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績對初唐文學的影響
導語:唐初,文學機場了隋朝文學態(tài)勢,繼續(xù)蓬勃發(fā)展。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初唐文學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隋代雖國祚不長(581—618),但在結(jié)束長期分裂,重歸統(tǒng)一的政治局面下,文學也出現(xiàn)若干值得注意的傾向。隋文帝時北方文化影響比較深。早在北魏、北齊時,酈道元、楊炫之、顏之推就以古文著稱,文風比較剛健質(zhì)樸,與六朝駢文的綺靡不同。后來北周的蘇綽又明確地提倡復古,為文學的改革埋下了一顆種子。到隋文帝,逐漸認識到六朝時期政治的腐敗和文化的腐敗有一定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曾云:“梁樂,亡國之音,奈何遣我用耶?”(《隋書·音樂志》)因此,他于公元584年下詔,命令“公私文翰,并宜實錄”,以行政手段提倡務實文學,并將這一主張付諸實踐,懲罰了文表華艷的泗州刺吏司馬幼之,又向全國頒布了御史李諤批判南朝文風的上書,其中有云:
江左齊梁,其弊彌甚,貴賤賢愚,唯務吟詠,遂復遺理存異,尋虛逐微,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隋書》卷六)
這種歷史的反思,說明隋代文學確實出現(xiàn)過一線中興的希望,文帝將它頒示全國,更說明其用心之良苦。在這種背景下,隋代文學也確實出現(xiàn)了成就較高的剛健質(zhì)樸的從軍、出塞類作品。但六朝以來長期形成的華艷綺麗文風積重難返,正像《隋書·文學傳》所云;“高祖初統(tǒng)萬機,每念斫雕為樸,發(fā)號施令,咸去浮華,然時俗詞藻,猶多淫麗。”這種現(xiàn)象又構(gòu)成了隋代文學的另一面。
如楊素(544~603),是一位以武功著稱的開國元勛,“論文則詞藻縱橫,語武則權(quán)奇間出”,詩文寫得“詞氣宏拔,風韻秀上”(均見《隋書》本傳),處處顯示出質(zhì)樸剛健之氣,與六朝文風迥別。如《出塞》詩云:“荒塞空千里,孤城絕四鄰。樹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風霜久行役,河朔備艱辛。薄暮邊聲起,空飛胡騎塵。”其意境巳頗具盛唐邊塞詩的規(guī)模,同時的著名詩人虞世基、薛道衡等都有和詩。又如《贈薛內(nèi)史詩》,雖是傳統(tǒng)的相思題材,但“待君春草歇,獨坐秋風發(fā)。朝朝唯落花,夜夜空明月。明月徒流光,落花空自芳。別離望南浦,相思在漢陽”云云,感情相當深摯,語言質(zhì)樸明快而又不失文彩,頗具初唐盧照鄰、劉希夷的風格。
又如隋朝最著名的詩人薛道衡(539~609),詩風細膩而清新,語言華美而流暢,對唐初四杰的詩歌有更直接、更深切的影響,《昔昔鹽》是他的代表作:
垂柳復金堤,蘼蕪葉復齊。水溢笑蓉沼,花飛桃李溪。采桑秦氏女,織錦竇家
妻。關山別蕩子,風月守空閨。恒斂千金笑,長垂雙玉啼。盤龍隨鏡隱,彩鳳逐帷低。飛魂同夜鵲,倦寢憶晨雞。暗牖懸蛛網(wǎng),空梁落燕泥。前年過代北,今歲往遼西。一去無消息,那能惜馬蹄。
寫得雖是傳統(tǒng)的男女相思之情,但纏綿細膩之中別饒一種真摯深切之情,對后來四杰的詩歌影響尤深。尤其是“暗牖懸蛛網(wǎng),空梁落燕泥”一聯(lián),尤見工力,歷來被人稱頌,以至有的筆記(如《隋唐嘉話》)稱他因此而受到隋煬帝的妒忌而被害。他的五言絕句《人日思歸》在意境上開啟唐風: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
通過兩組觸景生情的真切對比,委婉含蓄地刻畫出思鄉(xiāng)之情。他的邊塞詩寫得也很好,如《豫章行》:“不畏將軍成久別,只恐封侯心更移。”顯然提高了邊塞詩的思想品位,不但具有盛唐邊塞詩的格調(diào),而且也開了中晚唐邊塞詩的情韻。他和楊素的《出塞》詩云:“絕漠三秋暮,窮陰萬里生。寒夜哀笳曲,霜天斷雁聲。”似比原詩更多一種悲壯的色彩。
另外,主要生活在北朝,晚年才人隋的盧思道(約530~582)也是當時著名的詩人。他的《從軍行》將男女相思之情與征戍從軍之苦融合在一起,語言清麗流暢,多用對偶,對初唐詩歌,特別是七言歌行體有深遠影響。
隋煬帝“好為吳語”,又“三幸江都”,受南方文化特別是齊梁文學影響較深。他本人也是隋代后期最著名的詩文家,專門喜歡作宮體詩,《隋書》本紀稱:他“所至惟與后宮留連耽湎,惟日不足。招迎姥媼,朝夕共肆丑言。又引少年,令與宮人穢亂,不軌不遜,以為娛樂”,其荒淫程度遠超過梁簡文帝、陳后主。他曾自詡,憑風流文章也應該由他作皇帝。《隋書·文學傳敘》說:“煬帝初習藝文,有非輕側(cè)之論,暨乎即位,一變其風”。這一變化,正好代表了隋代文學變化的軌跡。其代表作如《江都宮樂歌》:
揚州舊處可淹留,臺榭高明復好游。風亭芳樹迎早夏,長皋麥隴送余秋。淥潭桂檝浮青雀,果下金鞍躍紫騮。綠觴素蟻流霞飲,長袖清歌樂戲州。
雖然寫得較為含蓄,但總跳不出宮體的窠臼。但他也偶有較剛健清新的作品,如《春江花月夜》云:“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飲馬長城窟示從征群臣》云:“秋昏塞外云,霧暗關山月”等等。
上有所好,下有所從。《隋書·音樂志》云:“煬帝矜奢,頗玩淫曲。御史大夫裴蘊,揣知帝情,奏括周齊梁陳樂工子弟及人間善聲調(diào)者,凡三百余人,并付太樂,倡優(yōu)獶雜,咸來萃止。”不但音樂如此,文學亦然,因而齊梁陳的色情文學在此時又泛濫起來。其中比較有清望的作家,當推主要生活在隋代后來入唐的虞世南(558~638)。后人常贊其某些邊塞詩“聲氣稍雄”,為“唐音之始”,某些樂府詩“興寄獨遠”,但總體看來,內(nèi)容貧弱,成就不高,只能算是宮廷詩人中較卓越者。早在陳朝,他就以“文章婉縟”,“徐陵以為類己”知名,在隋代,曾寫過《應詔嘲司花女》等一大批奉和煬帝的詩。入唐后,幾乎全部作品都屬奉和應詔。
