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晉書》卷四十四 列傳第十四

時間:2017-06-24 09:17:54 晉書 我要投稿

《晉書》卷四十四 列傳第十四

  ◎鄭袤(子默 默子球) 李胤 盧欽(弟珽 珽子志 志子諶) 華表(子廙 廙子恒 廙弟嶠) 石鑒 溫羨

  鄭袤傳:鄭袤字林叔,是滎陽開封人。高祖鄭眾,漢時任大司農。父親鄭泰,漢時任揚州刺史,有很好的名聲。鄭袤年少喪父,很早就有見地和能識別人才。荀攸見到他說:“鄭公業還像還活著呢。”鄭袤隨叔父鄭渾避難江東。當時華歆任豫章太守,鄭渾前往投靠他,華歆一向與鄭泰關系很好,撫養鄭袤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子。鄭袤十七歲那年,就回到了自己的故鄉。為人清正。當時濟陰人魏諷任相國掾,名氣很大,和鄭袤同郡的任覽與他結交。鄭袤認為魏諷是奸雄之人,終究要釀成禍害,勸任覽遠離他。等到魏諷事發兵敗,議論的人都稱賞鄭袤。

  魏武帝當初封兒子為侯時,為他們精心選擇門客朋友,鄭袤和徐干都擔任臨淄侯文學,后改任司隸功曹從事。司空王朗延請為屬官,鄭袤舉薦高陽人許允、扶風人魯芝、東萊人王基,王朗都任用他們,后來他們都做了高官,有很高的名望。鄭袤升任尚書郎。后外任為黎陽令,部下和百姓都心悅誠服。太守考核屬官,經過甄別,鄭袤尤為突出,為各縣縣令之首。升任尚書右丞。改任濟陰太守,到任就表彰孝悌之人,尊重賢才能人,興辦學校,教育后輩。調任大將軍從事中郎,任散騎常侍。正值廣平太守空缺,宣帝對鄭袤說:“你叔叔將作大匠鄭渾在陽平、魏郡任上留有好名聲,百姓得到恩惠感化。況且盧子家、王子雍接著管理此郡,使該地世代不乏賢人,所以再次讓你去任職。”鄭袤在廣平,把教化放在首位,善于用法規管理人,百姓愛戴他。徵召為侍中,百姓敬仰他,舍不得他走,在路旁哭泣相送。升任少府。高貴鄉公即位,鄭袤和河南尹王肅備好車馬儀仗在元城迎接他,封廣昌亭侯。改任光祿勛,領宗正。紅潮網編輯

  毌丘儉作亂,景帝親自征討,百官在城東為他祭路神相送,鄭袤有病不能到。景帝對中領軍王肅說:“只是沒有見到鄭光祿很遺憾。”王肅告訴了鄭袤,鄭袤親自駕車追趕景帝,沒有多遠就追上了。景帝笑著說:“本來就知道你像侯生一樣必定會來的。”于是和鄭袤同乘車,問他:“先用什么計謀?”鄭袤答:“過去我和毌丘儉同為尚書郎,特別了解他。此人喜愛謀略而不明事理,自過去在幽州立功以來,志向和欲望無限。文欽勇而無謀。如今王師出其不意,江、淮士兵有銳氣而不能堅守,我們挖深溝筑高壘以挫其銳氣,這是周亞夫最擅長的。”景帝很贊同。改任太常。高貴鄉公議立明堂辟雍,精選博士,鄭袤舉劉毅、劉寔、程咸、庾峻,他們后來都做到三公和輔相的高位。等到常道鄉為君主,鄭袤因參與商議擁立之事,進封安城鄉侯,封邑一千戶。景元初年,疾病失明,多次請求退休,未準。任光祿大夫。建立五等封爵時,封為封密陵伯。

  武帝即位,鄭袤進爵為侯。雖臥病十余年,但卻被當時賢人爭相推薦。泰始年間,詔書說:“光祿密陵侯鄭袤,為人中和純正,退有清靜平和的風度,進有潔白無暇的節操,應當登三公之位,補上公之缺。任命鄭袞為司空。”武帝走到殿前,派五官中郎將國坦到鄭袤家宣旨。鄭袤一再推辭,派兒子鄭稱送回官印,來回十多次。鄭袤對國坦說“魏以徐景山為司空,當時我是侍中,受詔任非其人。的確很傷和氣,不敢以快死之人,連累辱沒朝廷。。”終于沒有接受任命。遵循高雅君子的足跡,是可以不接受的吧!”堅決推辭,很久沒被允許,以侯爵退休,授儀同三司,設置屬官守衛,賞賜床上用品、錢五十萬。

