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經典國學名言及解讀

時間:2024-10-15 09:23:49 維澤 國學常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經典國學名言及解讀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名言吧,名言是易于留傳的結論、建議或警世的比較有名的言語。你所見過的名言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典國學名言及解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經典國學名言及解讀

  經典國學名言及解讀 1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下》

  【解讀】擁有真理,合乎正義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幫助,違背真理、非正義的就很少得到幫助。它告訴我們,真理和正義是不可戰(zhàn)勝的。

  2、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離婁上》

  【解讀】不用圓規(guī)和曲尺,就不能畫出矩形和圓形來。我們的生活,辦事情,都必須遵循一定的規(guī)章制度,否則,各行其是,準會亂了套。規(guī)矩:規(guī)和矩,校正圓形和方形的兩種工具。

  3、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牧民》

  【解讀】糧倉充實,百姓才懂得禮節(jié)制度;衣食豐足,百姓才知道榮譽恥辱。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礎。治理國家的人,首先要考慮老百姓的生活。廩(lǐn):糧倉。實:充實。

  4、差若毫厘,謬以千里。--《禮記·經解》

  【解讀】事情開始時有很小的差錯,若不及時糾正,最后就會造成大的錯誤。萬事開頭難,開頭必須謹慎;搞科學研究必須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否則就會造成重大損失。毫厘:為計量小單位,形容極少或極小。繆(miù):錯誤。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戰(zhàn)國·楚·屈原《卜居》

  【解讀】尺雖比寸長,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寸雖比尺短,但和更短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事物總有它的不足之處,智者也總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不應求全責備,而應揚長避短。

  6、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

  【解讀】愛人的人別人總是愛他,尊敬別的人別人總是尊敬他。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往往會用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你。要想受人敬愛,必須敬愛他人。恒:常常。

  7、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解讀】如果只是獨自一個人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討論,就會孤陋寡聞。事實證明,學習伙伴有益于學習的進步。

  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解讀】富貴不能使他的心惑亂,貧賤不能使他改變節(jié)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這三點才可以稱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這句話歷代相傳,激勵了無數的`中華兒女

  9、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十月之交》

  【解讀】高地變成山谷,深谷變成山陵。據科學推測,喜馬拉雅山這個地方在七千萬年以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滄海變桑田,比喻世事多變。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總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轉化。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

  【解讀】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個人要勝任工作,必須首先學好本領。今日讀好書,來日才能大展鴻圖。

  11、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

  解讀]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這句話說的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嚴格要求自己,進步就快;寬容別人,就會遠離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個“責”字。責:責備,要求。

  1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

  【解讀】木料經過木工用墨線(木工用具)劃直線加工以后,就變直了;金屬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礪后,就能鋒利。這兩個比喻用來說明人經過學習磨練,自我反省,就會變得聰慧明智,不犯錯誤,也越來越堅強。礪(lì):磨刀石。

  13、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禮記·大學》

  【解讀】對你所喜歡的人,要知道他的缺點,不可偏袒;對你所厭惡的人,要知道他的優(yōu)點,不可抹殺。我們評價一個人要客觀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為自己的好、惡而產生偏見。

  14、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

  【解讀】災禍啊依存著幸福,幸福啊潛伏著災禍。它告訴我們,禍福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處逆境,也不要灰心喪氣。兮(xī):語氣詞,相當于“啊”。 倚(yǐ):倚靠。伏:潛伏,隱藏。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解讀】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饑寒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恥辱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從自己的利與害想到對別人的利與害,多替別人著想,這是終生應該奉行的原則。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給。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解讀】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卻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積善成德,便成為君子;成人之惡,積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罵。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這相反。

  17、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述而》

  【解讀】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常局促憂愁。君子襟懷坦白,安貧樂業(yè),與人為善,知足常樂,所以能坦蕩蕩。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憂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懷戚戚。坦蕩蕩:心胸開闊,自由自在的樣子。戚戚:憂懼不安的樣子。

