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中考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時間:2024-06-13 17:55:24 曉麗 國學常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考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詩歌了吧,詩歌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那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考詩歌鑒賞答題技巧,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考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中考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一、考點分析及應對措施

  從近幾年的全國各地的中考卷中不難發現古詩詞鑒賞已成為一大亮點。其原因有二:一是和高考相銜接,高考中每年都考。二是體現“新課標”精神。《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縱觀各地中考試卷,古詩詞鑒賞的考查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品味詩詞凝練、含意豐富、耐人尋味的語言。

  2、對名句的分析理解。

  3、詩詞節奏的劃分。

  4、把握詩詞的基本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分析詩詞的表達技巧。

  6、詩詞意境的理解和感悟。古詩詞鑒賞這類題目的一般所選材料來自唐宋名篇名家,由課內向課外發展。

  從閱卷場反饋信息看,學生失分現象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詩詞中的詞語,典故等基礎知識積累不夠。

  2、分析問題時張冠李戴,或者脫離文本,不結合全文或背景來分析。

  3、表達時語言空泛,分析問題不具體,不全面。

  4、缺少必要的詩詞鑒賞術語,造成表達不準確,針對以上情況,老師應采取以下一些應對措施。

  (一)、指導學生揣摩語言,理解作者“煉字”的技巧,尤其體味詩句中關鍵的動詞、形容詞,以及運用修辭方法的字句。

  (二)、學一首詩,一定要學生明白詩歌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審視題目,詩題是詩的“眼睛”分析詩題、是準確把握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透過詩題,我們可以知道作品的內容是寫景詩、懷古詩、詠物詩,還是送別詩、詠史詩、敘事詩。從而大致推斷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抓住詩中體現詩人思想感情的關鍵詞語或句子來體味作者情感,另外也可以結合詩歌意象體會作者感情。一般情況下“景樂則情樂”“景哀則情哀”如,“枯藤老樹昏鴉”讀出的就是凄涼,“好雨知時節,當春及發生”讀出的則是喜悅。

  (三)、弄清詩歌創作采用了什么表達技巧,詩歌的表達技巧主要包括:比喻、擬人、對比、襯托、烘托、渲染、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虛實結合、借古諷今、動靜結合、引用典故等。了解這些手法便可在鑒賞時得心應手。

  (四)、答題時一定要看清題目要求,是分析意象、內容,還是語言、表達技巧,讓回答什么答什么。

  (五)、掌握必要的鑒賞術語:如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風格流派:如李白的飄逸灑脫,杜甫的沉郁頓挫,蘇軾的曠達豪放,柳永的柔美婉麗等。

  評價主旨:言近旨遠,言簡意豐、意在言外、深化主旨、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表現手法:卒章顯志、畫龍點睛、托物言志、象征、寄寓、寄托、側面描寫等。

  語言特點:勾勒、濃墨重彩、惟妙惟肖、詩情畫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盡致。

  語言風格:行云流水、自然流暢、形神兼備、簡潔、洗練、淺顯、明白如話、平淡無奇、質樸、清新、淡雅、沉郁頓挫、蒼涼、低沉、蒼勁、舒緩、雄健、深厚。

  恰當運用鑒賞術語,使表達更準確,更符合鑒賞詩歌的要求,提高答題質量。

  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高絕非朝夕之功,必須在提高興趣的基礎上反復涵詠、咀嚼體味、品味語言、分析形象,把握主題;必須弄清與詩詞有關的一些術語,必須反復歷練,準確簡潔地答題,規范答題語言,就會有較大的收獲。

  二、關于詩詞鑒賞

  (一)、套公式10個字:修辭、內容、特點、效果、情感 總答題模式為:“該句運用~~~的手法(修辭),將~~~~~的~~~~~(內容),生動形象的(特點),描繪了一副~~~~~~~的形象或畫面(效果),表達了詩人~~~~~~~的情感(情感)。 具體說來: 1修辭:比如修辭就有8種,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 你要找準,沒找準后面也難得得分,實在找不到就說“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什么虛實動靜也比較常考。

  2內容:所謂內容就是把該句用信達雅的句子翻譯一遍~

  3再說特點——一般就是生動形象的,含蓄委婉的等等幾個概括的詞

  4效果:通常就是描繪了怎樣怎樣的畫面,烘托了~~~~~氛圍等

  5情感: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二)、根據所學詩歌的內容與題材歸類:

  a懷古詩 。此類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結合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如杜牧的《赤壁》

  b送別詩。 這類詩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此一吐胸中激憤或表明心態,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c行旅詩。此類詩多抒發久宦在外或長期漂泊或久戍邊關而引起的思鄉懷人之情。

  d閨怨詩。 這類詩重在抒發女子對在外丈夫的思念。如《望江南》。

  e戰爭詩(邊塞詩)。這類詩表達的是建功立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久居邊關的鄉愁;生活的艱辛和征戰的慘烈;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如《漁家傲》。

  f寫景詠物詩。這類詩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鐘情山水,厭棄官場;或描繪山川,熱愛河山。

