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道家最精要的處世之道

時間:2021-03-18 17:23:50 國學常識 我要投稿

道家最精要的處世之道

  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關于處世之道的內容。劉歆指出,人際交往是人道之本始,紀綱之大要,有人際交往就會思考如何交往,因而古代眾多思想家形成了各有特色的處世之道。其中,道家以站在世俗之外的心態冷眼旁觀,體會俗世種種,滋生出獨特的處世智慧。道家既有指導實際生活的經驗性方法、技巧,也有待人接物的理論性原則、價值,更有超越實際生活、追尋心靈自由的超越性境界。但是,長期以來道家處世之道備受誤解,如以老子為陰謀論,以莊子為阿Q之精神勝利法或避世主義。充分挖掘道家處世之道,不僅有利于探索解決中國傳統思想如何適應現代的問題,也有利于現代社會人們深入傳統資源尋找解決其自身面臨的困境。

  老子

  其一,守柔與尚雌的處世技巧。

  與其他諸子哲學相比,道家最顯著的特點是守柔尚雌。老子在其書中以母牝嬰兒水等外表柔弱之物為道的喻體以表示其對柔弱的崇尚。對此,《呂氏春秋》總結說老子貴柔。不僅僅是老子,莊子在其書中以顏回之衛、葉公子高使齊、顏闔傅衛靈公太子等故事說明,面對強者的壓力,弱者的生存之道是以柔弱的姿態應對;支離疏頤隱于臍,肩高于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髀為脅,卻因其無用之德得以在混亂的世間生存,看似柔弱的殘疾人在強者環伺的世界反而能自我保存。道家堅信柔弱勝剛強。《老子》說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這種思維常被后世誤解為陰謀論。其實,這里的欲不應強化解讀,而應弱化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結果。即應接事務時采取低姿態,想要的結果自然而然會得到。

  當代社會,為爭奪更多資源、獲得成功,多數人以力相爭、崇尚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激烈競爭固然有利于實現自身價值、促進社會成長,但同時也帶來人心欲望張揚、社會短視浮躁的后果。道家守柔尚雌哲學一方面為個人提供了規避鋒芒以實現目的的方法,另一方面為社會發展提供一種反思的角度與能力。

  其二,節制與寬容的處世準則。

  無論對自己的思慮還是欲望,道家都主張不可恣意,而要有所節制。這包括通過對外在知識追求的限制、管理權力的內收、名利欲望的節度等方法的修煉,以達到在應接他者時自己內心的安寧與祥和。老子指出圣人為腹不為目,即是說飲食上保證自己吃飽喝足即可,不需要滿漢全席、奢侈浪費。莊子批評惠施天選子之形,子以堅白鳴,因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這里莊子并不是反對人們對知識的追求,而是反對僅僅追求知識、不知追求生命自身,是為逐萬物而不反。現代人們關注科技與倫理之間的沖突,更可見莊子的先見之明。

  自我節制的結果是對他者的寬容。《老子》講和光同塵,《莊子》講寬容于物,不削于人,即是說在人世中,需要一種宏闊的心態對待另一個與自己不同的他者。但這并不是說道家主張無原則的原諒,老莊對道、德有自己的堅守。只是在他們看來,人性是貴真的,即在不受干擾的自然而然的情形下,人性的自我發顯是真誠的、良善的。因此,一個寬容社會的形成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所有人因循自我心靈的彰顯,才會形成一個和諧的社會。

  當今社會有些人由于戾氣嚴重而在處理事務時易于沖動,欲望的張揚與權力的霸道對個人人性造成傷害的同時也破壞了社會價值。以自我為中心、不知反省、不接受異己的存在是一個重要原因。以老莊之道收斂自己的性情,謹慎對待周遭的世界;既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也要接受他者的不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應是我們應當遵循的處世原則。

  莊子

  最后,尚和與超越的處世境界。

  老子講萬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是說萬物保持陰陽平衡才能存在。人稟受天地之氣而來,在世間也需要保持和諧狀態。首先是自我身心的和諧。莊子在《人間世》中提到形莫若就,心莫若和的說法,意指以虛無之心平和之境應接事務。在莊子看來,人心本然是和諧的,也應該是和諧的,但由于大道淪喪,人心被各種欲望、思慮控制而呈現異化狀態,這種異化需要經過一定的修養工夫才能回到其本然狀態與應然之境。在物質至上、欲望張揚的`當今時代,人心的混亂、迷茫、煩躁、焦慮等負面情緒需要和諧的力量進行調整,這就需要人們回到道家所強調的少私寡欲、抱德煬和的修養工夫,回到自我性情的本真平和狀態上來。

  其次,自我與他者要建立一種和諧的關系。道家認為真實呈現的人性是自足的、不喜干涉的,每個人遵循自洽自適的性情,以無為的方式生活在世間,在位者與百姓互不知道對方的存在,百姓之間老死不相往來,則會形成一個符合人類理想的和諧社會。這種社會對自然環境也是順應的。莊子曾指出對于馬牛,應該任其逍遙于草地,而不是絡馬首穿牛鼻,扭曲自然本性使其為人所用。這要求我們開發自然的同時應該尊重自然、保護自然。

  再次,道家處世之道要求不能局限于自我與他者的區分。在著名的楚王遺弓的故事中,老子藏弓于天下的視野比孔子藏弓于人的視角宏闊得多。《莊子大宗師》有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著名寓言。道家追尋的最高道德不是儒家信仰的仁德,而是一種不為外在名利引誘也不為內在思慮控制的自我性情的自然發顯,是一種空靈虛靜之虛德,而不是有著仁義等實質內涵的實德,是為游心乎德之和道通為一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精神境界。在道家的處世哲學中,如果人們都能達到這種境界,那么和諧社會的理想就是現實的。

  不可否認,道家處世之道有否定性的一面,歷史上有些持避世、退縮或陰謀立場的人確乎以道家作為自己的行事理據。不過,對傳統文化的取舍,必然是去粗存精的,對道家更是如此,我們不應關注其負面價值或將之往消極的一面推導,而應該汲取其積極價值為當代所用、解決當前的問題,這是道家處世之道給我們的現實意義。

【道家最精要的處世之道】相關文章:

《國學常識》什么是道家—道家介紹07-31

讀《精要主義》有感05-04

雜感——微笑的處世之道11-04

道家的解釋及造句04-30

道家勵志名言05-13

道家的勵志名言05-13

道家的核心文化01-14

處世之道讀后感03-27

處世之道知多少散文01-0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动漫卡通在线观看 | 午夜三A级免费在线视频 | 一级a爱片日韩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天堂Av网站在线观看 | 婷婷色五月综合激情六月导航 |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