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文人范仲淹的小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在如今是歷史命人。我們知道他所寫的詩詞散文,了解他的歷史功績,但是卻并不是每一個人都了解他本人。通過本文,小編要為大家講述與范仲淹有關的各個小故事,讓大家從生活細微處去發現范仲淹的真實。
斷齏劃粥
范仲淹小的時候生活貧困,但是他依然堅持向學。在隨母親改嫁之后,范仲淹為了學習,搬到了寺廟之中。范仲淹此時的生活清貧無比,每日只煮一鍋粥,將粥分成四塊,早晚分食兩塊。他吃粥只就一點咸菜,然后用醋汁調和米粥,就這樣草草的將就一頓。放在今日,主食、甜點水果一樣不缺的今日,范仲淹這樣的食物吃一頓兩頓也許還行,若是多吃幾頓,如何受的。而范仲淹就是這樣每日兩食,苦讀成才的。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故事,才有了后來斷齏劃粥這個詞語。
范公堤
天圣二年,范仲淹為興華縣令之時,發現當地的堤壩受損嚴重。返潮之時,不僅是當地百姓的鹽田會受損,甚至很多時候水會直接淹沒農田,致使數以千計的農民受災,災情嚴重的時候,百姓痛苦不堪。
范仲淹發現這一情況之后,當即上奏上司,并且得到了朝廷的準奏,開始著手修建堤壩。他征調各州數萬農夫前去修壩,哪知道剛開始就遇到了大困難。修壩的時候,剛好遇到大風暴,光是征調的農夫就有一百多個被卷入水里喪命。這個消息傳到朝中,眾人議論紛紛,不知道該繼續修建還是停工。當地的百姓也很是惶恐,認為是老天不允許重修堤壩。
在這樣的情況下,范仲淹身先士卒。每次大潮來領之時,別人都害怕的退后,只有他和同事好友站在最前列。范仲淹用自己的生命告訴眾人,風浪并沒有什么可怕的。受到范仲淹這一舉動的鼓勵,大家都拿出干勁,修建堤壩。堤壩修建完成之后,保障了眾人的利益。而為了紀念范仲淹,眾人將這個新修的堤壩成為范公堤。
《靈烏賦》
范仲淹多次在朝為官之時寧折不彎,與惡勢力做斗爭,數次遭貶。在被貶謫到饒州之時,他患了肺疾。不久,妻子李氏也病死在饒州。在附近為官的好友寄其一首《靈烏賦》給他,說朝中之人將其數次直言當做是不祥的叫聲。勸誡他日后閉緊嘴巴,只做一只翱翔高飛的鳥兒。范仲淹當即回答了一首《靈烏賦》,稟復說,不管人們怎樣厭惡烏鴉的'啞啞之聲,我卻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面見真宗
范仲淹在南京國子監讀書的時候,真宗皇帝路過應天府,人們爭先恐后的前去看望真龍天子,就連書院里的師生也不例外。只有范仲淹一人,還穩坐不動,只一心讀他的圣賢書。與他交好的同窗對他說,快去看啊,面見天子,這是一個多么難得的機會啊。但是范仲淹只隨口說了句將來再見也不晚,連頭也沒抬又繼續讀書。第二年他果然高中進士,參加殿試之時,有了面見天子的機會。不僅如此,后來還參加了皇帝舉辦的御宴。
《答手詔條陳十事》范仲淹
(一)明黜陟,即嚴明官吏升降制度。
(二)抑僥幸,即限制僥幸作官和升官的途徑。
(三)精貢舉,即嚴密貢舉制度。
(四)擇長官。
(五)均公田。
(六)厚農桑,即重視農桑等生產事業。
(七)修武備,即整治軍備。
(八)推恩信,即廣泛落實朝廷的惠政和信義。
(九)重命令,即要嚴肅對待和慎重發布朝廷號令。
(十)減徭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