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皇后竇漪房
竇太后對于漢朝的皇室有著重要影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漢朝皇后竇漪房的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竇太后(公元前205——前135),西漢景帝之母,名諱未詳,傳說有曰:漪、猗房、漪房,現代影視劇中多稱作“漪房”。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縣)人,竇氏出身貧寒,她的父親為了逃避秦亂,隱居于觀津釣魚,卻不幸墮河而死,遺下三個孤兒,漢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宮女,竇氏年幼應召入宮。
公元前195年,高祖劉邦駕崩,呂雉作為皇太后操縱國政。當時,呂后挑選一些宮女出宮賞賜給諸侯王,每個王五名,竇氏也在選中之列。竇氏因家在清河,離趙國近,希望能到趙國去。她向主持派遣宮女的宦官請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趙國的花名冊里。這個宦官在分派宮女時卻把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誤放到去代國的花名冊里了。她于是去了代國。雖然這不是她的心愿,但抵代國后,深得二十歲的代王劉恒喜歡,先與其生長女劉嫖,后又生了兩個兒子:劉啟和劉武。
代王劉恒原來的代王后生了四個兒子后不久去世。等到代王成為漢文帝后,原王后生的四個兒子也相繼病故。這樣,文帝即位不久,于前元元年(前180)長子劉啟立為太子后,三月太后封竇姬為皇后,劉嫖封為館陶公主,幼子劉武先封為代王,后封為梁孝王。竇皇后雙親早亡,葬在觀津,薄太后下令追封竇后之父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并在家鄉清河郡安置陵園,其規格和儀式與薄太后父親的靈文園一樣。漢景帝登基以后,竇太后為表孝心,填其父所墜淵而筑起大墳于觀津城南,人間號為竇氏青山。
竇后兄弟二人,兄竇長君,弟竇廣國。廣國字少君,在四五歲時,因家境貧困,被人擄掠販賣到外地,渺無音訊。后又被人輾轉販賣了十幾戶人家,最后到了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在那里替人家進山挖石炭。一天黃昏,山崖邊有一百多人在睡覺,山崖突然崩塌,睡在崖邊的人都壓死了,只有少君脫險逃生。沒幾天,他跟隨主人到了長安,在那里他聽說新封的皇后姓竇,原籍在觀津。竇廣國離家的時候雖然年紀幼小,卻記得自己的籍貫和姓氏,還隱約記得與姊姊一起去采桑葉,從樹上摔下來的情景。他把這些事詳細的寫下來后,托人轉交給了竇后。竇后見到了這些材料后,把廣國召來并詳細問了其它一些情況,果然是她的親弟弟。皇后還要弟弟回憶一些過去的情景,少君回憶道:“姊姊離我西去的時候,我記得在驛站分別時,討來米湯水給我洗頭,臨走時又給我吃了飯才走的。”當竇后聽到此情時,握看弟弟的手已泣不成聲。竇皇后重賞兩個兄弟,都把他們安置在京師居住。后來又為他倆請了有德行的長者與他們住在一起,對他們進行教育。由于這樣,竇長君、竇少君兄弟倆后來成為謙讓有禮的君子,不敢以地位顯貴而盛氣凌人。
竇皇后生病,失明。公元前157年,漢文帝駕崩,景帝劉啟即位,皇后竇氏成了皇太后,史稱:竇太后。竇太后過于溺愛幼子劉武,賞賜不可勝數,恨不得讓他登上皇位。最初,景帝對這位深得母親喜愛,且在平叛“七國之亂”中立下大功的皇弟,感情頗深,不僅同輦進出,且在一次家宴中夸下海口要將江山付托。
