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什么是白露
導語:《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進入“白露”,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這就是所謂的“白露”。下面我們一起看看白露的由來,希望大家喜歡!
白露的由來:
白露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六十五度時交白露節氣。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露水是由于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征天氣已經轉涼。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晝夜溫差可達十多度。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后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露是“白露”節氣后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在《孝緯經》中也云:“處暑后十五日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其實,氣象學表明:節氣至此,由于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的氣候特征:
物侯
鴻雁來:鴻大雁小,自北而來南也,不謂南鄉,非其居耳。詳見雨水節下。
玄鳥歸:玄鳥解見春分,此時自南而往北也,燕乃北方之鳥,故曰歸。
群鳥養羞:三獸以上為群,群者,眾也,《禮記》注曰:“羞者,所美之食。”養羞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
詩《白露》:“衰荷滾玉閃晶光,一夜西風一夜涼。雁陣聲聲蚊欲靜,棗紅點點桂流香。”(左河水)
天氣
植物開始有露水進入白露節氣后,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暖空氣逐漸退避三舍。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范圍的降溫幅度。人們愛用“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此時,中國北方地區降水明顯減少,秋高氣爽,比較干燥。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此時期,第一場秋雨往往可以緩解前期的缺水情況,但是如果冷空氣與臺風相會,或冷暖空氣勢均力敵,雙方較量進退維艱時,形成的暴雨或低溫連陰雨對秋季作物生長不利。西南地區東部、華南和華西地區也往往出現連陰雨天氣。東南沿海,特別是華南沿海還可能會有熱帶天氣系統(臺風)造成的大暴雨。另外,此時部分地區還有可能出現秋旱、森林火險、初霜等天氣。如果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伏旱、華西地區、華南地區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潤,都可能形成夏秋連旱。有諺語形容:“春旱不算旱,秋旱減一半。春旱蓋倉房,秋旱斷種糧。”北方部分地區,如西北的陜西、山西、甘肅、華北等地,秋季降水本來偏少,如果出現嚴重秋旱不僅影響秋季作物收成,還延誤秋播作物的播種和出苗生長,影響來年收成。另外,伴隨秋旱,特別是山地林區,空氣干燥、風力加大,森林火險開始進入秋季高發期。
八月十五雁門開,雁兒頭上帶霜來”。霜凍是由于冷空氣的入侵,日平均氣溫在0℃以上,地表溫度驟降到0℃以下,農作物細胞之間的水分結冰,并不斷吸收細胞內部的水分,形成細胞脫水,導致農作物枯萎或死亡的災害。 有時雖然植物表面沒有白霜,但由于地表溫度在0℃以下,農作物依然受到凍害,稱作黑霜,也是霜凍的一種類型。
白露的民俗:
白露節氣生活小貼士
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句話的意思是表示,處暑還會熱,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在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節氣,就不能赤膊露體了,會著涼受寒。
白露即為典型的秋季氣候,容易出現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干裂等癥狀。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多有良效。對普通大眾來說,簡單實用的藥膳、食療似乎更容易接受。
春捂秋凍是一條經典的養生保健要訣。當然,秋凍并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氣刺激,很容易發生血管痙攣,使血流量進一步減少,易引起組織壞死和糖尿病足,再加上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常常伴發,冷空氣刺激更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導致心梗等后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凍。除此之外,像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關節炎患者都不適合“秋凍”。
早晚溫差大就應該及時添加衣被,否則,極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氣管炎、哮喘、消化性潰瘍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對外部刺激敏感。若防護不當,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愛美穿露臍裝,寒氣極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腳部分布著人體的6條重要經脈,并且腳遠離心臟,血液循環最為不暢。所以,有“寒從腳起,熱從頭散”的說法。研究證實,雙腳受涼是引發感冒、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癥的元兇。因此,白露應注意腳的保暖,鞋襪宜寬松、舒適、吸汗。
清茶
到了白露節氣,秋意漸濃。舊時南京人十分重視節氣的“來”和“去”,逐漸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節氣習俗。
說到白露,愛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時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買點白露茶。
米酒
資興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釀制而得名。程酒,古為貢酒,盛名入遠。《水經注》記載:“郴縣有淥水,出縣東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館醞于山下,名曰‘程酒’,獻 同也。” 、淥酒均系傳世美酒。《晉書.武帝紀》:“薦 、淥于太廟”,可見程酒當與、淥媲美。 《九域志》亦云:“程水在今郴州興寧縣,其源自程鄉來也,此水造酒,自名‘程酒’,與 酒別。”程鄉即今三都、蓼江一帶。資興從南宋到民國初年稱興寧,故有郴州興寧縣之說。 白露米酒的釀制除取水、選定節氣頗有講究外,方法也相當獨特。先釀制白酒(俗稱“土燒”)與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將白酒倒入糟酒里, 裝壇待喝。如制程酒,須摻入適量糝子水(糝子加水熬制) ,然后入壇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鮮牛欄淤中的,待數年乃至幾十年才取出飲用。埋藏幾十 年的程酒色呈褐紅,斟之現絲,易于入口,清香撲鼻,且后勁極強。清光緒元年(1875)纂修的《興寧縣志》云:“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釀可千日,至家而 醉”。《水經注》還記載,南朝梁文學家任與友劉 杳閑談,“任謂劉杳曰:‘酒有千里,當是虛言?’杳曰:‘桂陽程鄉有千里酒,飲之至家而醒,亦其例也。’南朝梁時,興寧隸屬于桂陽郡。在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直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還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來逐漸消失。
