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七夕節不是情人節

時間:2024-03-15 09:11:18 紅萍 國學常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七夕節不是情人節

  農歷七月初七,傳統佳節“七夕”,傳說中這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鵲橋相會的日子。然而,民俗學家卻在“不解風情”地高呼:七夕節不是情人節,而是“女兒節”!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七夕節不是情人節

  七夕節不是情人節

  七夕,這個流傳已久的傳統節日,最近幾年忽然一年比一年地熱鬧了起來。因為受西方情人節的影響,不少人開始打起中國情人節的主意,因為背后有牛郎織女悱惻動人的愛情故事為依托,因此,七夕就被人們一眼看中。文人的鼓噪加上商人的炒作,七夕作為中國情人節的說法好像也越來越成為國人的共識。其實,追本溯源,七夕節日,完全與愛情無關,它原本只是一個標志著夏秋時令轉換的日期。

  牛郎和織女,在古代文獻中,最初是作為兩個星星的名字而出現的。

  這兩個星名最早見于《詩經·小雅》中的《大東》篇,詩中牛郎被稱為牽牛。

  古人之所以關注天上的星星,是因為星星在夜空中位置的變化可以用來標農時、記時令,而牽牛、織女兩星則是作為秋天到來的標志受到古人矚目的。這一點,在《夏小正》這部上古農事歷中就說的很明白,它說:“七月……初昏,織女正東向。”一句“織女正東向”,就蘊含了牛郎織女七夕會天河這一故事的全部秘密。

  稍有天文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織女星為全天第五大亮星,在北方高緯度夜空則是最亮的一顆星星,而且由于織女星緯度較高,一年中大多數的月份都看得見。因此,高懸天頂、璀璨奪目的織女星非常引人注目,古人肯定很早就根據它的方位變化觀象授時了。根據天文學者的推算,《夏小正》時代七月的黃昏,織女星恰恰升到了一年當中的最高點,即到了夜空靠近天頂的地方,也就是說,這個時候,這顆皎潔的明星,正端端正正地高懸在人們的頭頂上。

  “織女正東向”的意思是指由織女星東邊兩顆較暗的星星形成的開口朝東敞開。那么,東方是什么呢?古時候的人們只要抬頭看去,就會一目了然。黃昏的夜空,在織女的東南方,在燦爛銀河的東岸,不是別的,就是那顆讓織女朝思暮想的牽牛星。七月黃昏,夜空中這種銀河直貫南北、織女高懸天頂、牛女相映成輝的景觀肯定給古人留下深深的印象。《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意象就是這種獨特天象的形象寫照,而七夕之夜牛郎織女會天河的故事自然就是從這種天象演繹而來。也就是說,追本溯源,牛郎織女的故事原本與人間男女的愛恨情仇無關,而只是上古天文學觀象授時知識的反映。

  織女、牽牛兩顆星星的得名,也是源于其觀象授時的功能。

  如上所述,織女是七月之星。七月暑氣漸退,天氣乍涼,在男耕女織的古代,這個時候該是女人紡線織布、準備寒衣的時候了。《詩經·豳風·七月》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就道出了此意。“九月授衣”,意思是九月已是萬物蕭殺的晚秋,該是穿寒衣的時候了。九月授衣,則必須八月裁制,那么,七月,就該是紡織娘們飛梭織布的時候了。這首以“七月流火”起興開頭的西周農事歌謠,很有可能就是當時的織婦們在七月的夜晚,一邊搖動紡車織布,一邊反復吟唱的。天上,織女星光璀璨,地上,紡織娘淺唱低吟,人間天上,相映成輝,那顆照耀著人間紡織娘勞作的明星,因此就被賦予了織女的名稱,成了人間織女的守護神。

  七月開始紡績,因此就形成了了七夕乞巧的風俗。古代每到七夕之夜,婦女們拜牛郎織女,并結彩縷、穿七孔針、查看蜘蛛結網,據說這樣可以使自己變得心靈手巧。這種風俗早在晉代的《西京雜記》、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中就有記載了。正是憑借著這種年復一年的乞巧儀式,牛郎織女的故事才代代相傳,流傳人間。