初元三年(前154),當時還未立太子,在一次家宴上,景帝曾從容對劉武說:“我千秋萬歲后,把皇位傳給你。”劉武口上辭謝,內心卻很歡喜,竇太后更是喜不勝收,后被竇嬰急阻,才作罷。過后,皇太后又提出欲立梁王為嗣,再次征求各大臣意見。袁盎等眾大臣皆一致反對。如此梁王繼位之事也就作罷。但同時也為日后諸反對大臣血濺京師,兄弟不容埋下了禍患。其侄大將軍竇嬰,平七國亂,封魏其侯。文帝崩后,封竇氏一族侯:兄竇長君早死,其子竇彭祖封為南皮侯,其弟竇少君封為章武侯。
竇太后信奉黃老之學。景帝和竇姓宗族不得不讀《老子》,并推尊其學說,因此她在世時“故諸博士具官待問,未有進者”(《史記·儒林傳》)。景帝時她曾召博士轅固生問他《老子》是怎樣的一部書,轅固生不識時務,猝然答道:“這不過是部平常人家讀的書,沒什么道理。”竇太后大怒道:“難道一定要司空城旦書嗎?”話中譏諷儒教苛刻,比諸司空獄官,城旦刑法。轅固生一聽想轉身就走,不料被太后喝住,要他到豬圈里去與豬搏斗。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徹(漢武帝)見轅固生為一文弱書生,恐不敵豬,就投進一把匕首,才讓轅固生把豬刺死。因此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終未用儒生。劉徹即位后,太皇太后聞他好儒,大為不然,常出面干預朝政。武帝也不便違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隨時向她請示。當時御史大夫趙綰和郎中令王臧,迎魯耆儒申公來朝,并建議仿古制,設明堂辟雍,改歷易服,行巡狩封禪等禮儀,還建議今后政事“可不必事事請命東宮”。太皇太后聽罷,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趙綰、王臧官職。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可見她在政治上的影響。
竇姬走好運
竇姬此去,原本是抱著從此生死兩茫茫的絕望的,然而她沒有想到,世上最好的運氣,卻伴隨著驛車的木輪,與她從此緊緊相連竇姬父母早逝,家境貧苦,在秦末漢初戰亂頻仍的年代,竇家經常上頓不接下頓。為了尋找食物果腹,竇姬的父親迫不得已前往觀津城外的深潭邊釣魚,結果滑入深潭,葬身魚腹。竇母在困苦中遭此打擊,不久也棄世而去,留下了竇姬三兄妹在人世苦苦掙扎。
然而痛苦貧窮的日子,仍然沒有磨滅竇姬天生的麗質,她長成了一個風姿綽約的少女。不但操持著兄弟們的衣食起居,也夢想著能夠嫁一戶好人家,為兄弟也為自己尋個出路。不用想也知道,在這樣一個家里面,竇姬有多重要。然而皇權重于人權,為了滿足皇帝的澀欲,選美官是不會管小兄弟倆的死活的。
臨走的時候,竇姬和哥哥弟弟抱頭痛哭。對于自己尚不能生活自理的小弟弟,竇姬更是憐惜不舍。她從出發的驛站里求乞來一盆熱水一碗冷飯,最后為弟弟洗了一次頭,又看著他吃完,這才含著眼淚登車遠走。
竇姬此去,原本是抱著從此生死兩茫茫的絕望的,然而她沒有想到,世上最好的運氣,卻伴隨著驛車的木輪,與她從此緊緊相連。由于竇姬品性溫良,她成為呂雉宮中的小侍女。不久,劉邦病逝。成為太后的呂雉送劉邦諸庶子就國,同時賜給他們每人五名宮女。
竇姬在入選的三十五名宮女之中——劉邦共有子八人,那么出國的親王就是七人。五七當然就是三十五。竇姬聽說高祖有個名叫如意的兒子被封為趙王,正是自己的家鄉。她從來就沒有夢想過自己能夠成為什么王爺的寵姬,她只是想離家鄉近一點好打聽久別的兄弟消息。于是竇姬將自己所有微薄的私蓄都送給負責分配宮人的主管太監,請求他格外開恩,將自己的名字列入遣趙的名單中去。