隋唐之際獨樹一幟的詩人當屬王績。王績(585~644),字無功,自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省稷縣)人,是隋代大儒文中子王通之弟。但他的思想?yún)s以老莊為主,素性曠達,嗜酒如命,又喜操琴,“歷職皆于好酒廢”(呂才《東皋子集序》)。隋末大亂時,隱居故里。入唐后雖再入仕,但為的是“良醞三升,差可戀耳”(《唐才子傳》),后來特供他每日好酒一斗,故時人稱其為“斗酒學士”,頗具莊周、陶潛、嵇、阮之風。他也以此自負,曾披露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為:“此日長昏飲,非關養(yǎng)性靈。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為醒?”(《過酒家》)“時相往來,并棄禮數(shù)。箕踞散發(fā),玄談虛無。兀然同醉,悠然便歸,都不知聚散之所由也。”(《答程道士書》)“阮籍生涯懶,嵇康事業(yè)疏。相逢一醉飽,獨坐數(shù)行書。”(《田家三首})。有《東皋子集》。
鑒于這樣的思想性格,飲灑、田獵、游山、交游、賞心于田園風光,流連于閑適生活,抒發(fā)陶然自樂的性情,暗寓對動亂社會的不滿,成了王績詩的主要內(nèi)容。其風格也迥別于齊梁,“盡洗鉛華,獨存體質(zhì)”(何良俊《四友齋叢說》),感情真實自然,語言淳樸無華,“以會意為功”(王績《答處士馮子華書》),“高情勝氣,獨步當時”(《唐才子傳》)在隋唐之際,有如“鸞鳳群起,忽逢野鹿”(翁方綱《石洲詩話》)。其代表作如: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
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野望》)
北場蕓藿罷,東皋刈黍歸。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秋夜喜遇王處士》)
情調(diào)與風格都極近陶詩,但質(zhì)樸之中不乏嚴整,如《野望》,已是完美的律調(diào)。王績還有一首代征婚啟事的詩《未婚山中敘志》:“物外知何事,山中無所有。風鳴靜夜琴,月照芳樽酒。直置百年內(nèi),誰論千載后。張奉聘賢妻,老萊藉嘉耦。孟光倘未嫁,梁鴻正須婦。” 頗能體現(xiàn)其倜儻不群的思想特點。另外,他還效仿陶淵明的有關文章,寫了《五斗先生傳》、《醉鄉(xiāng)記》、《自撰墓志》等散文,也深得陶文之神髓。
王績與初唐四杰
王績(589-644)是初唐士人中詩風較為獨特的一位。他是隋朝大儒王通的弟弟,在隋、唐之際,曾三仕三隱。他心念仕途,卻又自知難以顯達,故歸隱山林田園,以琴酒詩歌自娛。在當時,真正能反映社會中、下層一般士人的精神風貌和創(chuàng)作追求的,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世稱“初唐四杰”。他們的詩雖未脫綺靡余風影響,但已從宮廷走向市井和關山塞漠,題材拓寬了,感情濃烈壯大,形式多有創(chuàng)新,盧、駱之七言歌行,王、楊之五言律詩,尤為特出。
王績自謂“此日長昏飲,非關養(yǎng)性靈。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為醒”(《過酒家五首》其二)。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其冷眼旁觀世事時化解心中不平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一種寧靜淡泊而又樸厚疏野的詩歌境界。較早的合格的五言律詩《野望》是其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以平淡自然的話語表現(xiàn)自己的生活情感,寫得相當真切,有一種不施脂粉的樸素美。詩當作于隋亡之后,寫山野秋晚田家歸來之景,閑逸中帶有無所倚賴的苦悶和惘然。但這種平淡自然的隱逸詩風,是易代之際大都會有的,并不構(gòu)成初唐詩發(fā)展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曾為沛王府侍讀,因事被逐出府,遂南游巴蜀,補虢州參軍,犯死罪,遇赦革職。上元二年(675)赴交趾省親回返時渡海溺水而卒。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王勃赴交趾探望父親,途經(jīng)洪州(今江西南昌),參與閻都督宴會,作《滕王閣序》,末附詩云:“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詩概括序的內(nèi)容,居高臨遠,思豪華散盡,唯余空閣冷落,江水自流,流麗婉轉(zhuǎn)而寄慨遙深。尤其是在末聯(lián)使用對偶句法之美,對唐詩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盧照鄰(634-686),字升子,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今河北涿縣)人。曾為鄧王府典簽、益州新都尉,后離蜀入洛,咸亨三年(672)染風疾,后服藥中毒而罹痼疾,不堪疾病折磨,投潁水而死。其七言歌行恣肆奔放而詞采富贍。