  感悟詩歌要求掌握常用的抒情方法和表現手法,注意積累一些相關的名詞術語。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虛實結合,以聲襯靜,化靜為動,直抒胸臆等。

  (三)、品詩。品關鍵詞句,可以從畫面、形象、思想感情、哲理和語言表達、錘煉詞句、修辭等方面進行品析。

  (四)、平時學生要多讀多理解性地背誦,并運用到寫作中去,既提高了對詩歌的理解運用,又提高了寫作能力。

  三、詩詞中常見思想情感的技巧點撥

  概括全詩或詩句內容,對詩歌要表達的情感、志向、觀點、哲理等主旨進行揭示。

  解答這類題目時,分清體裁、題材和表達方式后,就可以按照相對固定的語言格式概括其內容。如:

  ①敘事詩的內容主旨:這首詩敘述了……,塑造了……,反映了……的社會現實。

  ②抒情言志詩的主旨:這首詩通過對……的敘述描寫,抒發了……的情感。

  ③哲理詩的內容主旨:這首詩通過對……的敘述描寫,揭示了……的哲理。不僅概括的形式相對固定,而且不同題材的詩歌表達的情感、主旨也相對固定,只是敘寫的具體內容不同而已。

  四、詩詞曲常見意象

  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等無不可以寫入詩歌寄寓一定的象征意義。

  ①菊花——堅貞高潔的品質。

  ②松——堅貞高潔

  ③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擊挫折,純凈潔白。

  ④蓮——表達愛情或高潔志趣。

  ⑤梧桐——凄涼悲傷的象征。

  ⑥杜鵑鳥——凄涼哀傷的象征。

  ⑦鷓鴣鳥——離愁別緒。

  ⑧鴻雁——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⑨柳——于留諧音,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

  ⑩明月——寄托相思。

  古詩詞曲中的常用意象還很多,要在閱讀鑒賞中逐漸積累這些表意抒情的符號

  技巧點撥

  解答信息提取題目,遵循以下四步:

  1.讀懂提干,明確要求。

  2.讀懂文本,包括題目、詩前小序、相關注解。

  3.準確篩選。

  4.準確表述{要顧及詩歌的體裁、題材、情感和主旨}

  五、歌鑒賞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明確作者和背景資料。這樣可以確保鑒賞不盲目,但中考閱讀的詩歌大多與作者背景沒有密切的關系,除非有相應的注解,否則,可以忽略。

  第二步:讀懂全詩,整體感知,明確題材、體裁、寫作目的,得到粗略的印象,這一步也是鑒賞成功的關鍵,要明確體裁,可以關注標題,如題目中有贈、送、別等字眼,一般為送別詩;如題目中有登、題、詠等字眼,也可能是山水詩或懷古詩,如次等等,當然判定的最終依據是詩的內容。然后感知詩歌描繪的是什么景象,明確意向、意境的內容和特征,明確詩人要表達的是什么情感、志向或詩句中的關鍵字眼,要善于發現詩眼。

  第三步:分析詩歌是否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等表現手法,其關鍵是理清內容與情感哲理的關系,分清是直接表達還是間接表達,看意向有無明顯的對比,有無古今、動靜或虛實的變化等等。

  第四步:賞析語言,反觀全詩。看那些詞語使用比較精妙傳神,一般要多注意動詞、形容詞,注意描繪色彩或情感的詞語,看看有無疊詞或連綿詞,進而品析詩句中的修辭格,可以嘗試從表意、結構和音韻三個方面分析某些詞語或修辭格的表達效果。

  六、課外古詩詞閱讀賞析專題訓練

  舉例分析:

  例一、十五夜望月 【王健】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這首詩前兩句寫景,你能看出當時詩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樣的?

  (當時詩人孤獨難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涼。)

  2、詩評家認為此詩之妙妙在后兩句,請簡要分析。

  (詩人推己及人,擴大了望月的范圍,境界高遠。明明是自己懷人,偏說“秋思落誰家”。表現手法含蓄、委婉。)

  例二、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秋”字在詩中除交代季節外,還起到什么作用?

