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味道與火樹銀花
導(dǎo)語:“火樹銀花”這個(gè)成語出自于蘇味道的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其中的典故吧!
火樹銀花 ( huǒ shù yín huā )
【解釋】:火樹:火紅的樹,指樹上掛滿燈彩;銀花:銀白色的花,指燈光雪亮。形容張燈結(jié)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
【出自】:1、典出《南齊書·禮志上·晉傅玄朝會(huì)賦》:華燈若乎火樹,熾百枝之煌煌。2、又見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示例】:~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躚,歌聲唱徹月兒圓。◎柳亞子《浣溪沙》詞
【近義詞】:張燈結(jié)彩、燈火輝煌燈火通明
【反義詞】:漆黑一團(tuán)、黑燈瞎火、昏天黑地
【語法】:聯(lián)合式;作主語、謂語、定語;形容節(jié)日晚上的燈火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會(huì)享樂的一位皇帝,雖然他只當(dāng)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節(jié),他總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鋪張一番,供他的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燈樹,點(diǎn)起五萬多盞燈,號為火樹。
后來詩人蘇味道就拿這個(gè)做題目,寫了一首詩,描繪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詩曰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這首詩把當(dāng)時(shí)熱鬧的情況,毫無隱瞞的`描寫出來,好像活躍在我們讀者的眼前。
這句成語是形容燈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樹銀花的樣子。所以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集會(huì)在夜間舉行,燈光燦爛,都用這句話去形容它。
《正月十五夜》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這首詩是描寫長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據(jù)《大唐新語》和《唐兩京新記》記載:每年這天晚上,長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燈;前后三天,夜間照例不戒嚴(yán),看燈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門貴族的車馬喧闐,市民們的歌聲笑語,匯成一片,通宵都在熱鬧的氣氛中度過。
春天剛剛才透露一點(diǎn)消息,還不是萬紫千紅的世界,可是明燈錯(cuò)落,在大路兩旁、園林深處映射出燦爛的輝光,簡直象明艷的花朵一樣。從“火樹銀花”的形容,我們不難想象,這是多么奇麗的夜景!說“火樹銀花合”,因?yàn)樗耐缫坏木壒省M蹙S《終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語之妙,可能是從這里得到啟發(fā)的。由于到處任人通行,所以城門也開了鐵鎖。崔液《上元夜》詩有句云:“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guān)金鎖徹明開。”可與此相印證。城關(guān)外面是城河,這里的橋,即指城河上的橋。這橋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換上了節(jié)日的新裝,點(diǎn)綴著無數(shù)的明燈。燈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橋說成“星橋”了。“火樹”“銀花”“星橋”都寫燈光,詩人的鳥瞰,首先從這兒著筆,總攝全篇;同時(shí),在“星橋鐵鎖開”這句話里說出游人之盛,這樣,下面就很自然地過渡到節(jié)日風(fēng)光的具體描繪。
人潮一陣陣地涌著,馬蹄下飛揚(yáng)的塵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們活動(dòng)的每一個(gè)角落,哪兒都能看到明月當(dāng)頭。原來這燈火輝煌的佳節(jié),正是風(fēng)清月白的良宵。在燈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們打扮得分外美麗,她們一面走,一面唱著《梅花落》的曲調(diào)。長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觀賞不盡的。所謂“歡娛苦日短”,不知不覺便到了深更時(shí)分,然而人們卻仍然懷著無限留戀的心情,希望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過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種帶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繪,來結(jié)束全篇,言盡而意不盡,讀之使人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之感。這詩于鏤金錯(cuò)采之中,顯得韻致流溢,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