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博士、碩士、學士在以前代表著什么

時間:2022-04-22 17:07:21 國學常識 我要投稿

博士、碩士、學士在以前代表著什么

  “博士、碩士、學士”這些名稱,古已有之,不過和現在的含義不完全相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博士、碩士、學士在以前代表著什么 篇1

  博士

  博士的稱謂,在我國古代有幾種涵義。作為官名,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徐慎《五經異義》:“戰國時,齊置博士之官。”據《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記載:“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如秦博士伏生學問高深,尤精《尚書》。到了漢文帝時,年逾九十,尚能口授《尚書》二十八篇。西漢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賈誼,十八歲能誦《詩》、《書》,二十歲博通諸子百家之言,被文帝召為博士。漢朝大儒董仲舒,從小勤奮讀書,有“三年不窺(花)園”的美說,由于學識淵博,被景帝舉為博士。

  秦代至漢代,博士的職責主要是掌管圖書,通古今,以備顧問。秦始皇時,有博士70人。漢代博士為太常屬官,官秩為六百石,員額多至十人。漢代武帝采用公孫弘建議,設五經博士,專掌經學傳授。到了唐代,設置國子、太學、四門等博士。另有律學博士、書寫博士、算學博士, 府學、州學、縣學博士之稱,均為教授官,而非中央官學傳授儒經學官的專稱。如魏晉以后,常任用精于禮儀的人為太常博士,掌宮廷禮儀;任用通曉音律的人為太樂博士,掌宮廷祭祀享宴作樂歌舞;任用精通醫術的人為術醫博士、醫藥博士;任用精通天文、星歷、卜筮之術的人為天文博士、漏刻博士、歷博士、太卜博士、卜博士等,專掌天文、歷法、占卜等事。

  博士的選用,西漢和東漢以前采取征拜和薦舉的辦法,而且有一定的標準,正像《漢書·成帝記》中所說的那樣,博士須是“明于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的人。到了東漢,任博士還須經過考試,只有精通《易》、《書》、《孝經》、《論語》的人,方能被薦為博士。

  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種情況,從事某種職業的人也有稱為博士。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飲食果子》:“凡店內賣下酒廚子,謂之茶飯量酒博士。”這種情況,多見于江浙一帶。

  碩士

  碩士之稱,也是我國古代就有的。《五代史》曰:“前后左右者日益親,則忠臣碩士日益疏。”宋代著名散文家曾鞏在《與杜相公書》中說:“當今內自京師,外至巖野,宿師碩士,杰立相望。”碩士在古代通常指那些品德高尚、學問淵博的人。古代常用“碩老”、“碩儒”來稱呼那些博學之人,碩士和“碩老”、“碩儒” 的含意相似。碩士在古代史籍上不多見,大概不是正式的官名或職稱的緣故。

  學士

  學士一詞最早出現在周代。《周禮·春官》:“詔及徹,帥學士而歌徹。”《禮儀·喪服》:“大夫及學士則知尊祖矣。”唐著名學者孔穎達對此注:“此學(士)謂鄉庠、序及國之大學、小學之學士。”庠、序以及大學、小學,均為古代貴族子弟讀書場所,相當漢以后的太學,西晉以后的國子學。可見,學士最早是指那些在學讀書的貴族子弟,后來逐漸變成官名和文人學者的泛稱。

  魏晉以后,學士成了以文學技藝供奉朝廷的官吏。如南北朝著名詩人庚信、徐陵曾作梁武帝東宮學士,專陪皇帝吟詩作賦,寫了大量綺艷靡麗的宮體詩。當時學士無定員,無品序,無定名,有的深受皇帝寵信,有的則地位低下,甚至備受欺凌。盡管他們的地位、職責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學士必須是博學多識或專精一門學問的人。