  (烘托人物的心情。)

  2、請用簡潔的語言寫出詩人今夜的心境。

  (面對殘燭,夜深不眠。在巴山夜雨中展讀親友詢問歸期的來信,心中充滿歸期無期的孤寂。)

  七、實戰演練:

  1.山中留客(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陰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1) 首句“山光物態弄春暉”用一“弄”字,有何表達作用?

  (1) 三、四句說“縱使晴陰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為什么會“沾衣”?詩人如此寫有何意義?

  八、中考語文課外古詩詞閱讀鑒賞

  1.山中留客(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縱使晴陰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態弄春暉”用一“弄”字,有何表達作用?

  (2)三、四句說“縱使晴陰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為什么會“沾衣”?詩人如此寫有何意義?

  2.浪淘沙?懷舊 (李煜)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1)詞的上片和下片分別寫了什么?

  (2) “天上人間”一句流露了詞人怎樣的心境?

  3.梅花絕句 (陸游)

  低空銀一鉤,糝野玉三尺。 愁絕水邊花,無人問消息。

  (1)前兩句為梅花的出現展示了一個怎樣的背景?

  (2)你對詩中的梅花形象怎樣理解?

  4.雪中偶題(鄭谷)

  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 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

  (1)這首詠雪詩在景物的選擇上有什么特點?作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2)對這首詩宋人有不同評價,有人說它“奇絕”,也有人說它“淺俗”,你怎么看待?

  5.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1)詩的前兩句寫了哪幾種景物,有何特點?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傳神,請簡要賞析。

  6.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 一山放過一山攔。

  (1)末句的“放過”和“攔”用得精彩,為什么?請簡要分析。

  (2)本詩表達了怎樣的人生哲理?是怎樣來表現這個深刻哲理的?

  7.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詩中“僵”與“孤”,寫出了詩人當時怎樣的處境?它們在詩中有什么作用?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8.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1)前兩句中的“外”、“斷”、“復”從哪三個角度寫作者貶居之苦,有什么表達作用?

  (2)一般人是“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但本詩的后兩句不同,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復雜心理?簡要分析。

  9.閨怨 (沈如筠)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1)詩中“孤”字含義豐厚,請做簡要分析。

  (2)這首詩通過主人公思婦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遞進表達的?簡要回答。

  10.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1)這首詩以誰的口吻,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詩詞寫作上的特色。請聯系詩中“春江正渺茫”作簡要分析。

  11.除夜作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樣用“寒”“孤”兩字,營造出與除夕歡樂團圓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鄉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這樣的表達有什么獨特作用?簡要分析。

  12.從軍行(王昌齡 )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土谷渾。

  (1)詩的前兩句用“日色昏”和“紅旗”構成了怎樣的一幅邊塞軍旅圖?簡要分析。

  (2)作為邊塞詩,本詩洋溢著怎樣的感情基調?為什么?簡要回答。

  13.雨晴(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1)本詩前兩句用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后兩句寫得饒有趣味,請作具體賞析。

  14.夏意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蔭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1)本詩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現了怎樣的“夏意”?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分析。

  (2)襯托是古詩創作中常用的手法,請舉詩中的一例進行賞析。

  15.新晴 (劉攽)

  青苔滿地初晴后,綠樹無人晝夢余。 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

  (1)第二句中“無人”兩字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2)本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請具體賞析其藝術效果。

  16.東欄梨花 (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1)前兩句寫春末夏初景物特點,請具體賞析。

  (2)本詩的詩眼是哪個詞?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7.秋江

  道潛

  赤葉楓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陽已微。 數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

  (1)前兩句詩充滿畫意,很有色彩感,請簡要分析。

  (2)試從“實”與“虛”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18.江南春(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⑴ 合詩題,展開合理想像,用優美流暢的語言,把詩前兩句所呈現的畫面具體描述出來。

  ⑵ 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9.鷓鴣天(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崗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1)這首詞的內容與《西江月.明有別枝驚鵲》相同,都是描寫_________________ 。

  (2)詞的上片在描寫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幾個詞用得非常傳神?

  (3)“春在溪頭薺菜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0.題奉晚(周敦頤)

  花落柴門拾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 吟余小立闌干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1)這首詩中哪一句話交代了詩人觀景的立足點?

  (2)詩人描寫昏鴉時為什么用“點”而不用“只”?說說你的理解。

  21.早梅(張謂)

  一樹寒棒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1)自古詩人以梅花入詩者不乏佳篇,有人詠梅的風姿,有人頌梅的神韻,本詩則側重寫梅的什么特點?從哪句詩可以看出來?