然而太監頭兒貴人事多,竇姬的一點散碎銀子也根本沒讓他多注意,所以到了分配的時候,他照樣漫不經心地大筆一勾,順手就把竇姬放到了遣送代國(山西晉陽)的名單里。當名單最后被皇帝批準實施的時候,竇姬才知道自己居然被送給了代王。山西晉陽和河北武邑,相差路遠地遙。任誰都知道,一入宮門深似海的道理,竇姬明白,自己只怕是要一輩子埋在山西了,那就永生永世也不要想知道家鄉的一絲消息。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竇姬幾乎絕望了,忍不住淚下如雨,怨恨那個隨意安排生死的太監,不肯踏上遠行的宮車。
太監頭兒對這個一向溫順的小宮女此時居然如此倔強,感到非常惱火,一面自己口里威脅,一面喊來手下,連拖帶拉,強行將哭得死去活來的竇姬扔進了宮車,一路嚴加看管,送到了代國。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事情卻在代王劉恒見到五位宮女的時候,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皇宮里精心挑選出來的宮女,不用想也是個個姿色出眾的,而竇姬雖然美貌,這一路以淚洗面,想來是不可能如另四位那樣狀態奇佳美艷動人的。然而各花入各眼,在五位宮女中,代王劉恒愣沒看上那四位爭奇斗艷的,偏偏就唯獨喜歡上了神情落寞的竇姬。
于是命運之神開始展現了第一個奇跡:同時入代王宮的五位宮女,四位仍舊是宮女,而竇姬卻成了代王的寵妾、親王妃。并且一連生下了三個孩子:長女劉嫖、長子劉啟、次子劉武。當然,代王劉恒的后宮并不簡單,他的母親薄王太后是后宮的主人,他還有王后,這位王后比竇姬的身份地位都高,而且還前后生了四位王子。
不過代王宮雖然復雜,對竇姬來說,已是天堂,她對自己竟能得寵于親王并生兒育女非常知足,對薄王太后和王后甚至于嫡出的王子們,都十分恭敬,安分守己地過著王姬的生活。
竇姬的克己守禮,以及她的貧苦出身坎坷經歷,看在代王劉恒和薄太后、王后的眼里,更是平添了幾分好感和憐惜,竇姬在代王國里贏得了內外一致的好名聲。
美夢成真
竇姬如在夢幻中一般,忽忽地升入了云霄,成為了大漢王朝的第四任皇后,完成了一只麻雀向鳳凰的所有轉變一眨眼,幾年過去了。代王國里出了一件大事:代王后病逝了。代王劉恒不過二十來歲,中饋乏人,繼立王后成為當務之急。(這時的劉恒才二十出頭,他的前王后就已經為他生下了四個王子,這位王后體弱早逝的原因,是不是跟生育過密有關系?竇姬吃苦耐勞,生育密應該不成問題,但是對于從小養尊處優的王后,恐怕就成大問題了。)這時在代王宮里,育有兒子的女眷,就只有竇姬一人。于是在薄太后的主張下,竇姬開始代掌王后的宮務。
正當代王國平靜地料理家務事的時候,千里外的京城長安,卻正在發生翻天覆天的變化。在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廝殺之后,呂氏家族被全殲,劉盈之子、小皇帝劉弘也被弒殺。大漢王朝皇位空缺,丞相周平、太尉周勃等人商議之后,在劉姓諸王中,選中了代王劉恒。
說起來好笑的是,代王劉恒被選中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的母親薄太后以及他的代理王后竇姬,是出身窮困、為人小心翼翼的女人,她們的家族不但親戚少,而且個個老實巴交。
公元前180年,劉恒正式稱帝,即史上的漢孝文皇帝。孝文帝元年十月壬子,已經在長安城里安頓好的劉恒派舅父 車騎將軍薄昭,前往代國迎接自己的母親薄皇太后,以及自己的姬妾兒女。竇姬和孩子們跟隨著車馬,也來到了長安城。隔了十六年,重臨長安皇宮,竇姬已如脫胎換骨。