  九年去世,終年八十五歲。皇帝在東堂發喪,賞賜棺材、朝服一套、常服一件、錢三十萬、絹布各百匹,用來辦喪事。謚曰元。有六個兒子,長子鄭默繼嗣,次子鄭質、鄭舒、鄭詡、鄭稱、鄭予,官位都是卿。

  鄭默傳。鄭默字思元。初為秘書郎,考訂舊文,刪除多余浮穢之語。中書令虞松對他說:“從今以后,紅紫有區別了。”改任尚書考功郎,專管討伐蜀國之事,封關內侯,升任遷司徒左長史。晉武帝接受魏帝禪讓時,鄭默與太原郭奕同為中庶子。朝廷認為太子官屬應當稱陪臣,鄭默上書說:“皇太子體現帝王的高貴,對天下無私。宮臣皆受命與朝廷,不能與封國等同。”建議被采納。出任東郡太守,正值歲荒人饑,鄭默開倉振濟百姓,然后住在郡縣治所,上表請求處分。朝廷認為此是憂國之舉,下詔書獎他,把他比作汲黯。朝廷還布告天下,如郡縣有這種情況的,都照此辦理。召入任散騎常侍。

  當初,武帝認為宗室子弟應當定等級,鄉里人不敢與他們為同等級,向州里尋求,于是十二郡中正都共同推舉鄭默。文帝給鄭袤寫信說:“小兒得以擠身賢德之流,實在慚愧。”等到武帝在南郊祭天時,下詔讓鄭默陪乘,對鄭默說:“你知道為什么讓你陪乘嗎?原來州中推舉你同等級,常愧連累公正的評價。”于是問到政事,鄭默說:“勤耕務農是國家的根本,選用賢才是救世之道。任職期限長,有利于政事。慎重進退,以利勸戒。推崇儒家真義,是教化和引導的根本。如此而已。”武帝很贊同。

  后來因為父親喪辭官,不久起用為廷尉。當時朝廷因鬲令袁毅犯有賄賂罪,大興刑獄。在朝官員多受牽連,只有鄭默兄弟潔身自好沒有事。升任太常。當時仆射山濤欲舉一親戚任博士,對鄭默說:“你好像是尹翁歸,讓我敢再說。”鄭默為人敦厚莊重,柔中有剛,事情大都如此。

  齊王司馬攸將去封國時,讓禮官議論崇賜的典章制度。博士祭酒曹志等違背司馬攸的意思,鄭默沒有深究,因牽連有罪而免官。不久任大鴻臚。趕上母親去世,舊制,葬后就要回來供職,鄭默懇請不回,很久都沒有被批準。于是改定法令,聽任大臣服喪期滿,這是從鄭默開始的'。服喪期滿,任大司農,改任光祿勛。

  太康元年去世,終年六十八歲,謚號成。尚書令衛瓘奏:“默才行名望,宜居論道,五升九卿,位未稱德,宜贈三司。”而后父楊駿先欲以女妻默子豫,鄭默說:“吾每讀《雋不疑傳》,常想其人。畏遠權貴,奕世所守。”遂辭之。駿深為恨。至此,駿議不同,遂不施行。默寬沖博愛,謙虛溫謹,不以才地矜物,事上以禮,遇下以和,雖僮豎廝養不加聲色,而猶有嫌怨,所以士大夫們認為處世是很難的。鄭默的兒子鄭球。

  鄭球傳:鄭球,字子瑜。少辟宰府,入侍二宮。成都王為大將軍,起義討趙王倫,球自頓丘太守為右長史,以功封平壽公。累遷侍中、尚書、散騎常侍、中護軍、尚書右仆射,領吏部。永嘉二年卒,追贈金紫光祿大夫,謚曰元。球弟豫,永嘉末為尚書。

  李胤傳,李胤字宣伯,遼東襄平人也。祖你李敏,漢時任河內太守,辭官回家鄉,遼東太守公孫度想逼他當官,他乘小船漂流大海,不知去向。兒子李信找他多年,渡大海走塞外,始終未找到,想要服喪,又懷疑他還活著,于是心情如同服喪不思婚娶。后來因鄰居故人與他父親同歲的人死了,便也開始服喪了。與他同鄉的燕國人徐邈以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為由,勸他娶妻。生下李胤后,就斷絕與妻來往,好像在服喪一樣,悲傷過度,幾年后去世。李胤年喪父,母親又改嫁,成年以后,節食悲傷,也說自己在服喪。又因祖父生死不明,就設木制牌位以供奉。因此以孝聞名。外表不加修飾,弱不禁風,卻知識淵博,寬宏大量,言而有信。

