚書。戊戌,賑湖南武陵、龍陽水災(zāi)。
八月丙辰,上幸木蘭行圍。庚申,調(diào)嵩椿為綏遠(yuǎn)城將軍,積福為寧夏將軍。
九月戊寅,上駐蹕避暑山莊。丁亥,以勒保為山西巡撫。戊子,以永保為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以巴延三為陜西巡撫。壬辰,上還京師。甲午,調(diào)福長安署兵部尚書,以綽克托署戶部尚書。乙未,以瑯玕為浙江巡撫。己亥,皇長孫貝勒綿德卒。賑安徽五河等十七州縣并鳳陽等五衛(wèi)水災(zāi)。
冬十月辛丑朔,調(diào)富綱為云貴總督,以常青為閩浙總督。丁未,降畢沅仍為河南巡撫,江蘭仍為河南布政使,授李侍堯湖廣總督。丁巳,免直隸安州等四州縣被災(zāi)額賦有差。
十一月,賑安徽合肥等十七州縣水災(zāi)。
十二月辛丑,福建南靖縣匪徒陳薦等作亂,捕治之。壬子,大學(xué)士梁國治卒。命兵部尚書王杰在軍機處行走。戊午,封鄭華為暹羅國王。丙寅,福建彰化縣賊匪林爽文作亂,陷縣城,知縣俞峻死之。命常青、徐嗣曾等剿辦。
是歲,朝鮮、琉球、暹羅來貢。
五十二年春正月辛未,林爽文陷諸羅竹塹。癸酉,命鄂輝署四川總督。乙亥,宥富勒渾罪。丁丑,調(diào)李侍堯為閩浙總督,常青為湖廣總督,仍留福建督辦軍務(wù),命舒常署之。癸未,林爽文陷鳳山,知縣湯大全死之。甲申,常青以守備陳邦光督義民守鹿仔港,收復(fù)彰化奏聞。丁亥,命王杰為東閣大學(xué)士,管禮部事。調(diào)彭元瑞為兵部尚書,以紀(jì)昀為禮部尚書。庚寅,允戶部尚書曹文埴終養(yǎng),以董誥代之。辛卯,命松筠往庫倫辦事。丁酉,命常青渡臺剿匪。
二月壬寅,林爽文復(fù)陷鳳山,犯臺灣府,柴大紀(jì)督兵民御之。癸卯,以李綬為左都御史。乙巳,以長麟為山東巡撫。壬子,免臺灣府屬本年額賦。丙辰,復(fù)諸羅。甲子,上詣東陵。丁卯,上謁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