就在劉恒初登大位,忙于料理政務、熟悉官員的時候,不幸的事情再一次發生在他的后宮。或者是因為沾染了生母的疾病,又一路顛簸辛苦。再加上不適宜冬天的長安城環境,劉恒發妻嫡出的四個兒子都在春天來到之前,陸續病死了。劉恒悲嘆自己的福分恐怕不足以勝任皇帝之位,以至于嫡子盡喪,在正月有司請他立太子的時候,他甚至產生了立叔伯兄弟們為繼承人的念頭。
劉恒的推辭雖不知心意真假,卻也把大臣們嚇出了一身冷汗:當初他們硬是選了這個最不起眼的親王為帝,不用說得罪了其他的劉姓王侯。假如這位主子要把皇位再傳給那些被大臣們否決的王侯,那下一位皇帝是絕對不會放過滿朝文武當初不擁立之罪的。
于是大臣們再三再四地進諫,說了一大堆立嗣必以子的大道理。劉恒終于忸忸怩怩地答應了,于當月冊立竇姬的長子、也是自己如今的長子劉啟為太子。三月,大臣們再次請文帝立皇后。薄太后作為后宮之主,對劉恒說:“如今你的兒子不論太子還是諸王,都是竇姬生的,當然應該立她為皇后。”于是,竇姬如在夢幻中一般,忽忽地升入了云霄,成為了大漢王朝的第四任皇后。完成了一只麻雀向鳳凰的所有轉變。
為了竇姬成為國母的大事,表示與民同樂的心意,劉啟又頒下旨意,賜給天下所有鰥寡孤獨之人、生活窮困之人布匹米面肉食,對于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九歲以下的孤兒,更加到每人一石米、二十斤肉、五斗酒、兩匹帛、三斤棉絮的數目。于是百姓們都對這位新皇后感激涕零。在民眾都因為自己而得到了衣食之后,竇皇后想到了自己失散已久的兄弟、還有死于貧寒的父母。
俗話說世人生兒女,為的就是養老送終,竇皇后雖已貴極天下,卻也不敢冒昧提出尊禮亡父母的要求——因為薄太后正在忙于遵禮薄氏祖先,竇皇后不敢亦步亦趨,她在丈夫和婆婆面前,向小心謹慎,所以她雖然懷念亡父亡母和失散的兄弟,卻也不敢主動提出尋訪和尊禮的要求。于立后而澤及貧苦百姓的原因,竇皇后的身世也廣為民間流傳。尤其是她的姓氏和家鄉,知道的人就更多了。竇皇后的身世,不久就傳到了一個奴仆的耳中。
他就是竇皇后失散多年的弟弟竇廣國。竇廣國字少君,當年姐姐被選送入宮的時候,他只有四五歲。由于哥哥每日要外出勞作,家里又沒有了姐姐照顧,少君不久就被人拐賣了。他先后被轉賣了十幾次,在顛沛流離中艱難地長大,直到最后賣到河南宜陽一戶財主家,才算安定下來。這時的竇少君已經二十歲了,被主人派到深山中燒炭。白天賣苦力,晚上就和上百燒炭工一起睡在石崖泥壁之下。誰知道飛來橫禍,一天夜里,山泥傾瀉,整個臨時窩棚都被碎石流泥掩埋,上百名燒炭工都死于非命,只有竇少君因為年小力弱,在爭搶臥位時被工頭排擠到了窩棚邊緣的緣故,僥幸得以生還。
一下子死了這么多奴仆雇工,所有死者的家人都哭鬧不休,財主一家在河南宜陽呆不下去,只得遠遠地躲到長安城里來避風頭。竇少君自然也就跟著主人遷居長安。大概是對自己大難不死的慶幸,竇少君到長安的第一件事,就是占了一卦,看前途吉兇如何。誰知卻得了一道丕極泰來的卦辭,說他不但再無性命之憂,而且幾日之內就要成為皇親國戚得以封侯。
竇少君對這個占卜結果半信半疑,但是當他聽說新皇后是觀津竇氏,卻大有如夢初醒的感覺,于是壯著膽子上書自陳,說自己就是皇后失散多年的弟弟。接到上書的官員不敢怠慢,連忙將這個消息匯報給了皇家。文帝于是和竇皇后一起召見了這個奴仆。然而歲月荏苒,竇皇后十幾年來,在宮室中養尊處優,面貌與昔日沒有太大差別,而竇少君當年與姐姐分手時還是幼兒,此時卻已成年,他認識姐姐,姐姐卻已經認不出他來了。雖然他還記得曾與姐姐一起去采桑而不慎摔下樹的事情,竇皇后也不敢貿然認親。于是又問他:“還有沒有別的驗證之事呢?”