白露是干支歷酉月的起始,廿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
白露節氣的由來
歷書說“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白露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天氣漸漸轉涼,寒生露凝。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于“定氣法”劃分,當太陽黃經達165度是白露。
白露節氣吃什么傳統美食
白露吃白露茶、番薯、米酒、龍眼、烏骨白毛雞或鴨子、石榴、鰻魚等傳統食物。
1、飲白露茶: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時節采摘的茶葉,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個生長佳期。輕輕呷一口,唇齒之間滿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歡。
2、吃番薯:過去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飯后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而紅薯富含蛋白質、淀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功效。
3、啜米酒:湖南資興的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江蘇和浙江也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
4、吃龍眼:福建福州有白露必吃龍眼的傳統習俗,民間認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龍眼本身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大味甜口感好。
5、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浙江一帶人們會在白露日采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后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十樣白”是10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6、石榴、鰻魚:老蘇州白露時節會吃些石榴、白果、梨等,以此養陰潤肺,還會吃些鰻魚,這時鰻魚最為肥美,是品嘗的最佳時節,因此蘇州有“白露鰻鱺霜降蟹”之說。
白露節氣有哪些風俗
白露的風俗有祭禹王、收清露、吃番薯、喝白露茶、吃龍眼等。
1、祭禹王: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里將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模為最大,歷時一周。
2、收清露:白露節氣有“收清露”的習俗,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饑。”“百草頭上秋露,未唏時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輕不饑,肌肉悅澤。”“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因此,收清露成為白露最特別的一種“儀式”。
3、吃番薯: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飯后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中醫視紅薯為良藥,有“長壽食品”之譽。
4、喝白露茶: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個生長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它多了一些過火的味道,給人的感覺剛剛好。
5、吃龍眼:福建福州有白露必吃龍眼的習俗,認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龍眼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大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
白露祝福短信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念我所念,在水一方;秋風乍起,亂了薄裳;早晚防寒,別來無恙;莫學候鳥,遷徙奔忙;悲秋不值,物我兩忘;問候祝你,幸福滿倉!
白露天漸涼,適時添衣裳;秋燥上心頭,快樂莫憂愁;秋干人勿躁,補水很重要;秋景初見好,出游正當好;秋日多起早,鍛煉身體好。轉眼白露又來到,祝你健康心情好!
白露時分桂飄香,天高云淡景致棒,情濃關懷繞心房,問候隨時到身旁,多吃秋梨養護肺,要想強壯動動腿,早晚加衣別臭美,夜里蓋好肚皮睡。愿快樂安康!
白露隨秋風悄悄來,思念伴秋花朵朵放,關懷跟秋水輕輕蕩,問候追秋月閃閃光,蚊子懼秋意跑跑光,提醒你秋涼加加衣,約你賞秋景散散心。愿你快樂常在!
白露為霜天轉涼,秋風瑟瑟落葉黃,一行大雁南飛去,秋月如水分外光。層林盡染天邊赤,楓葉紅透峰疊嶂,衣襟沾水知寒意,蚊蟲匿影秋蟬藏。
葉落知秋,溫暖如酒。時間輕流,情意不丟。今日白露,心有思慕。真心祝愿,你心燦爛。開心勿愁,快樂無憂。愛情醇厚,名利雙收。
露從今夜白,惦念意切切。水天共一色,微光潤紅葉。絲絲縷縷意,秋風吹不歇。問候暖人心,消融塞外雪。關愛催你笑,羞煞天邊月。白露時節,保重身體!
白露的天氣特征
進入白露節氣后,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暖空氣逐漸退避三舍。冷空氣分批南下,往往帶來一定范圍的降溫幅度。人們愛用“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白露吃什么傳統食物
1、飲白露茶: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時節采摘的茶葉,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個生長佳期。輕輕呷一口,唇齒之間滿是甘醇的味道,深受老茶客喜歡。
2、吃番薯:過去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飯后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為習。而紅薯富含蛋白質、淀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有抗癌、保護心臟、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功效。
3、啜米酒:湖南資興的興寧、三都、蓼江一帶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江蘇和浙江也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
4、吃龍眼:福建福州有白露必吃龍眼的傳統習俗,民間認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龍眼本身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大味甜口感好。
5、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浙江一帶人們會在白露日采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后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十樣白”是10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6、石榴、鰻魚:老蘇州白露時節會吃些石榴、白果、梨等,以此養陰潤肺,還會吃些鰻魚,這時鰻魚最為肥美,是品嘗的最佳時節,因此蘇州有“白露鰻鱺霜降蟹”之說。
白露時節吃什么水果好
一口流水的秋梨
冬季有保健醫療性質的水果,要數梨和甘蔗了。中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秋梨中豐富的水分正是肌膚所需。
一天3個蘋果
蘋果的好吃還用多說嘛?不但可以吃,也可以切成片貼在臉上.對皮膚有好處,富含果膠、纖維素、維生素C等,有非常好的降脂作用.日食蘋果3個,皮膚不但水潤而且還很有彈性!
