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的詩歌風格
在初唐到盛唐詩風發展轉變的過程中,陳子昂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陳子昂的詩歌風格,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陳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曾經提出了詩歌革新的正面主張:東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征者。仆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嘆,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處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遂用洗心飾視,發揮幽郁。不圖正始之音,復睹于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 在唐詩發展史上,陳子昂這篇短文好像一篇宣言,標志著唐代詩風的革新和轉變。我們知道,劉勰、鍾嶸反對南朝形式主義詩風,曾經標舉過“比興”、“風骨”的傳統。王勃反對龍朔前后的宮廷詩風,也指責他們是“骨氣都盡,剛健不聞”。陳子昂繼承了他們的主張,一針見血地指出初唐宮廷詩人們所奉為偶像的齊梁詩風是“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指出了“風雅興寄”和“漢魏風骨”的光輝傳統作為創作的先驅榜樣,
在倡導復古的旗幟下實現詩歌內容的真正革新。態度很堅決,旗幟很鮮明,號召很有力量。“興寄”和“風骨”都是關系著詩歌生命的首要問題。“興寄”的實質是要求詩歌發揚批判現實的傳統,要求詩歌有鮮明的政治傾向。“風骨”的實質是要求詩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剛健充實的現實內容。從當時情況來說,只有實現內容的真正革新,才能使詩歌負起時代的使命。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由于“初唐四杰”等詩人的積極努力,新風格的唐詩已經出現,沿襲齊梁的宮廷詩風已經越來越為人們所不滿,詩歌革新的時機更加成熟了。陳子昂的革新主張在這個時候提出,不僅有理論的意義,而且富有實踐的意義;不僅抨擊了陳腐的詩風,而且還為當時正在萌芽成長的新詩人、新詩風開辟道路。
《晚次樂鄉縣》是陳子昂由故鄉東行入京,在襄州樂鄉縣留宿時所寫的一首抒發羈旅之情的五律.顧璘曰:“無句法,無字法,天然之妙”。 陳子昂繼四杰之后,以更堅決的態度起來反對齊梁詩風的統治,在理論和創作實踐上都表現了鮮明的創造革新精神。陳子昂的思想是很復雜的,他既好縱橫任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導方面。從他的許多政論奏疏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洞察國家安危的遠見,關懷人民疾苦的熱情。例如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他曾經對諸羌的進犯感到憂慮,對蜀川人民“失業”、“逃亡”深表同情,對“官人貪暴”、“侵漁”、“剝奪”百姓的罪惡加以憤慨的指責。《資治通鑒》引用他的奏疏、政論有四、五處之多。王夫之《讀通鑒論》認為陳子昂“非但文士之選”,而且是“大臣”之材,這是完全正確的。他的政治熱情是他從事詩歌革新的動力。
陳子昂的詩歌創作,鮮明有力地體現了他的革新主張,《感遇詩》三十八首,正是表現這種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這些詩歌并不是同時之作,有的諷刺現實、感慨時事,有的感懷身世、抒發理想。內容廣闊豐富,思想也矛盾復雜。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現實性很強的邊塞詩,例如:朝入云中郡,北望單于臺。胡秦何密邇,沙朔氣雄哉!籍籍天驕子,猖狂已復來。塞垣無名將,亭堠空崔嵬。咄嗟吾何嘆,邊人涂草萊。