竇少君毫不猶豫,就把當年姐姐臨入宮前,與自己在驛站生離死別、沐發乞飯的情景回憶了一遍。(當時他不過四五歲年紀,記憶力竟已有這么好,實在聰明。由此可見,竇皇后也是一個聰慧的女子。)竇皇后聽完,控制不住情緒,不顧身份地一把將弟弟緊緊地摟住,姐弟倆涕淚交加。左右侍女宦官,于是也紛紛伏地,哭泣出聲,以襯托皇后的哀傷。(不知道這是個什么規矩?現在回想這一幫假嚎的家伙,只覺得原本的悲傷,反倒教他們給攪和完了。)文帝對妻子能夠與兄弟團聚,也頗為感慨,于是賞賜了竇氏兄弟田地宅院,還有大筆金錢,讓他們就近住在長安。
薄太后也對兒媳的身世十分憐惜,緊跟著也下了一道詔書,追封竇皇后的父親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在竇氏的家鄉清河為他們設立墓園,封邑二百戶,由地方長官按薄氏宗祠的規模四時祭拜。
黑暗中的皇后生涯
正當竇猗房準備好好享受身為國母的'尊榮之時,病魔纏上了她。她害了眼病,并且因此而雙目失明——黑暗中的皇后生涯,本已徐娘半老的竇皇后,此時又失去了動人的眼睛,文帝對她的夫妻情分,立刻速凍。雖然看在往日情分和兒女份上,文帝仍然讓她當皇后,但是男女方面的情意,卻迅速轉向后宮中如云的美女群里。
在這些千嬌百媚的美女群中,文帝最寵愛的是邯鄲慎夫人和尹姬。這兩位美女都沒能生下兒女,但是文帝對她們的寵愛,卻遠遠超過了太子的母親竇皇后。在后宮之中,慎夫人的物質待遇、侍從車駕,都與竇皇后一模一樣;而在私下的夫妻恩愛上,更是比竇皇后多得多。老夫少妻,文帝面對慎夫人,幾乎已經愛得暈了頭。假如不是慎夫人未能生出兒子,恐怕換個皇后都不成問題。
有一次,文帝帶著竇皇后和慎夫人等后宮寵妃,一起前往上林苑游玩。游嬉盡興之后,大家都要坐下休息。當文帝和竇皇后依次坐下后,慎夫人就如同往常在內宮時一樣,準備坐到竇皇后身邊去。
結果,跟隨文帝而來的郎中袁盎卻不讓慎夫人就座,將她引到旁席,與侍者同坐。慎夫人頓時覺得受辱,滿臉怒色,怎么說也不肯坐下。文帝也覺得袁盎掃了自己寵妃的面子,自己也不肯再安坐席上,起身就走。竇皇后不敢出聲,也只得緊跟在皇帝身后,低著頭跟著走了。
但是袁盎從小就從做強盜出身的父親那里繼承了心雄膽壯的基因,壓根就不怕皇帝發怒,反而追上去對著文帝講大道理:“俗話說尊卑有序,皇上雖然寵愛慎夫人,但是名分有高低,后宮之主是竇皇后,慎夫人不過是妃妾,怎么能與嫡妻皇后平起平坐呢?如果皇上因為偏心就沒有規矩地對她濫加恩寵,亂了國家規矩,雖說是愛實際上害了她。前車之鑒并不遠,皇上你難道忘了戚夫人變成‘人彘’的慘狀嗎!”