生吃黃瓜
生吃黃瓜可以充分補充皮膚所含的水分,將新鮮黃瓜去皮切片,立即貼于剛洗凈的臉部,再用手指輕按黃瓜片,使其不脫落,20分鐘后揭下。此法可供給皮膚營養,并使其嫩滑細膩,可以常敷用,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應季柑橘
柑橘性溫、味甘,有開胃理氣、止渴潤肺之功效。不過,陰虛火旺體質者多食會出現口舌生瘡、咽干喉痛等上火癥狀。
鮮食葡萄
葡萄為葡萄科落葉木質藤本植物的果實,又名草龍珠、水晶明珠、蒲桃、蒲陶、李桃、山葫蘆。葡萄被人們視為珍果,被譽為世界四大水果之首。它不但營養豐富、用途廣泛:色美、氣香,味可口,是果中佳品,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各種產品,如葡萄酒、葡萄汁、葡萄干等,而且果實、根、葉皆可入藥,全身都是寶。
人見人愛胡蘿卜
胡蘿卜味甘、性平,具有清熱解毒,補中安臟之功效,適宜于皮膚干燥粗糙,或患毛發苔蘚、黑頭粉刺、角化型濕疹者食用。胡蘿卜富含維生素A、B、C,并有輕微而持續發汗的作用,可刺激皮膚的新陳代謝,增進血液循環,從而使膚色紅潤,胃腸暢通,對美容健膚有獨到作用。最好空腹喝胡蘿卜汁,這樣更利于胃腸吸收,促進血液循環、疏泄和消除汗腺污垢、調整體溫,從而使皮膚清潔健康、細嫩光滑。
酸酸甜甜的大石榴
顆粒飽滿的石榴最是惹人喜愛,口感酸酸甜甜的非常不錯。它性溫,具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津液不足、咽干、煩渴不休的人,可以把石榴作為食療佳品。石榴搗成汁,或者煎湯飲,可以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
白露節氣如何養生?
白露養生指南1:住
居住的房屋要保持充足日照,窗子盡量打開多通風,讓居室內外空氣流通,以保持室內空氣潔凈新鮮此外,可以在臥室放一盆水或者打開加濕器增加室內濕度,這對緩解秋燥有效果。
白露養生指南2:行
早晨是鍛煉身體的最佳時間,此時氣候宜人,天高氣爽,動靜相宜,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讓生物鐘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節氣。
白露養生指南3:情
秋天花草樹木開始凋謝,人們易于悲傷。因此,白露過后,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如多與朋友進行交流,以免心情抑郁。
白露養生指南4:衣
中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也就是說白露節氣過后,穿衣服就不能赤膊露體。夜晚要關上窗戶,換上長袖衣入睡,將薄棉被備在床頭十分必要。
白露養生指南5:食
白露以后,氣溫開始下降,在調節飲食上,應選擇清淡、富含營養、少或無刺激性的食物,白露時節,人們會比較容易出現脾胃虛弱、消化能力差的癥狀。所以,多吃些易吸收、有補養作用的粥品。
白露養生注意事項
白露是典型的秋天節氣,天氣漸涼,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夜晚常在草木等物體上凝成白色的露珠,諺語說“過了白露節,夜寒日里熱。”是說白露時白天夜里的溫差很大。
古語說:“白露節氣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意在提醒人們此時白天雖然溫和,但早晚已涼,打赤脯容易著涼。
白露時節,支氣管哮喘發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預防工作。此時秋高氣爽,正是人們外出旅游的大好時光。但是,常有不少游客在旅游期間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其實不一定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熱”。“花粉熱”的發病有兩個基本因素:一個是人體體質的過敏,另一個是不止一次地接觸和吸入外界的過敏原。此節氣的養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煉,注意早晚不要受涼,對過敏性疾病積極預防。
白露時節要防止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特別是因體質過敏而引發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飲食調節上更要慎重,平時要少吃或不吃魚蝦海腥、生冷炙燴腌菜和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在白露一節氣中要預防秋燥,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現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結、皮膚干裂等癥狀。預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適當地多服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選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等,對緩解秋燥有良效。
【什么是白露】相關文章:
《白露》古詩09-04
(精選)白露的詩詞06-02
白露的詩句04-01
白露的詩詞09-06
(精選)白露的詩句08-06
(經典)白露的詩句08-07
詩句白露09-04
白露的作文08-19
白露時節的諺語01-13
白露節氣經典詩句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