  李胤初為郡國上計掾,州中徵用為部從事、治中,舉為孝廉,參與鎮北軍事。升任樂平侯相,為政崇尚清明簡約。召入任尚書郎,改任中護軍司馬、吏部郎,選拔官吏公正廉潔。賜爵關中侯,外任御史中丞,秉公執法,百官都怕他。伐蜀時任西中郎將、督關中諸軍事。后來任河南尹,封為廣陸伯。泰始初年,任尚書,進爵為侯。李胤上奏以為:“古者三公坐而論道,在內參六官之事,在外與六卿之教,處于三公之位,兼聽斷案,考核疑難典章,和大臣商量。陛下圣明,日理萬機,多發詔令,遵循古法,雖唐、虞訪求,周文嚴謹,也趕不上啊。從今以后,國家有大事,可親自召見諸公,詢問采納正確之言。遇到疑難,可擴大到一省,讓侍中、尚書各抒己見。如果有病沒來,可臨時派近臣問詢。”皇帝下詔同意。升任吏部尚書仆射,不久改任太子少傅。因高風亮節令司隸校尉。不適合兼任監察官。武帝認為任此二職者都必須忠誠賢明,所以每次都不同意。

  咸寧初,皇太子在東宮居住,武帝認為司隸校尉事務繁重,而少傅又要早晚輔導太子,李胤向來身體羸弱,不應長期勞累,改任侍中,加特進。不久改任尚書令,侍中、特進照舊。李胤雖然當過朝內外官職,但家中卻很貧窮儉樸,兒子有病沒錢買藥。武帝聽說后,賞錢十萬。后來武帝認為以前丞相職位中有司徒一職,下詔以李胤為司徒。在任五年,清靜持重,很稱職。以吳會剛平定,大臣多有功勞,應當提拔為由,上書請求職官。武帝不聽,派侍中宣旨,拒絕其上書,厚詔敦促。李胤不得已,出來處理政事。

  太康三年去世,武帝下詔遣御史持節監喪致祠,謚號成。皇太子命舍人王贊誄之,文義甚美。帝后思胤清節,詔曰:“故司徒李胤,太常彭灌,并履忠清儉,身沒,家無余積,賜胤家錢二百萬、谷千斛,灌家半之。”三個兒子,李固、李真長、李修。李固字萬基,散騎郎,先胤卒,李固子志嗣爵。李志字彥道,歷任散騎侍郎、建威將軍、陽平太守。真長位至太仆卿。李修任黃門侍郎、太弟中庶子。

  盧欽傳:盧欽,字子若,是范陽涿人。祖你盧植,漢時任侍中。父親盧毓,魏時任司空。世代以儒學顯赫。盧欽淡泊而有遠見,專政經史,被舉為孝廉,不去,魏大將軍曹爽徵用為屬官。曹爽的弟弟曾經有所囑托,盧欽告訴他們應當依法辦事,曹爽非常贊同,懲罰了弟弟。擔任尚書郎。曹爽被殺,盧欽免官。后為侍御史,繼承父親的大利亭侯爵位,多次任任瑯邪太守。宣帝任太傅時,徵用為從事中郎,外任陽平太守,升任淮北都督、伏波將軍,很有政績。徵召為散騎常侍、大司農,升任吏部尚書,進封大梁侯。武帝受禪,以盧欽都督沔北諸軍事、平南將軍、假節,給追鋒軺臥車各一乘、第二駙馬二乘、騎具刀器、御府人馬鎧等以及錢三十萬。盧欽在軍鎮寬猛相濟,邊疆平安無事。召入任尚書仆射,加侍中、奉車都尉,領吏部。因為清貧,特被賞賜絹一百匹。盧欽惟才是舉,享有廉潔公平的美譽。

  咸寧四年去世,詔書說:“盧欽履道清正,清正廉潔。聞名華夏。入掌機要,處事公平。勤政于內外,鞠躬盡瘁。不幸去世,我很悲痛。追贈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棺材、朝服一套、常服一件、布五十匹、錢三十萬。”謚號元。因盧欽忠誠高潔,不經營產業,去世以后,家無房產,特賞錢五十萬,為蓋房子。又下詔書說“已故司空王基、衛將軍盧欽、領典軍將軍楊囂,都一向清貧,去世以后,家無余財。近來鬧饑荒,聞其家大匱,其各賜谷三百斛。”盧欽歷任地方官,不崇尚功名,只以公平治理為宗旨。俸祿分給親戚故舊,不經營這產。按禮儀典章辦事,妻子去世,蓋陋舍,在外舍服喪完畢。所著詩賦論難數十篇,書名《小道》。兒子盧浮繼嗣。