這是他從征塞北時的作品,詩中對將帥無能,使邊民不斷遭受胡人侵害的現實,深表憤慨。在從征幽州時所寫的“朔風吹海樹”一篇中,又對邊塞將士的愛國熱情遭到壓抑表示深刻的同情,《丁亥歲云暮》一篇更明白地揭發了武后開蜀山取道襲擊吐蕃的窮兵黷武的舉動。
陳子昂的詩突破了泛擬古題的邊塞詩傳統風氣,他對武后內政方面的弊端也有所諷刺。在“圣人不利己”一詩里,他指責了武后雕制佛像、建造佛寺,浪費人力物力的佞佛行為。在“貴人難得意”一詩里,他更勇敢地諷刺了武后對待臣下時而信任、時而殺戮的作風。從這些現實性很強的詩篇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他的政治抱負和他的詩歌革新主張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他的那些感懷身世的詩,也寫得很動人: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這里,美好理想無法實現的深沉的`苦悶,借楚辭草木零落、美人遲暮的意境,宛轉蘊藉地表現出來。但是,他這種苦悶,在不同的時間境遇之下,又轉為憤激慷慨之音。如: 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感到思報國,拔劍起蒿萊。西馳丁零塞,北上單于臺。登山見千里,懷古心悠哉!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
《感遇詩》里也有一些嘆息人生禍福無常,贊美隱逸求仙,發揮佛老玄理的作品,例如“市人矜巧智”、“玄天幽且默”等篇,都有濃厚的佛老消極思想。
《登幽州臺歌》和《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這幾首詩是他隨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的時候寫的。盧藏用《陳氏別傳》說:子昂體弱多疾,感激忠義,常欲奮身以答國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參預軍謀,不可見危而惜身茍容。他日又進諫,言甚切至,建安謝絕之,乃署以軍曹。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書記而已。因登薊北樓,感昔樂土、燕昭之事,賦詩數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時人莫不知也。 他在《薊丘覽古》中,曾經歌頌了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燕昭王、燕太子,感激知遇、乘時立功的樂毅、郭隗等歷史人物。俯仰今古,瞻望未來,他更深刻地體驗到生不逢時、理想無法實現的痛苦和悲哀,也更深刻地體會了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在困扼境遇中激憤不平的崇高感情。也正是這種不可遏止的理想和激情,使他唱出了這首浪漫主義的《登幽州臺歌》。
盡管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他的苦悶無法解決,使這首詩的情調顯得相當孤獨。但是,也正是這首詩,在當時和后代得到無數讀者的深刻同情,盧藏用說這首詩“時人莫不知也”,就是有力的證明。這不愧是齊梁以來兩百多年中沒有聽到過的洪鐘巨響。
陳子昂的律詩比較少,但是象《度荊門望楚》,也是初唐律詩中的佳作: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城分蒼野外,樹斷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 詩人用氣勢流暢的筆調,寫出了他初次離蜀途中所見的巴楚壯麗山川。風格和其他詩人是有所不同的。
陳子昂仰慕“建安作者”和“正始之音”,他的詩受建安、正始詩人影響較深。唐皎然《詩式》說:“子昂《感遇》,其源出于阮公《詠懷》。”象“蘭若生春夏”、“貴人難得意”等比興托諷的詩篇,以及那些感慨人生禍福無常的詩,的確和阮籍相似。此外如《燕昭王》乃至《登幽州臺歌》等,和阮詩“駕言發魏都”、“獨坐空堂上”等詩也有意境相通之處。而“丁亥歲云暮”、“本為貴公子”、“朔風吹海樹”、“蒼蒼丁零塞”等邊塞詩,則和建安詩中“梗概而多氣”的寫時事之作比較接近。他的詩中,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同時存在。那些現實主義的作品,有的敘事慷慨沉痛,有的還兼有政論鋒芒。那些偏于抒發理想之作,有的寄興幽婉,有的又激情奔放,這又是浪漫主義的不同表現。總的來說,他的詩風格并不完全統一。