  七夕何以必須陳設瓜果?這不過是因為七月之時,正是瓜果成熟的時候,《七月》說:“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壺”指葫蘆。正因為七月與瓜果之間的時令關聯,漢代緯書《春秋合誠圖》說:“織女,天女也,主瓜果。”可見在古人心目中,織女這顆初秋之星儼然成了瓜果的象征。

  那么,牽牛之得名又跟時令有什么關系呢?《史記·天官書》云:“牽牛為犧牲”,意為牽牛象征犧牲,犧牲指諸如牛、羊之類在祭典上宰殺獻神的牲畜。這一說法暗示了牽牛星之得名和犧牲之間的關系。牛、羊等用為犧牲的動物,飼養生長有一定的周期,古代針對飼養犧牲動物的每一階段,都要舉行一定的活動。對此,《禮記·月令》中有明確的記載:春天,萬物孳乳,牲畜繁育,故到了暮春三月,需要統計幼畜的數量;六月,夏秋之交,草木豐茂,芻秣收割,故令臣民貢獻牧草以為養牲之飼料;八月,仲秋之月,牲畜體格已定,察其長短肥瘦,合規中度的牲畜才能用為犧牲;九月,暮秋之月,犧牲已經長成;到了臘月歲末,就宰牲祀神,祈福納祥。《月令》稱八月“循行犧牲”,表明八月是牲畜飼養周期中的一個重要的時間點。此時的黃昏時分,明亮的織女星已經離開頭頂向西滑落,而銀河東岸與織女遙遙相對的另一顆明星,則緊隨其后升上天頂,這顆星因此就被作為視牲之月的時間標志,并被順理成章地命名為牽牛。也就是說,牽牛星之名牽牛,不過是因為古人以之作為牽牛視牲之月的時令標志。

  可見,七夕故事和民俗的各個主要環節,都可以由其與歲時的關系得以解釋。而民間傳說中七夕的雨水自然也與織女的悲傷無關,七夕之所以多雨,不過是因為初秋七月,正是中國大地連綿秋雨開始的時候。

  盡管有牛郎織女之間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但七夕習俗卻根本與愛情無關。七夕,作為秋天的第一個節日,拉開了秋天的序幕,而秋天的戲劇永遠是令人傷感的悲劇。因此,七夕與其是一個溫馨的節日,不如說是一個哀傷的日子;與其說是一個令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的日子,不如說是一個自古多情傷離別的日子。七夕非愛情的季節,因此,在古人的觀念中,七夕對于婚嫁,并非一個吉利的日子,牛郎織女的愛情,也并沒有花好月圓的意味。這都是有史料可考的。

  中國原本是有自己的情人節的,它和西方的圣瓦倫丁節一樣,不在秋天,而在春天。

  在古代,包括春分、花朝、春社、清明、上巳等等在內的春天節日,除了其特有的與農事、祭祀有關的儀式內容之外,無一不是風情搖曳的愛情節日,且不說自古以來那些在春天節日上吟唱的詩篇中流露出來的無邊風月,翻翻宋明話本、元人戲文,那些多情的才子佳人們幾乎無一不是在清明上巳、踏青游春的游戲場上一見鐘情、私定終身的。說到底,萬物盛開的春天才是滋生愛情的季節。

  時下國人炒作七夕情人節概念,原因之一是為了和西方的情人節抗衡,用心可謂良善。然而,為了回應外來文化,卻對傳統亂加闡釋,反倒使“傳統”成了外來文化的拙劣模仿。本意為復興傳統,結果可能恰恰適得其反,遠離了我們真實的文化記憶。

  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或女兒節,起源于漢代,主要是紀念紡織女神織女。在這一天,未婚的女子會向織女祈求心靈手巧和美滿生活。七夕節的傳統活動包括穿針乞巧、念巧、斗巧等,與愛情關系不大。而情人節,則是一個主要與浪漫愛情相關的節日,起源于西方。

  隨著時間的推移,七夕節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從而在當代被廣泛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甚至被稱為“中國情人節”。但實際上,七夕節的本質和起源與情人節有明顯區別。

  七夕概況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演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愿、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征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于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于天上的鵲橋相會。

  七夕節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宋代。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七夕節發源于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淵源