一語驚醒夢中人,文帝這才恍然大悟,頓時全身冰涼,不但怒氣全消、轉怒為喜,而且立刻趕進后殿,將袁盎所說的話轉述給慎夫人聽。慎夫人聽后,也不禁覺得后怕,對袁盎保全自己的好意十分感激,立刻拿出五十斤黃金,贈給袁盎,以表感激之忱。
其實,慎夫人的專寵,只是小兒科。文帝不但喜愛美女,還喜歡美男,熱衷于同性戀。他的男寵見于史籍的至少有三人,其中有他的近侍宦官趙談、北宮伯子,還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鄧通。文帝勤儉節約,就算是寵冠后宮的慎夫人,都不能穿著奢華的繡服,可是為了寵愛鄧通,他甚至將蜀郡的銅山都賜了給他,任憑鄧通自鑄錢幣。他對鄧通的寵愛,甚至超過對自己繼承人劉啟的寵愛,更使得竇氏母子生活得戰戰兢兢。
丈夫女色男寵成堆,再加上他是個曠古少有的大孝子,后宮之中真正的主宰不用說也是越活越精神的婆婆薄太后,而且自己又身有殘疾,人到中年的竇猗房,雖然身為漢朝皇后,日子過得其實一點也不輕松。當竇皇后在黑暗中打起精神尋找生活樂趣的時候,長安郊外正有一名美女,在做著飛上枝頭變鳳凰的美夢。她的名字叫王娡。
以賜代王
孝文竇皇后,名不詳(《史記索隱》記載名猗房)。約漢高祖初年,出生于清河郡觀津縣。其父經歷秦朝動亂,隱居于觀津縣不問世事,過著清貧垂釣的生活,不幸墜河而死。竇皇后有兄弟二人,兄名竇長君(《史記索隱》云名建,字長君),弟名竇廣國,字少君。
漢高祖去世后,繼位的漢惠帝劉盈仁善,由呂太后掌攬大權。這時,竇氏以良家子身份入漢宮伺候呂太后,稱為竇姬。后來,呂太后欲釋放一批宮人出宮,并將她們賞賜給諸侯王,竇姬也在其中。竇姬因為自己的家鄉清河郡離趙國較近,故而請求負責遣送的宦官務必將自己的名籍放到去趙國隊伍的名簿中。宦官臨了卻忘了此事,將竇姬安排到了去代國的隊伍中。名簿上奏之后,詔書應允。隊伍將要出發時,竇姬才得知此事,哭泣著埋怨宦官,不想去代國,因有詔書的強制命令在,竇姬才不得不往。
代國國王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劉恒,高祖十一年(前196),打敗陳豨平定代地,建都于中都縣,始立代國,并封時齡八歲的劉恒為代王。受詔去代國的宮女,除了竇姬以外還有其余四人。然而到達代國之后,代王劉恒唯獨寵幸竇姬。榮寵中的竇姬很快便為劉恒生下了一女,取名劉嫖。孝惠帝七年(前188),竇姬生下一個男孩,取名劉啟。后又育有一子,名劉武。在此期間,劉恒的王后亦先后生下四子。然而代王王后和四位王子離奇早逝,劉恒沒有復立王后。
冊立中宮
漢文帝劉恒高后八年(前180年),太后呂雉去世。群臣擁護代王劉恒回京即位,是為漢文帝。漢文帝即位數月后,太常上書請立太子。此時,先王后所生四子皆先后病逝。一番議論之后,有司認為竇姬所生長子劉啟純厚慈仁,可立為太子。文帝表示許可,并于元年(前179年)正月(漢武帝太初改歷之前漢朝以十月為歲首),立劉啟為太子,賜予天下已為人父的百姓爵位一級,封母舅薄昭為軹侯。
三月,有司上書文帝請立皇后。薄太后借此對文帝說:“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為皇后。”于是,文帝立竇姬為皇后,并因此賞賜天下鰥寡孤獨貧窮困苦以及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和九歲以下的孤兒布匹絹帛、糧食和肉類。