當然,陳子昂的詩在藝術上也存在一些缺點。他對漢魏南北朝的樂府民歌學習得不夠。對七言詩這種新形式也不重視,集中竟沒有一首七言詩(注:只蜀刻本《陳子昂先生全集》有《楊柳枝》七絕一首,真偽難定。)。《感遇詩》中甚至還有一些作品受玄言詩影響,讀起來有些枯燥乏味。但是,他的全部詩作絕沒有一點齊梁浮艷的氣息,這是更難能可貴的。 總之,他是唐詩開創時期在詩歌革新的理論和實踐上都有重大功績的詩人,杜甫稱贊他:“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揚馬后,名與日月懸。……千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韓愈稱贊他:“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對他在唐詩發展上的功績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詩人的公論,至于他的《感遇詩》直接啟發了張九齡《感遇》和李白《古風》的創作,李白繼承他以復古為革新的理論,進一步完成唐詩革新的歷史任務,更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陳子昂在散文變革上也是有功績的。他文集中雖然也還有一些駢文,但那些對策、奏疏,都用的是比較樸實暢達的古代散文,這在唐代,也是開風氣之先。所以唐代古文家梁肅、韓愈都對他這方面的努力有較高的評價。
拓展內容
陳子昂作品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感遇》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燕昭王》
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臺。
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霸圖今已矣,驅馬復歸來。
《春夜別友人》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送魏大從軍》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
忽聞天上將,關塞重橫行。
始返樓蘭國,還向朔方城。
黃金裝戰馬,白羽集神兵。
星月開天陣,山川列地營。
晚風吹畫角,春色耀飛旌。
寧知班定遠,猶是一書生。
《送別崔著作東征》
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
王師非樂戰,之子慎佳兵。
海氣侵南部,邊風掃北平。
莫賣盧龍塞,歸邀麟閣名。
《晚次樂鄉縣》
故鄉杳無際,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野戍荒煙斷,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時恨,噭噭夜猿鳴。
《題祀山烽樹贈喬十二侍御》
漢庭榮巧宦,云閣薄邊功。
可憐驄馬使,白首為誰雄。
《慶云章》
昆侖元氣,實生慶云。大人作矣,五色氤氳。
昔在帝媯,南風既薰。叢芳爛熳,郁郁紛紛。
曠矣千祀,慶云來止,玉葉金柯,祚我天子。
非我天子,慶云誰昌。非我圣母,慶云誰光。
慶云光矣,周道昌矣。九萬八千,天授皇年。
《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
峽口大漠南,橫絕界中國。叢石何紛糾,赤山復翕赩。
遠望多眾容,逼之無異色。崔崒乍孤斷,逶迤屢回直。
信關胡馬沖,亦距漢邊塞。豈依河山險,將順休明德。
物壯誠有衰,勢雄良易極。邐迤忽而盡,泱漭平不息。
之子黃金軀,如何此荒域。云臺盛多士,待君丹墀側。
《答韓使同在邊》
漢家失中策,胡馬屢南驅。聞詔安邊使,曾是故人謨。
廢書悵懷古,負劍許良圖。出關歲方晏,乘障日多虞。