  唐朝設置了學士院,奉旨起草詔命,學士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學士甚至可以參與朝政。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召名儒房玄齡、魏征、杜如海等十八人為學士,共議天下大事。玄宗、德宗時設翰林院、學士院。翰林學士為眾學士之首,常以博學多才、有極高文學造詣的學者充任。著名浪漫派詩人李白就曾作過翰林學士。唐以后,除翰林院設學士外,還以殿、閣、館之名命名學士,其中觀文殿學士最為榮貴,須曾任宰相者才得授予。唐以后還置大學士,為殿、閣、館學士之首。到了清朝,大學士地位更加顯赫,官拜正一品,為文職官吏之首。這些大學士參贊朝政,表率百官,甚至官至宰相,為此在公私禮節上人們都不直稱其名,而以“中堂”尊稱。無論學士還是大學士,都必須是有學問的人才能擔任。

  博士、碩士、學士在以前代表著什么 篇2

  在今天,“學士”“碩士”“博士”“教授”都是耳熟能詳的詞匯,他們都是大學授子的學位。然而,古代也有這稱謂,只不過意義不相同。

  早在西周時期,“學士”一詞便已經出現,它專指在國學讀書的學生,后來逐漸用來指代文人學者。到了魏晉時期,學士成為專門掌管典禮、編纂等事務的官職。至唐玄宗時,雖然學士仍然是官職,但其地位以及職責范圍卻有了很大不同。唐朝時,翰林學士又被稱為“內相”,地位可見一斑。翰林學士通常都是由皇帝的心腹擔任,他們以秘書和顧問的身份參與朝政,負責承命起草冊立太子、宣布征伐或大赦等重要文告。宋代秉承唐制,學士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一個人被授予翰林學士之職,那么就相當于成為宰相候選人了。到了清朝,大學土更是位居文官之首,地位顯赫,在政事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古代的“碩士”與“學士”不同,“碩士” 指的是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人,而不像“學士”是一種官職。 “唐宋八大家”之得曾鞏在《與杜相公書》中寫道:“當今內自京師, 外至巖野,宿師碩士,杰立相望。”文中的“碩士”就是指那些德行高尚的博學之士,也稱做“碩儒”或“碩老”。

  “博士”與“學士”的區別在于:“學士”是逐漸演化為官名的,而“博士”從出現開始就是官名。戰國時期已有博士。秦始皇時期,博士是皇帝的政治顧問。到了魏晉時期,一些具有專門學問和技藝的人也會被授予博士的官職,如天文博士、歷史博士、太醫博士等。唐宋以后,人們通常也會稱那些精于某種技藝的人為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教授”最早出現在宋代,其含義與今天的“教授”意義較為接近。宋元明清的教授主要擔任教學工作,任學官。漢唐時代的博士大多知識淵博,博古通今,他們其實就是現在教授的.前身。

  博士、碩士、學士在以前代表著什么 篇3

  一、說文解字:古代的學士

  (1)中國古代的學士,最早應該出現在周代,就是指那些在各類學校讀書的人。

  (2)魏晉至唐代的學士

  魏晉以后,學士是以文學技藝而供奉朝廷官府的官吏。南北朝以后,學士也指文學撰述的官員。

  比如,魏、晉、六朝征召文學之士掌典禮、編纂、撰述等事,通稱為學士,無定員,也無品秩。北齊有文林館學士、北周有麟趾殿學士,隋代諸王及節帥也置學士,以師友待之。

  唐太宗時置宏文館,引學士輪流入值,參與議政,學士地位越來越高,此后另建學士院,于是有翰林學士之官名,專掌朝廷制誥,號稱“內相”。

  在劉松年《唐五學士圖》、佚名《唐十八學士圖》中就有很多學士的生動形象。

  (3)宋代以后的學士

  宋代的學士院是皇帝的文學秘書,學士須由飽學之士擔任或兼任,主要為皇帝起草重要文書,身份極為尊崇,待遇也比較隆厚,倍受天下人之羨慕,稱其職位“清且貴”。

  明代的翰林院士、翰林侍讀、侍講學士是文臣的榮譽頭銜。明朝末年設有典禮院,亦置學士。學士現在特指本科學歷的大學生或者文人學者。

  二、說文解字:古代的碩士

  (1)“碩”字溯源

  楷書“碩”是形聲字。金文從頁(頭),石聲。小篆承接金文并整齊化。隸變后楷書作“碩”。漢字簡化后寫作“碩”。

  《說文·頁部》:“碩,頭大也。從頁,石聲。”(碩,頭大。從頁,石聲。)“碩”的本義為頭大,泛指大。如成語“碩大無朋”,意思是大得沒有可以與之相比的。

  引申指學識淵博。如浙江浦江人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之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其中的“碩師”即是指大師,學問淵博的人,估計其學術水平不在現如今的碩士生導師之下。