其后,竇皇后的女兒劉嫖被封為長公主,封邑館陶。文帝二年(前178年)三月,奏可有司之議,竇皇后的次子劉武被立為代王,立二年徙淮陽王,后于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徙為梁王。
惠及家族
由于竇皇后的雙親早已去世,并葬在家鄉津觀。薄太后便下詔命令有司追封竇皇后的父親為安成侯,母親為安成夫人。讓清河郡為竇皇后的雙親設置二百戶的園邑,由長丞侍奉看守,一切禮法皆按薄太后為父親靈文侯所置靈文園的制度。
竇皇后早年離家,和自己的兄弟也再沒有往來。在她被冊封為皇后之后,她的弟弟竇廣國還在給別人做仆役。竇廣國四五歲的時候,因為家里貧困,父親早死,被人搶奪拐賣,家中亦不知他被賣往何處。經過十余次的轉賣,廣國最后被賣到宜陽。在為其主人做工的時候險些遇難,算卦后得知自己將要封侯。于是跟隨主家來到長安。到長安后聽聞新皇后姓竇,為津觀人,便知皇后是自己的姐姐。于是書陳幼時事上予皇后。竇皇后將此事告知文帝后,文帝便詔廣國來見,悉問舊事,皆能回答上來。并說幼時姐姐離家前曾討來藩汁為自己洗頭,又要來食物給自己吃,而后才安心離去。竇皇后聽后拉著竇廣國痛哭流涕,文帝感動,賞賜竇廣國很多財物田地和房宅,后又賞賜與竇皇后同祖的竇氏兄弟,讓他們遷居到長安。并在周勃、灌嬰等人的建議下,挑選品德高尚的長者及行為端正的士人與之相處,使竇氏兄弟在耳濡目染下不過仗勢而驕,成為謙虛禮讓的君子。
寵衰失尊
后來竇皇后因病失明,文帝對其寵愛也逐漸衰退。文帝寵幸邯鄲的慎夫人和尹姬,甚至讓慎夫人與皇后同席而坐。有一次文帝游上林苑,竇皇后與慎夫人隨從。待入席時,郎署長依照在宮中時布置皇后與慎夫人的席位。袁盎卻將慎夫人的席位往后移了一點,慎夫人看見后非常生氣,不肯入席,文帝亦非常氣憤,直接回了宮中。袁盎對文帝說了一番尊卑應該有序才能上下和睦的道理,又建議文帝寵幸慎夫人可以用賜予她財物來表示。
尊為太后
漢景帝劉啟文帝后七年(前157年)六月乙亥,漢文帝崩于未央宮,太子劉啟即位,尊竇皇后為皇太后。并封竇太后的弟弟竇廣國為章武侯,又因竇長君已去世,于是封長君之子竇彭祖為南皮侯。
竇太后非常寵愛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賞賜給他的財物不計其數。梁王得寵,大興土木之事,國土更達四十余縣,出行的規格比于天子,珍寶財富比京師還多。
景帝三年(前154年),漢景帝尚未立太子,劉武入朝,景帝曾酒后言將來自己離世后便將帝位傳予梁王,梁王與竇太后聽后皆大為歡喜。太后的侄子詹事竇嬰卻說:“漢法規定,帝位傳給長子、長孫,現在陛下怎可傳給弟弟,擅自搞亂高皇帝的規定呢!”竇太后聞之心里很不愉快,并由此憎惡竇嬰,竇嬰亦嫌官小而以借病為由辭官,竇太后便在進出宮的名簿上將竇嬰的刪除。景帝七年(前150年)十月,梁王再次入朝朝見景帝。因為竇太后寵愛的緣故,景帝批準了梁王欲留京師的請求。次月,景帝廢黜栗太子劉榮為臨江王,想讓少子做皇帝的竇太后便對景帝說:“我聽說殷商的制度親其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其道理是一樣的。百年之后,我把梁孝王托付給你。”其意便是欲讓景帝立其弟,時為楚相的袁盎認為不適,便上書勸阻景帝,竇太后的提議受阻,此后也再未提讓梁王作繼承之事。景帝立膠東王劉徹為太子后,梁王怨恨袁盎等阻擾他為嗣的大臣,便與謀臣羊勝、公孫詭等人謀劃刺殺袁盎,袁盎最終被梁國的刺客刺殺在安陵郭門外。景帝查出真相后怨恨梁王,使韓安國通過長公主劉嫖向竇太后謝罪才得以寬恕。
權傾朝野