虜入白登道,烽交紫塞途。連兵屯北地,清野備東胡。
邊城方晏閉,斥堠始昭蘇。復聞韓長孺,辛苦事匈奴。
雨雪顏容改,縱橫才位孤。空懷老臣策,未獲趙軍租。
但蒙魏侯重,不受謗書誣。當取金人祭,還歌凱入都。
《洛城觀酺應制》
圣人信恭己,天命允昭回。
蒼極神功被,青云秘箓開。
垂衣受金冊,張樂宴瑤臺。
云鳳休征滿,魚龍雜戲來。
崇恩逾五日,惠澤暢三才。
玉帛群臣醉,徽章縟禮該。
方睹升中禪,言觀拜洛回。
微臣固多幸,敢上萬年杯。
《奉和皇帝上禮撫事述懷應制》
大君忘自我,應運居紫宸。揖讓期明辟,謳歌且順人。
軒宮帝圖盛,皇極禮容申。南面朝萬國,東堂會百神。
云陛旂常滿,天庭玉帛陳。鐘石和睿思,雷雨被深仁。
承平信娛樂,王業本艱辛。愿罷瑤池宴,來觀農扈春。
卑宮昭夏德,尊老睦堯親。微臣敢拜手,歌舞頌維新。
《酬田逸人游巖見尋不遇題隱居里壁》
游人獻書去,薄暮返靈臺。
傳道尋仙友,青囊賣卜來。
聞鶯忽相訪,題鳳久裴回。
石髓空盈握,金經秘不開。
還疑縫掖子,復似洛陽才。
《白帝城懷古》
日落滄江晚,停橈問土風。
城臨巴子國,臺沒漢王宮。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巖懸青壁斷,地險碧流通。
古木生云際,孤帆出霧中。
川途去無限,客思坐何窮。
《登高覽舊都》
秣馬臨荒甸,登高覽舊都。
猶悲墮淚碣,尚想臥龍圖。
城邑遙分楚,山川半入吳。
丘陵徒自出,賢圣幾凋枯。
野樹蒼煙斷,津樓晚氣孤。
誰知萬里客,懷古正躊躕。
《宿空舲峽青樹村浦》
的的明月水,啾啾寒夜猿。
客思浩方亂,洲浦寂無喧。
憶作千金子,寧知九逝魂。
虛聞事朱闕,結綬騖華軒。
委別高堂愛,窺覦明主恩。
今成轉蓬去,嘆息復何言。
《宿襄河驛浦》
沿流辭北渚,結纜宿南洲。
合岸昏初夕,回塘暗不流。
臥聞塞鴻斷,坐聽峽猿愁。
沙浦明如月,汀葭晦若秋。
不及能鳴雁,徒思海上鷗。
天河殊未曉,滄海信悠悠。
《贈嚴倉曹乞推命錄》
少學縱橫術,游楚復游燕。
棲遑長委命,富貴未知天。
聞道沉冥客,青囊有秘篇。
九宮探萬象,三算極重玄。
愿奉唐生訣,將知躍馬年。
非同墨翟問,空滯殺龍川。
《江上暫別蕭四劉三旋欣接遇》
昨夜滄江別,言乖天漢游。
寧期此相遇,尚接武陵洲。
結綬還逢育,銜杯且對劉。
波潭一瀰瀰,臨望幾悠悠。
山水丹青雜,煙云紫翠浮。
終愧神仙友,來接野人舟。
《臥病家園》
世上無名子,人間歲月賒。
縱橫策已棄,寂寞道為家。
臥病誰能問,閑居空物華。
猶憶靈臺友,棲真隱太霞。
還丹奔日御,卻老餌云芽。
寧知白社客,不厭青門瓜。
《于長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摘蘭藉芳月,祓宴坐回汀。
泛滟清流滿,葳蕤白芷生。
金弦揮趙瑟,玉指弄秦箏。
巖榭風光媚,郊園春樹平。
煙花飛御道,羅綺照昆明。
日落紅塵合,車馬亂縱橫。
《入東陽峽與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
東巖初解纜,南浦遂離群。出沒同洲島,沿洄異渚濆。
風煙猶可望,歌笑浩難聞。路轉青山合,峰回白日曛。
奔濤上漫漫,積水下沄沄。倏忽猶疑及,差池復兩分。
離離間遠樹,藹藹沒遙氛。地上巴陵道,星連牛斗文。
孤狖啼寒月,哀鴻叫斷云。仙舟不可見,搖思坐氛氳。
《入峭峽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嶺相映有奇致焉》
肅徒歌伐木,騖楫漾輕舟。
靡迤隨回水,潺湲溯淺流。
煙沙分兩岸,露島夾雙洲。
古樹連云密,交峰入浪浮。
巖潭相映媚,溪谷屢環周。
路迥光逾逼,山深興轉幽。
麇鼯寒思晚,猿鳥暮聲秋。
誓息蘭臺策,將從桂樹游。
因書謝親愛,千歲覓蓬丘。
《同旻上人傷壽安傅少府》
生涯良浩浩,天命固諄諄。聞道神仙尉,懷德遂為鄰。
疇昔逢堯日,衣冠仕漢辰。交游紛若鳳,詞翰宛如麟。
太息勞黃綬,長思謁紫宸。金蘭徒有契,玉樹已埋塵。
把臂雖無托,平生固亦親。援琴一流涕,舊館幾沾巾。
杳杳泉中夜,悠悠世上春。幽明長隔此,歌哭為何人。
【陳子昂的詩歌風格】相關文章:
陳子昂詩歌風格08-15
陳子昂詩歌特點08-14
陳子昂詩歌大全08-16
陳子昂的詩歌理論08-16
陳子昂詩歌理論解析08-16
陳子昂詩歌選讀經典08-16
杜甫的詩歌風格02-24
陳子昂詩歌與唐詩風骨的形成08-16
初唐詩歌風格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