  盧浮:盧浮傳字子云,起家太子舍人。病疽截手,遂廢。然朝廷器重之,以為國子博士、祭酒、秘書監,皆不就。欽弟珽字子笏,衛尉卿。珽子志。

  志字子道,初辟公府掾、尚書郎,出為鄴令。成都王穎之鎮鄴也,愛其才量,委以心膂,遂為謀主。齊王冏起義,遣使告穎。穎召志計事,志曰:“趙王無道,肆行篡逆,四海人神,莫不憤怒。今殿下總率三軍,應期電發,子來之眾,不召自至。掃夷兇逆,必有征無戰。然兵事至重,圣人所慎。宜旌賢任才,以收時望。”穎深然之,改選上佐,高辟掾屬,以志為諮議參軍,仍補左長史,專掌文翰。穎前鋒都督趙驤為倫所敗,士眾震駭,議者多欲還保朝歌。志曰:“今我軍失利,敵新得勝,必有輕易陵轢之情,若頓兵不進,三軍畏衄,懼不可用。且戰何能無勝負,宜更選精兵,星行倍道,出賊不意,此用兵之奇也。”穎從之。及倫敗,志勸穎曰:“齊王眾號百萬,與張泓等相持不能決,大王逕得濟河,此之大勛,莫之與比,而齊王今當與大王共輔朝政。志聞兩雄不俱處,功名不并立,今宜因太妃微疾,求還定省,推崇齊王,徐結四海之心,此計之上也。”穎納之,遂以母疾還藩,委重于冏。由是穎獲四海之譽,天下歸心。朝廷封志為武強侯,加散騎常侍。

  及河間王颙納李含之說,欲內除二王,樹穎儲副,遣報穎,穎將應之,志正諫,不從。及冏滅,穎遙執期權,遂懷觖望之心。以長沙王乂在內,不得恣其所欲,密欲去乂。時荊州有張昌之亂,穎表求親征,朝廷許之。會昌等平,乃回兵以討乂。志諫曰:“公前有復皇祚之大勛,及事平,歸功于齊,辭九錫之賞,不當朝政之權,振陽翟饑人,葬黃橋白骨,皆盛德之事,四海之人莫不荷賴矣。逆寇縱肆,猾擾荊、楚,今公掃清群難,南土以寧,振旅而旋,頓軍關外,文服入朝,此霸王者之事也。”穎不納。

  及乂死,穎表志為中書監,留鄴,參署相府事。乘與敗于蕩陰,穎遣志督兵迎帝。及王浚攻鄴,志勸穎奉天子還洛陽。時甲士尚萬五千人,志夜部分,至曉,眾皆成列,而程太妃戀鄴不欲去,穎未能決。俄而眾潰,唯志與子謐、兄子綝、殿中武賁千人而已,志復勸穎早發。時有道士姓黃,號曰圣人,太妃信之。及使呼人,道士求兩杯酒,飲訖,拋杯而去,于是志計始決。而人馬復散,志于營陣間尋索,得數乘鹿車,司馬督韓玄收集黃門,得百余人。志入,帝問志曰:“何故散敗至此?”志曰:“賊去鄴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駭散,太弟今欲奉陛下還洛陽。”帝曰:“甚佳。”于是御犢車便發。屯騎校尉郝昌先領兵八千守洛陽,帝召之,至汲郡而昌至,兵仗甚盛。志喜于復振,啟天子宜下赦書,與百姓同其休慶。既達洛陽,志啟以滿奮為司隸校尉。奔散者多還,百官粗備,帝悅,賜志絹二百匹、綿百斤、衣一襲、鶴綾袍一領。

  開始,河間王颙聞王浚起兵,遣右將軍張方救鄴。方聞成都軍敗,頓兵洛陽,不敢進,縱兵虜掠,密欲遷都長安,將焚宗廟宮室,以絕人心。志說方曰:“昔董卓無道,焚燒洛陽,怨毒之聲,百年猶存,何為襲之!”乃止。方遂逼天子幸其壘。帝垂泣就輿,唯志侍側,曰:“陛下今日之事,當一從右將軍。臣駑怯,無所云補,唯知盡微誠,不離左右而已。”停方壘三日便西,志復從至長安。穎被黜,志亦免官。