  (2)本詩主要表現了梅花怎樣的品質?

  22.七步詩(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 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這首詩用豆和豆秸比喻什么?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反映了什么?

  九、中考語文課外古詩詞閱讀鑒賞答案

  1.(1)答: “弄”字賦予山光物態以勝人,顯示蓬勃生機, “山光物態”在春暉沐浴下爭妍斗艷,足以景色迷人和誘人,意在留客.

  (2)答:之所以會“沾衣”是因為深山中空氣新鮮、濕潤.“以景誘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詩人高人一籌之處.

  2.(1)答:上片寫春寒愁感.下片寫家國恨情.

  (2)答:流露了詞人內心世界生與死的矛盾,是絕望者的希望.

  3.(1)答:空曠、寂寥、清冷、潔凈.

  (2)答:高潔而寂寞,無人問津,是罷官而不得起用的陸游自身的寫照.

  4.(1)答:選擇景物很有典型性.詩人選擇了“僧舍飄雪”“歌樓密灑”“漁人晚歸”三個經典場景.既突出表現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現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提示: 這是開放題,可任選一個角度回答.如:“淺俗”體現在語言,全詩語言通俗,明白如話;“奇絕”體現在寫景,選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別是“漁人披得一蓑歸”這一景象描繪富有詩情畫意,也表現了詩人對漁人的崇敬之情.

  5.(1)答:景物:鳥、山、花、江。

  特點:碧綠、潔白、青蔥、火紅。

  (2)答: “欲”字妙在用擬人手法賦予花朵以動態,搖曳多姿.

  6.(1)答:這兩個詞用擬人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寫出了山山相連的特點,寫得生動,富有情趣。

  (2)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這樣:一個問題解決了,又一個問題出現在眼前,周而復始,永無止境。用“行山路”這個意象來隱喻“人生充滿矛盾”的這一哲理.

  7.(1)答:“僵”、“孤”意為臥病在床,孤苦無助,其作用是以“僵臥孤村”來反襯“不自哀”,更顯其志堅定不移.

  (2)答:表達了作者要為收復失地、統一祖國而獻身的強烈愿望。

  8.(1)答:從空間的隔離,聯絡的斷絕,時間的久遠三個角度來寫,強化和加深了作者貶居期間的孤苦情緒.

  (2)答:表達作者因等待團聚過久,在團聚即將來臨之際,突發不祥之感,深怕出現意外而團聚不得的復雜心理。

  9.(1)答:既寫月影的孤單,也寫出了思婦的孤苦心理

  (2)答:表達了她對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懷念。先托鴻雁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夢境團聚;最后只好變成月光灑瀉親人的身上。

  10.(1)答:以送者對行人的口吻,表達了作者與友人離別時,悵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答:“春江正渺茫”寫春江煙云迷漫,遼遠而又含混,一如離人迷茫無奈的心緒,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11.(1)答:作者通過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館里,青燈寒光如豆,詩人影只孤孑,營造出一種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答:不直寫自己思念故鄉,卻言故鄉思我,能把思鄉之情表達得更婉曲含蓄。

  12.(1)答:“日色昏”極言大漠風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軍事形勢的緊張;“紅旗”即寫色彩的明麗,也寫軍隊的強勁凌厲.由此構成了一幅在大漠蒼蒼、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軍半卷紅旗,卷塵挾風,奮勇挺進的畫面。

  (2)答:因為軍隊主動驍勇,戰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詩洋溢著輕快振奮的感情基調。

  13.(1)答:對比。用“雨前”所見和“雨后”情景兩相對比,表現了作者面對滿園落紅殘春油然而生的嘆惜之情。

  (2)蜜蜂、蝴蝶見此殘景,也大失所望,紛紛繞墻而去,它們相信春色正在鄰家院子呢,這也讓作者也不由地懷疑“春色在鄰家”.作者把原無理性的蜂蝶賦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態、心理寫得活靈活現,妙趣橫生。

  14.(1)答:表現了涼爽、清幽、寧謐的“夏意”.主要通過小院的深幽,竹席的涼爽,正午樹陰滿地,詩人安然入睡,時有流鶯清韻傳來,來構成一個別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示例:用榴花明麗,紅艷如火與庭院綠樹,清蔭遍地相映襯,既在色彩上紅綠相綴,又在光線上明暗相映,能給人流麗而清邃的感覺.用末句“流鶯時一聲”來襯托前三句所營造的寧謐幽靜之境,以有聲襯無聲;也以動襯靜,以鶯之流飛,讓整個畫面陡然靈動豐滿起來。

