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不一樣的開學禮

時間:2021-03-23 13:14:21 國學常識 我要投稿

不一樣的開學禮

  每逢9月,往往是學子們入學的時節。尤其對于新生而言,入學一環更具有非凡的意義。至少從漢代以后,入學禮和成人禮、婚禮、葬禮就已經并列為人生四大禮,受到了格外重視。這也難怪,無論是進入私塾,還是進入學堂,孩童們開啟讀書識字、背經誦史的歷程,第一步便是入學。因此,圍繞入學也產生了一系列莊重的儀式,且都含有深刻的寓意。

不一樣的開學禮

  古人送小孩去私塾或學堂讀書,大多是在四歲至七歲,稱為開書、破學或破蒙。開學的日期并不固定,一般來說要盡量繞過農忙時節。有的地區是春夏務農,冬入學,有些地區則選擇八月退暑之后開學,這和我們今天的秋季入學最為接近。進入學堂之前,家人要先給小孩置辦學習用品,條件較好的家庭還會配備書童等服務人員。《紅樓夢》記載賈寶玉讀書的時候,茶壺蓋碗、手爐腳爐等一應俱全,另有四個小書童陪伴和年長者在旁邊看護。當然,貧寒之家能夠出得起學費已屬不易,除了筆墨紙硯,其他物品也就無力負擔。

  小孩們離開家門、來到私塾或學堂之后,在教書先生們的安排下,開始親身參與開學禮。開學禮的儀式流程來自于《禮記》等書的相關要求,分別是:

  正衣冠

  把自己收拾干凈,才能讀書做事

  《禮記》規定說: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換成現在的話就是,要把自己收拾干凈,不能嬉皮笑臉,才能讀書做事,新生入學尤其如此。小孩們把衣冠、容貌打理得有條不紊,既相當于理清了思路,同樣也是對先賢、老師的尊敬。老師還會讓大家站起來,逐個檢查,有衣冠不整或者臉沒洗干凈的頑童,馬上責令整改。

  行拜師禮

  磕頭拜師之外,還要準備學費和束脩

  小孩一旦入學,就和老師們結下了剪不斷的關系。正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徒如父子,都能看出老師的重要性。但孩子們在向老師行禮之前,還要跪拜一位更重要的老師,那就是大成至圣先師孔子。當然,學堂的老師們也要跟著一起拜,通常是對著孔夫子的排位,行三跪九叩禮。拜完孔子,孩子們繼續向自己的老師磕頭,只需要一跪三叩就行。

  磕頭拜師,可以說給足了老師們面子,但畢竟這只是空頭榮譽,所以還有更為實在的送禮環節。送禮包括兩項,一是基本的學費,二是其他的物資。古代的私塾、學堂,類型不完全一樣:有些家境不錯者聘請教師到家中,為族人子弟教書;大部分的普通家庭,則是鄉里鄉親們自發組織起來,借助寺廟、祠堂等場所,請老師來授課,所以學費也沒個定數,往往是量力而行。這種學費,雅名叫作束脩或贄見禮。

  《儒林外史》曾提到一個叫周進的人,被鄉民們請去當私塾教師,也收到了各家送來的學費。結果打開一看,真是多少不齊,有整有零,只有荀家是一錢銀子,另有八分銀子代茶,其余有三分的,有四分的`,也有十來個錢的,合攏了不夠一個月飯錢。

  除了這種學費,還有些條件不錯的家庭為了圖個好彩頭,向老師表達一下心意,送點兒名字吉利的土特產,借機也希望老師多關照一下自己的孩子。此類送禮,有時也被當作束脩,但并不像學費那樣每人都需要交。土特產的類目繁多,基本的六樣是:芹菜,寓意學生勤奮好學、業精于勤;蓮子,因其心苦,代表老師苦心教育;紅豆,象征鴻運當頭;紅棗,希望學生早日高中;桂圓,寓指功德圓滿。另外還有干瘦肉條,代表學生的誠心實意。

  凈手凈心

  好好洗手,才能專心學習

  磕完頭、送完禮之后,學生們未免已經衣冠不整、風塵仆仆,所以還會被提醒正衣冠。不僅如此,老師們把提前準備好的臉盆拿出來,里面注滿清水,讓學生們逐次把手放入盆中,手心手背來回洗,洗凈之后拿毛巾擦干。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洗手,而是寄希望孩子們以后能夠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地讀書學習。

  開筆禮

  入學禮中最重要的部分

  上面提到的幾種儀式中,都還沒怎么看到筆墨的影子,其實都是為了最后的開筆禮做鋪墊。開筆禮是學生入學禮中最重要的部分,通常包括朱砂開智、擊鼓明志、描紅開筆、拜筆師等環節。

  朱砂開智,是指老師拿著蘸有紅砂的毛筆,在學生眉心處畫一個小點兒,就如同人臉上的痣,取其與智諧音,寓意開通智慧。

  擊鼓明志來源于《學記》,其中曾提到入學鼓篋,孫其業也。意思是說,學堂以敲鼓為令,學生聽到鼓聲后,就要打開書包,讀書聽講。把擊鼓明志專門當作入學禮的一個重要環節,既是讓學生們提前適應這種氛圍,也是引起大家對讀書的重視。

  描紅開筆,是指老師帶著同學們寫下人生的第一個字,一般都是人、一等簡單字。

  最后是拜筆師。據說秦國的大將軍蒙恬發明了毛筆,所以被視為毛筆制造業的祖師爺,進而在一些私塾、學堂里面也受到尊奉。完成了上面這一系列程序以后,學生們便開始準備上第一堂課。畢竟都是些不太懂事的小孩子,所以并沒有地方長官以及教師發表開學致辭的環節。

  但還有另外層次的學生開學,就少不了縣官、學政們講話訓導。在州、縣科舉考試時能夠考取秀才者,便有機會進入縣級學府,稱為入泮。入泮之前,先換好統一的學服,進而入泮池,拜筆、拜先師孔子、拜自己的恩師。隨后縣級的官員也會到來看望,發表語重心長的講話,勉勵學子們讀書報國。

  有意思的是填寫親供,類似于今天的入學登記表,內容包括姓名、籍貫、身高、膚色、有沒有留胡須等等。之所以要填得如此詳細,主要是當時沒有照片可以提供,而且為了防止以后科舉考試時有人冒名頂替。

  當然,學生入學禮另有其他多種不同的層級和情形,如考中進士者入太學、皇族子弟開學等等,場面自然更為熱烈,出席的來賓身份也更高貴,但其流程則多是依照《禮記》等傳統經典,并沒有太大差別。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尤物92午夜福利视频 |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丝袜国产 |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 | 亚洲成AV人的天堂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