  及東海王越奉迎大駕,颙啟帝復穎還鄴,以志為魏郡太守,加左將軍,隨穎北鎮。行達洛陽,而平昌公模遣前鋒督護馮嵩距穎。穎還長安,未至而聞颙斬張方,求和于越。穎住華陰,志進長安,詣闕陳謝,即還就穎于武關。奔南陽,復為劉陶所驅,回詣河北。及穎薨,官屬奔散,唯志親自殯送,時人嘉之。越命志為軍諮祭酒,遷衛尉,永嘉末,轉尚書。洛陽沒,志將妻子北投并州刺史劉琨。至陽邑,為劉粲所虜,與次子謐、詵等俱遇害于平陽。長子諶。

  盧諶傳:盧諶字子諒,清敏有理思,好《老》《莊》,善屬文。選尚武帝女滎陽公主,拜駙馬都尉,未成禮而公主卒。后州舉秀才,辟太尉掾。洛陽沒,隨志北依劉琨,與志俱為劉粲所虜。粲據晉陽,留諶為參軍。琨收散卒,引猗盧騎還攻粲。粲敗走,諶得赴琨,先父母兄弟在平陽者,悉為劉聰所害。琨為司空,以諶為主薄,轉從事中郎。琨妻即諶之從母,既加親愛,又重其才地。

  建興末,隨琨投段匹磾。匹磾自領幽州,取諶為別駕。匹磾既害琨,尋亦敗喪。時南路阻絕,段末波在遼西,諶往投之。元帝之初,末波通使于江左,諶因其使抗表理琨,文旨甚切,于是即加吊祭。累徵諶為散騎中書侍郎,而為末波所留,遂不得南渡。末波死,弟遼代立,諶流離世故且二十載。石季龍破遼西,復為季龍所得,以為中書侍郎、國子祭酒、侍中、中書監。屬冉閔誅石氏,諶隨閔軍,于襄國遇害,時年六十七,是歲永和六年也。

  諶名家子,早有聲譽,才高行潔,為一時所推。值中原喪亂,與清河崔悅、穎川荀綽、河東裴憲、北地傅暢并淪陷非所,雖俱顯于石氏,恒以為辱。諶每謂諸子曰:“吾身沒之后,但稱晉司空從事中郎爾。”撰《祭法》,注《莊子》,及文集,皆行于世。

  悅字道儒,魏司空林曾孫,劉琨妻子之侄也。與諶俱為琨司空從事中郎,后為末波佐史。沒石氏,亦居大官。其綽、憲、暢并別有傳。

  華表傳:華表(204-275),西晉平原高唐人,字偉容。華歆的兒子。弱冠仕魏散騎典北京時間郎,累遷尚書,封觀陽伯。晉武帝泰始中,拜太子少傅,累遷太常卿、太中大夫。以老病乞骸骨。清澹退靜,以苦節垂名。卒謚康。 泰始年間,任太子少傅,改任光祿勛,升任太常卿。幾年后,以年老有病請求退休。詔書說:“華表清正而品行端正,有老成之美,多年處理政務,不敢懈怠。因病重請求退休,態度誠懇,現在批準他的請求,以為太中大夫,賞錢二十萬,床帳褥席俸祿與九卿相同,門前設置阻止人馬通行的木柵。”

  華表以守志不渝聞名,司徒李胤,司隸王宏等都感慨華表淡泊寧靜,認為不可以貴賤來定遠近。咸寧無年八月去世,終年七十二歲,謚號康,詔令賜給朝服。有六個兒子:華廙、華岑、華嶠、華鑒、華澹、華簡。

  石鑒傳:石鑒,字林伯,是樂陵厭次人。出身寒門,志趣高雅。辦事公正。在魏做官時,歷任尚書郎、侍御史、尚書左丞、御史中丞,對時政人事多有糾正,皇帝都怕化,出任并州刺史、假節、護匈奴中郎將。