《長安古意》借對古都長安的描寫,慨世道之變遷而傷一己之湮滯,感情充沛,力量雄厚: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龍銜寶蓋承朝日,風吐流蘇帶晚霞。百丈游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啼花戲蝶千門側(cè),碧樹銀臺萬種色。復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鳳翼。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云外直。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jīng)學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雙燕雙飛繞畫梁,羅幃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tài)情非一。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隱隱朱城臨玉道,遙遙翠幰沒金堤。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磎.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云。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別有豪華稱將相,轉(zhuǎn)日回天不相讓。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quán)判不容蕭相。專權(quán)意氣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風。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節(jié)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唯見青松在。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獨有南山桂花發(fā),飛來飛去襲人裾。
該詩在轉(zhuǎn)意換景處多用連珠格,如“……好取門簾帖雙燕。雙燕……”,“……纖纖初月上鴉黃。鴉黃……”;或前分后總的復沓層遞句式,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比目鴛鴦……”,“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云。南陌北堂……”,“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quán)判不容蕭相。專權(quán)意氣……”,形成一氣到底纏綿往復的旋律,成為七古發(fā)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駱賓王(627-684),字觀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顯慶(656-661)時,為道王李元慶府屬官,閑居齊魯十余年后,授奉禮郎,因事被謫,從軍西域,奉使入蜀,返京歷任武功、明堂、長安主簿,遷侍御史,得罪入獄,《詠蟬》一詩正作于此時: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此詩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多雙關,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楊炯(650-693),華州華陰(今陜西)人。l0歲舉神童。上元三年(676),應制舉登科,授校書郎。五言律在宮廷詩人手里,多用于唱和和詠物,而到了王、楊時代,創(chuàng)作題材已從臺閣移至江山與塞漠。邊塞是當時士人幻想建功立業(yè)的用武之地,盡管“四杰”中的王、楊、盧都從未到過邊塞,然而他們在詩中表現(xiàn)的立功邊塞的志向和慷慨情懷,卻顯得十分強烈。這種激揚文字的書生意氣,是構(gòu)成其詩歌“骨氣”的重要因素,也是“四杰”詩風與宮廷詩風迥然有異的內(nèi)在原因。楊炯《從軍行》即是代表: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此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zhàn)的全過程。整齊的對仗(不僅句與句對,而且同一句中也對,如“牙璋”對“鳳闕”,“鐵騎”對“龍城”),使詩更有節(jié)奏和氣勢。楊炯是“四杰”中以五律見長的詩人,其現(xiàn)存的l4首五言律,完全符合近體詩的粘式律,不能不說是對詩歌格律之美的一種有意的追求。在促成五言律的定型化方面,他與杜審言以及沈、宋等臺閣詩人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王績對初唐文學的影響】相關文章:
初唐文學的演進03-04
初唐王績的主要作品05-10
初唐文學的主要內(nèi)容10-24
《野望》王績07-27
詩人王績介紹08-18
初唐的宮廷詩03-08
王績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9-09
初唐詩歌風格03-24
唐朝文學家王灣01-17
初唐文章四友有誰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