  (2)古代的碩士

  碩士,名稱最早起源于五代十國,據《五代史》記載:“前后左右者日益親,則忠臣碩士日益疏。”也就是說在皇帝身邊經常伺候皇帝的人,被提拔重用,那么外邊的忠臣碩學之人就會慢慢地疏遠。

  宋代文豪,江西省南豐縣人,曾鞏在《與杜相公書》中說:“當今內自京師,外至若野,宿師碩士,杰立相望。”碩士,在這里是指品德高尚、學富五車之文化名流。

  三、說文解字:古代的博士

  博士,此詞最早應該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史記·循吏列傳》記載:“公儀休者魯博士也,以高弟為魯相。”古代博士是一種官職,是博古通今、知識淵博的文人。

  古代的博士的職責主要是侍奉朝廷,備皇帝顧問,參與朝政,負責保管朝廷的文獻檔案,從事編撰著述,傳授學問以及為朝廷培養各類人才。

  古代的學士、碩士、博士,與現在的學士、碩士、博士到底有何不同呢?

  綜上所述,古代的學士、碩士、博士,僅僅是比較籠統的稱呼,而且比較隨意一點。有普通官員,也有大學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古代的“學士”曾經輝煌無比。

  特別是唐宋時期的學士,被稱為“內相”,就是內朝官的宰相,地位與三公九卿差不多。現在的學士僅僅是本科學歷獲得者,可以說是學歷比較低的學者。

  古今博士的身份變化不大,幾乎可以相互替代,今天的博士僅僅是多了一個學位證書而已,除此之外,兩者就學術水平來說,大體是不分高下的。

  博士、碩士、學士在以前代表著什么 篇4

  一、博士

  我國古代的博士與現在的博士不是一個概念,確切的說是古代的博士是一個官名,主要是掌通古今,類似于史官一類,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

  在秦始皇時,博士只是作為政府顧問,博士官掌管全國古今史事以及書籍典章。

  到了漢代以后,博士開始出任學官,擔任教育教學工作。

  那個時候,博士除了授予學官之外,還授予一些具有專門技藝、專門學問的職官,如魏晉以后的太醫博士、天文博士、歷博士、卜博士等。

  到了唐宋以后,社會上對從事某種職業的人也俗稱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二、碩士

  在我國古代,一些德高望重、博學多識的人,通常被指稱為碩士,但經學者研究,碩士的指稱在古代史籍中卻不多見。專家認為,碩士大概不是正式的官名或職稱。

  古代常用與碩士含義相似的“碩老”、“碩儒”稱呼那些博學之士。

  三、學士

  學士之稱,最早出現在周代,是指那些在學讀書的貴族子弟,后來逐漸變成官名,成為有學問的人以及文人學者的泛稱。

  魏晉以后,學士開始成了以文學技藝供奉朝廷的官吏。

  到了唐朝, 學士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甚至可以參與朝政。

  其中的翰林學士為眾學士之首,是皇帝親信的顧問和秘書官,因而常常被稱作“內相”。

  大宋王朝很重視文官,在當朝一經授翰林學士,即有當宰相之望。

  清朝的大學士則地位顯赫,官階為正一品,為文職官吏之首。

【博士、碩士、學士在以前代表著什么】相關文章:

夢見動物代表著什么11-04

夢見男人代表著什么11-05

夢見貓代表著什么意思11-08

夢見給別人梳頭代表著什么11-07

周公解夢:孕婦夢見蘿卜代表著什么04-17

孕婦在夢里夢見吃棗意味著什么10-31

夢見肝臟預示著什么01-03

夢到蛇預示著什么02-10

夢到丑聞預示著什么11-15

夢見馬車預示著什么11-09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 | 中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 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不卡 | 亚洲国产区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