  自然天象崇拜

  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從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并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牛郎織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于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追求秩序的古人們不僅將天空規劃得井井有條,還將星宿與地面區域一一做了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面來說,稱作“分野”。簡單來說,古人就是將天上每個星座都與地上的實體地理區域一一對應,古代分星與分野目的主要是為了配合占星理論進行天象占測。在古代星宿體系中,“牛宿”由6顆星組成,位于銀河的東岸,像兩個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點,不過上面的那個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黃道上,這幾顆星組成了一個頭上有兩角,卻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稱其為“牽牛”。這頭“牛”的南邊有9顆小星,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線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農田。牛宿的東面緊挨著的是“羅堰”3星,是類似水庫的水利設施。“織女”3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織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稱為“織女星”。人們將“牛宿星”與“織女星”合稱為“牛郎織女”。

  人們對牛郎織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來已久,可追溯到遠古時代。《春秋命歷序》:“天地開辟,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日月五緯俱起牽牛;四萬五千年,日月五緯一輪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漢書·律歷志》:“指牽牛之初,以紀日月,故曰星紀;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說文》:“物,萬物也;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于牽牛;故從牛,勿聲”。《尸子》:“天左舒而起牽牛,地右辟而起畢昴”。《天官書》[正義]:“南斗、牽牛、須女皆為星紀,于辰在丑,越之分野,而斗牛為吳之分野也”。《開元占經》卷61引石氏曰:“牽牛生于列澤之邑,以主越國”。按:牽牛星是吳、越之地的分野星。牽牛婺女”最初的含義是粵地用以作天文星區對應地理分野的“分星”。婺女星后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稱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媽等,是編織云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佢誕辰。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于天上的鵲橋相會,后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

  時間數字崇拜

  “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古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尚書考靈曜》:“(天地開辟),七曜俱在牽牛初度”。《易緯通卦驗補遺》:“天皇氏之先,與乾曜合德”。按:此言天皇氏祖先與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極為崇高。《易傳》:“日、月、五星,起于牽牛。”《漢書·天文志》:“牽牛,日、月、五星所從起,歷數之元,三正之始。”

  “七月初七”與古人對數字和時間的崇拜有關。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重日”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這些“重日”中,不難看出古人對數字的崇拜,如九與五是重要的數字,九五至尊是地位的象征。而“一”是萬物起始之意,是成就、地位和尊榮的象征。

  “七”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在民間表現為時間的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結。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七”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姐誕

  七姐誕,又稱七娘會、七娘媽誕等。七姐(織女星)是編織云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佢誕辰。“七姐誕”(七娘媽誕)的主要活動有祈福許愿、乞求巧藝、祈禱姻緣、保護小孩平安等。拜七姐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七姐;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日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七姐祈福、乞巧。

  人們對牛郎織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來已久,可追溯到上古時代。七夕節歷史久遠,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七姐誕的乞巧習俗傳入北方西安一帶始于漢代,漢代是南北各地風俗習慣傳播融合時期,西漢劉歆著、東晉葛洪輯抄的歷史筆記小說集《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七夕節乞巧是向七姐(織女)祈求心靈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七姐誕,在福建閩南、浙江溫嶺和臺灣等地區即稱為拜“七娘媽”,民間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媽這一被奉為保護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天仙。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拜祭,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它說男子以8歲一個周期,女子以7歲一個周期。女子7歲腎氣盛,換牙齒頭發變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天癸是腎精,任督二脈,以中醫說法,"為一身陰陽之海,五氣貞元",也就是說,二七就來月經,可以生子。三七腎氣平均,最后的牙齒長齊,發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堅,頭發長極,身體盛壯,到了頂點。五七陽明脈衰,面容開始焦黃,頭發開始掉。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是一個生命周期結束。

  牛郎織女

  "七"這個數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應該是結束中的誕生。《周易·復卦》:"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孔穎達疏:"天之陽氣絕滅之后,不過七日陽氣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來復"是去而復來,也就是重生,輪回循環,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盡,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豐滿。

【七夕節不是情人節】相關文章:

不是…不是…而是…造句07-30

不是圓的,也不是方的08-15

七夕節情人節祝福語03-14

2022七夕節情人節活動方案07-21

我不是灰姑娘,也不是公主07-13

英語不是老師,老師不是英語06-08

英語不是老師,老師不是英語06-08

不是而是造句07-19

不是而是造句10-20

理由不是借口04-13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 色午夜日本高清 | 亚洲性爱网址久久 |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日本乱码伦电影 | 亚洲欧美制服丝袜精品久久 | 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