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齋月可以吃肉嗎

時間:2021-08-09 16:35:15 國學(xué)常識 我要投稿

齋月可以吃肉嗎

  導(dǎo)語:齋月是伊斯蘭宗教地區(qū)和我國回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那么齋月能夠吃肉嗎?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guān)于齋月的介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古代人在祭祀前要進行“齋戒”,《禮記·曲禮》就說:“齊(齋的通假字)戒以告鬼神。”什么是“齋戒”呢?現(xiàn)代人以為“齋戒”就是不食肉類食物,其實這個理解是錯誤的。

  《禮記·祭義》提到:“致齊于內(nèi),散齊于外;齊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是說齋戒者在祭祀前,要從內(nèi)心到表現(xiàn)都虔誠肅敬。在室中思念被祭者的音容笑貌,這樣的話,《禮記·郊特牲》認為就能“必見其所祭者”。(《易經(jīng)·系辭》注:“洗心曰齊,防患曰戒。”)

  那如何體現(xiàn)出祭祀者的齋呢?對于《禮記·祭義》的“致齊于內(nèi),散齊于外。”東漢經(jīng)學(xué)家鄭玄注釋為“散齊,七日不御不樂不吊耳。”也就是七天之內(nèi)不近女色,不聽音樂,不去吊喪探病。明朝人朱升等奉敕所撰《齋戒文》時,對齋戒的行為規(guī)則作出了規(guī)范:“戒者禁止其外,齋者整齊其內(nèi)。沐浴更衣,出居外舍(即到專門的齋戒住宿場所居住),不飲酒,不茹葷,不問疾,不吊喪,不聽音樂,不理刑名,此則戒也。嚴畏謹慎,茍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精白一誠,無須臾間,此則齋也。”或許有細心人看到了其中有“不茹葷”三字,疑惑我為什么在開頭說現(xiàn)代人認為古代“齋”不食肉是錯誤的`。其實,“葷”在現(xiàn)代意義主要指肉類,通常與代表魚類海鮮的“腥”字連在一起用,古代卻不是這樣的意思。古代祭祀齋戒中的不吃葷,并非吃素食、忌肉食的意思,而是指不吃蔥蒜韭姜等有刺激氣味的菜。不吃它們,不是因為這些菜本身有什么不好,而是在于防止祭祀者在祭祀或會客時口里發(fā)出難聞的氣味,造成對神靈、祖先或賓客的不尊敬。

  現(xiàn)代人之所以會錯誤理解古代“齋戒”的涵義,主要是因為我國佛教徒多將素食習(xí)稱為“吃齋”、“持齋”。其實早在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傳法的時候,沒有規(guī)定不準吃肉,只是規(guī)定不準喝酒和吃蔥、蒜、姜之類。因此,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初,中國佛教徒并沒有不吃肉的戒律,可以自由選擇吃素或吃肉。如今的南傳佛教(指盛行于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及我國云南省傣族地區(qū)等的佛教)出家人可以肉食,藏傳佛教也一向不忌肉食,日本佛教界現(xiàn)在也已開放肉食。

  那為什么如今素食成為中國漢族的佛教徒基本的要求呢?這與南朝的梁武帝蕭衍可是大有關(guān)系。公元520年五月,蕭衍寫出《斷酒肉文》,他根據(jù)《大般涅盤經(jīng)》要求佛教僧侶全面禁止肉食,當時就有部分僧尼對此持有疑義,稱“律中無斷肉及懺悔食肉之法”(《大正藏經(jīng)》第五十二卷)。但蕭衍認為“若食肉者,即有殺分,于不殺戒即成有缺”,而不殺戒為佛教根本重戒,持守此戒即必須斷除肉食,這是佛陀所制出家戒律中本有之義。其實,關(guān)鍵不在于蕭衍的論據(jù)有多么充分,而在于蕭衍是皇帝!皇帝說要和尚不吃肉,和尚就必須不吃肉,否則,恐怕連飯也吃不到了。于是,《斷酒肉文》的頒布使得“齋戒”(素食)成為此后中國漢族佛教徒必須遵守的一種戒律。

  談到此處,我們應(yīng)該大致明白,無論是儒家經(jīng)典還是佛教經(jīng)典,對“齋戒”的一致認識就是靜心、敬畏地行事,與是否吃肉沒有多大關(guān)系。

【齋月可以吃肉嗎】相關(guān)文章:

齋月祝福短信04-14

齋月問候贈言大全02-21

烏龜吃肉12-04

烏龜吃肉03-12

烏龜吃肉06-27

吃肉的鹿05-28

吃肉與智慧02-24

記憶可以移植嗎02-21

我可以勇敢嗎02-12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一本久久α久久精品 | 欧美理论电影久久网站 | 日韩有码在线观看 | 亚洲AV秘一区二区色 |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