  18、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

  【解讀】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應該警惕戒備:年輕的時候,正在長筋骨,氣血尚未定型,在男女問題上必須警戒;到了壯年時期,身強力不虧,精力旺盛,要警戒無原則的糾紛和爭斗;到了老年,體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貪得無厭。這句話對于青少年來說,提出了早戀會影響身心健康的問題。在今天看來,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說法,對我們仍有教育意義。

  19、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禮記·表記》

  【解讀】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樣(濃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沒有圖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顯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夠長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懷有獲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虛情假意,矯揉造作,甜言蜜語,因而難以持久。接:接觸,交往。醴(lǐ):甜酒。

  20、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曲禮上》

  【解讀】禮節(jié)重在相互往來:有往無來,不符合禮節(jié);有來無往,也不符合禮節(jié)。在人際交往中,人們之間應平等相待,互助互濟。尚:重在。

  21、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盡數》

  【解讀】流動的水不會腐臭,常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蝕。比喻經常運動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蝕,可以保持很久不變壞。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動”的重大意義:生命在于運動,腦筋在于開動,人才也需要流動,宇宙間萬事萬物都在運動,沒有運動就沒有世界。腐:腐臭。戶樞(shū):門的轉軸。蠹(dù):蛀蝕。

  22、滿招損,謙受益。--《書·大禹謨》

  【解讀】驕傲自滿必然招致?lián)p失,謙虛謹慎就會獲得好處。歷史上的許多事實證明了這句名言的正確。唐太宗能虛心聽取臣下的意見,國家治理得很好,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驕傲自滿起來,在攻打高麗(朝鮮)時慘遭失敗。唐玄宗剛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經濟方面取得成績后就驕傲起來,導致了“安史之亂”,唐朝從此衰落。

  23、敏于事而慎于言。--《論語·學而》

  【解讀】做事勤快敏捷,說話謹慎。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多做實事,少說廢話,不亂說話。敏:勤勉,快速。慎:謹慎,慎重。

  2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解讀】千里遙遠的路程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從頭開始,從小到大逐漸積累的。萬事開頭難,沒有個開頭就不會有結果。任何事情都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做起。

  25、鍥而含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解讀】雕刻了一下,就放棄了,就是腐朽的木頭也刻它不斷;如果刻個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這個比喻意在說明學習、做事情,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淺嘗輒止,將會一無所成。鍥(qiè)、鏤(lòu):雕刻。

  經典國學名言及解讀 2

  1.不學而求知,猶愿魚而無網。

  意思:不學習而想得到知識,就像想得到魚而沒有網一樣。

  2.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意思:時間在不斷過去,我們要珍惜時間。

  3.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意思:堅持不懈做事的人,總會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

  4.不以窮變節(jié),不以賤易志。

  意思:不因為不得志而改變氣節(jié),不因為地位卑下而改變志向。

  5.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

  意思:天下的'難事,一定是從容易的事發(fā)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從細小的事發(fā)展起來的。

  6.一樹百獲者,人也。

  意思:培育一次而能得到百倍收獲的,是培養(yǎng)人才。培育人才雖然費時、費力,但是收獲很大。

  7.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意思:耳朵聽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經過實踐的。

  8.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意思:擊第一遍鼓,士氣振奮;擊第二遍鼓,士氣開始低落;擊第三遍鼓,士氣就完全消失了。這句話鼓勵大家趁情緒高漲時一口氣將事情做下去。

  9.士有百行,以德為首。

  意思:志士有百種品行,把德看作是第一位。后來用來說明做人要把“美德”放在首位。

  10.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意思:心不在那里,看什么也看不見,聽什么也聽不到,吃什么也吃不出滋味。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專注。

  11.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意思:堅持不懈做事的人,總會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

  12.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意思:時間在不斷過去,我們要珍惜時間。

【經典國學名言及解讀】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哲學名言及解讀01-06

關于時間的格言及諺語01-02

緬懷先烈的名言及作文11-03

資治通鑒名言及出處04-07

國學常識之中國三大名錦06-08

珍惜時間的格言及諺語10-24

實用國學經典作文國學經典 作文11-17

國學經典征文11-11

國學經典心得08-14

國學經典名句09-0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 | 综合久久资源一本 | 亚洲欧美动漫卡通一区二区 | 午夜福利亚洲一线在线观看 |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 久久久久国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