  15.(1)答:既寫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對青苔滿地、綠樹濃郁,卻無人共享、共語的遺憾心情;也為下聯“唯有南風舊相識”鋪墊,為上下聯之間的樞紐之詞。

  (2)答:三四句以“南風”為主角,用擬人的手法把這位“舊相識”寫得趣味盎然.“偷”顯示“南風”的詼諧,似有意與老朋友開玩笑;“開”“翻”寫與老朋友的熟識程度,其關切之情可見.可以想象在“無人”的情況下,“南風”將帶給作者多少安慰。

  16.(1)答:第一句從顏色的角度寫,用“淡白”“深青”寫梨花

  和柳葉,言梨花已盛開,柳已老;第二句從形狀角度寫,以柳絮紛飛,梨花滿城,言春已去,夏將至;兩句之間,以“柳絮飛”呼應“柳深青”,以“花滿城”呼應“梨花淡白”,極精工,以此簡潔地寫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點。

  (2)答:惆悵。作者由花開花謝,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暫,年華似水,發出“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慨。“惆悵”一詞包含了作者對生命短促的感慨和無奈的思想感情。

  17.(1)答:第一句將耀眼紅楓與青白酒旗相綴,第二句將白沙洲渚與微紅夕照相映,而兩句之間用火焰般的楓林秋色與絢麗的夕照晚霞相映襯:滿天滿樹的紅色,真是絢爛之極,好一幅色彩濃麗、美不勝收的畫面。

  (2)答:前三句為“實”寫,末句為“虛”寫。前兩句從視覺角度寫絢爛的秋江暮景;第三句從聽覺角度寫蒼茫中的柔櫓聲聲,以上三句似畫境,勝樂聲,但句句寫“實”。結句冷然一問,卻是憑空想象,是虛筆,但從景聯想到人,由實而虛,卻使意境更悠遠空靈。

  18.(1)答: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2)答: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或答“表達了詩人對風景依舊,物是人非的感慨。”)

  19.(1)農村(田園、鄉村)風光

  (2)破、鳴、點。

  (3)答:表達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欣賞、流連之情。

  20.(1)吟余小立閑干外。

  (2)答:因為詩人寫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離較遠,望過去,昏鴉自然更像“點”,用“點”比用“只”更形矣。

  21.(1)答:開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2)答:表現其凌寒獨開的精神品質。

  22.(1)答:比喻同胞兄弟.

  (2)答: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憤.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互相排擠、互相斗爭的內幕。

  中考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首先,要仔細閱讀詩歌,理解詩歌的主旨和意境。這是答題的基礎。在閱讀時,要注意詩歌的標題、作者、背景等信息,這些信息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感。同時,要關注詩歌中的關鍵詞匯和意象,它們往往承載著詩人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要分析詩歌的表達技巧。詩歌中的修辭手法、結構安排等都是詩人表達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在答題時,要能夠識別出詩歌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夸張等,并分析這些手法在表達詩歌主題和情感方面的作用。此外,還要注意詩歌的結構特點,如起承轉合、對仗工整等,這些都有助于我們深入理解詩歌的藝術魅力。

  再次,要結合詩歌的題材和風格進行答題。不同的詩歌題材和風格有著不同的特點和表現手法。例如,山水田園詩往往以描繪自然景色為主,情感表達較為含蓄;而邊塞詩則多描寫戰爭場景,情感表達較為激烈。在答題時,要結合詩歌的題材和風格,分析詩歌中的情感表達和思想內涵。

  最后,要注意答題的規范和完整。在答題時,要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分析過程,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語言。同時,要確保答案的完整性,不要遺漏重要的分析點。

  總之,中考詩歌鑒賞答題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通過仔細閱讀詩歌、分析表達技巧、結合題材和風格進行答題以及注意答題規范和完整性等方面的努力,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中考詩歌鑒賞題目,取得理想的成績。希望這些技巧能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祝愿大家在中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中考詩歌鑒賞答題技巧】相關文章:

現代詩歌鑒賞答題技巧09-09

關于古代詩歌鑒賞快速規范答題技巧09-09

鑒賞現代詩歌的技巧08-23

中考語文話題作文的答題技巧09-07

高中現代文閱讀鑒賞答題技巧匯總09-15

關于古代詩歌鑒賞題型設計及答題思路分析09-09

關于鑒賞現代詩歌的技巧09-09

中考議論文閱讀答題技巧解析09-05

中考議論文閱讀知識與答題技巧09-05

關于中考語文議論文的答題技巧09-05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一线久 |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v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地区 | 婷婷五点开心六月综合基地 |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