景帝三年(前154年),吳楚七國之亂爆發。景帝覽遍諸竇子弟才能沒有能超過竇嬰的,竇嬰因之前被竇太后削了名簿,便稱病言不堪重任。竇太后由是慚愧。后景帝拜竇嬰為大將軍。七國之亂平定后,景帝以軍功封竇嬰為魏其侯。后元元年(前143年),桃侯劉舍被免丞相之職,竇太后多次向景帝提議拜竇嬰為丞相。景帝說:“太后難道認為我有所吝嗇而不讓魏其侯當丞相嗎?魏其侯這個人驕傲自滿,容易自我欣賞,做事草率輕浮,難以擔此重任。”最終用建陵侯衛綰為丞相。
得到景帝寬恕后的梁王欲入朝請罪,行至函谷關時改乘布車,只帶兩名騎士入長安,并藏匿于長公主(劉嫖)家。景帝的使者徒見車架未見梁王,竇太后哭著說:“帝殺吾子!”景帝因此憂懼害怕。梁王此時方背著刑具待罪于宮闕下,太后與景帝得知梁王安然后便大喜。然而兄弟間的關系卻不能再回到從前。景帝中六年(前144年),因景帝拒絕梁王留滯京城,梁王回封地不久便因病去世。竇太后整日哭泣,極為悲哀,并拒絕吃飯,說:“帝果殺吾子!”景帝哀傷害怕,不知該如何是好,于是與長公主商議,決定分梁國為五個國家,分別封梁孝王的五子為王,而梁孝王的五個女兒皆食湯沐邑。并奏告竇太后,太后這才開心起來,還因此加了一餐。
因竇太后喜歡黃帝、老子之言,故要求景帝與諸竇子弟不能不讀黃帝、老子之書,并尊其中道理。景帝時有一位研究《詩》的博士叫轅固(轅固生)。一日,竇太后將其召來問《老子》,轅固說:“這不過是平常的言論罷了。”竇太后怒道:“它怎么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詩書呢!”氣憤之余便讓轅固入獸圈刺殺野豬。景帝知道后因礙于太后發怒而轅固并無罪過,于是賜給轅固鋒利的兵器。轅固入獸圈后只一刺,野豬即斃命。太后沒有說話,也沒理由再治轅固的罪,只得作罷。終景帝一朝,因為竇太后的緣故,諸位儒家博士皆在官待問,沒有被重用的。
武帝時期
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春正月甲子,漢景帝崩于未央宮。太子劉徹即位,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欲推新政。由于一系列的動作影響到了權貴們的利益,因此毀謗魏其侯等人的言語每天都傳到竇太后的耳中。而竇太后喜歡黃老學說,新政推崇者與之理念不同,竇太后由是不悅。到了建元二年(前139年),趙綰上書武帝言勿將政事稟奏給太皇太后。竇太后大怒,暗中找到趙綰及王臧的過錯,責備武帝說:“他們這是要當第二個新垣平呀!”將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下獄,其后二人自殺,丞相竇嬰、太尉田鼢被免職。并任命柏至侯許昌當了丞相,武強侯莊青翟當了御史大夫。而武帝所推行的新政亦全部廢除。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丁亥,竇太后崩。與漢文帝合葬霸陵。遺詔將自己東宮所有的金錢財富都賜予自己唯一還在人世的女兒,大長公主劉嫖。
【漢朝皇后竇漪房】相關文章: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竇漪房05-18
漢朝哪個皇后最厲害08-12
歷史上有幾位竇皇后08-12
漢文帝和竇皇后的一生01-15
舟漪散文01-01
秋的皇后01-26
花中皇后10-07
皇后的新裝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