  武帝接受掃魏帝禪讓,封石堂為堂陽子。召入任司隸校尉,改任尚書。這時秦、涼被異族打敗,派石鑒督隴右諸軍事,因虛報戰功被免官。后任鎮南將軍、豫州刺史,因討吳時虛報殺敵人數被治罪。詔書說:“從前云中守魏尚以斬首人數不對被治罪,武牙將軍田順以詐增虜獲自殺,誣罔敗法,古今所疾。鑒備大臣,吾所取信。往者西事,公欺朝廷,以敗為得,竟不推究。中間黜免未久,尋復授用,冀能補過,而乃與下同詐。所謂大臣,義得爾乎!有司奏是也,顧未忍耳。今遣歸田里,終身不得復用,勿削爵土也。”久之,拜光祿勛,復為司隸校尉,稍加特進,遷右光祿大夫、開府,領司徒。前代三公冊拜,皆設小會,所以崇宰輔之制也。自魏末已后,廢不復行。至鑒,有詔令會,遂以為常。太康末,拜司空,領太子太傅。

  武帝去世,鑒與中護軍張劭監統山陵。時大司馬、汝南王亮為太傅楊駿所疑,不敢臨喪,出營城外。時有告亮欲舉兵討駿,駿大懼,白太后令帝為手詔,詔鑒及張劭使率陵兵討亮。劭,駿甥也,便率所領催鑒速發,鑒以為不然,保持之,遣人密覘視亮,已別道還許昌,于是駿止,論者稱之。山陵訖,封昌安縣侯。元康初,為太尉。年八十余,克壯慷慨,自遇若少年,時人美之。尋薨,謚曰元。子陋,字處賤,襲封,歷屯騎校尉。

  溫羨傳:溫羨,字長卿,太原祁人,漢護羌校尉序的后代。祖父溫恢,魏時任揚州刺史。父恭,濟南太守。兄弟六人并知名于世,號曰“六龍”。羨少以朗寤見稱,齊王攸辟為掾,遷尚書郎。惠帝即位,拜豫州刺史,入為散騎常侍,累遷尚書。及齊王冏輔政,以羨攸之故吏,意特親之,轉吏部尚書。

  先是,張華被誅,冏建議欲復其官爵。論者或以為非,羨駁之曰:“自天子已下,爭臣各有差,不得歸罪于一人也。故晏子曰:‘為已死亡,非其親昵,誰能任之?”里克之殺二庶,陳乞之立陽生,漢朝之誅諸呂,皆積年之后乃得立事。未有事主見存,而得行其志于數月之內者也。式乾之會,張華獨諫。上宰不和,不能承風贊善,望其指麾從命,不亦難乎!況今皇后譖害其子,內難不預,禮非所在。且后體齊于帝,尊同皇極,罪在枉子,事不為逆,義非所討。今以華不能廢枉子之后,與趙盾不討殺君之賊同,而貶責之,于義不經通也。”華竟得追復爵位。

  其后以從駕討成都王穎有勛,封大陵縣公,邑千八百戶。出為冀州刺史,加后將軍,范陽王虓敗于許昌也,自牧冀州,羨乃避之。惠帝之幸長安,以羨為中書令,不就。及帝還洛陽,征為中書監,加散騎常侍。未拜,會帝崩。懷帝即位,遷左光祿大夫、開府,領司徒。論者僉謂為速。在位未幾,病卒,贈司徒,謚曰元。有三子:祗、允、裕。

  祗字敬齊,太傅西曹掾。允字敬咸,太子舍人。裕字敬嗣,尚武安長公主,官至左光祿大夫。

  史臣說:晉氏中朝,承累世之資,建兼并之業,衣冠斯盛,英彥如林。此數公者,或以雅望處臺槐,或以高名居保傅,自非一時之秀,亦曷能至于斯。惜其參緘于論道之辰,獨善于兼濟之日,良圖鯁議,無足多談。然退已進賢,林叔弘推讓之美;自家刑國,宣伯協恭孝之規。子若之儒素為基,偉容之苦節流譽,慶垂來葉,不亦宜哉!石鑒以公亮升,溫羨以明寤顯,屬于危亂,不隕其名。歲寒見松柏之后凋,斯人之謂矣。

  贊曰:讓矣密陵,孝哉廣陸。欽既博雅,表亦貞肅。鑒績克宣,溫聲載穆。同振玉聲,爭相芬芳。

【《晉書》卷四十四 列傳第十四】相關文章:

1.《晉書》卷七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2.《晉書》卷四十 列傳第十

3.《晉書》卷三十一 列傳第一

4.《晉書》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

5.《晉書》卷三十三 列傳第三

6.《晉書》卷三十四 列傳第四

7.《晉書》卷三十五 列傳第五

8.《晉書》卷三十六 列傳第六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看免费看国产 |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不卡观看 | 亚洲午夜理论久久久久 |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曰本AV在线电影精品 | 天天摸天天碰天天添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