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喝酒的故事
陶淵明的愛好不多,最出名的當屬喝酒。下面是語文迷小編陶淵明收集整理的關于陶淵明喝酒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李白有一首詩叫做《山中與幽人對酌》是這樣寫的: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我醉欲眠卿且去是大酒鬼陶淵明的名言,陶淵明平生好酒,最喜歡把別人拉到自己家里喝酒,一旦自己先喝醉了,就說:“我醉欲眠卿可去。”意思是,我喝多了要睡覺去了,您請自便吧。
陶淵明二十九歲那年,曾做過江州祭酒的小官,因為當時官場黑暗,陶淵明看不慣,決心去職歸隱。此后一直隱居,可是陶淵明種菊花還可以,種田的本事卻不佳,加上好酒,到中年后連飯都吃不上了,迫于生計,陶淵明再次復出,先后擔任鎮軍參軍、彭澤令等職務。在做彭澤令時,他看不慣當時督郵的作派,很干脆的來了一句“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之后憤然辭官歸隱,結束了仕途生活,再也沒有復出過。相傳,陶淵明棄官后隱居于廬山下,每日自耕自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地而食,鑿井而飲。過著悠閑的'田園生活。這個時候陶淵明新娶了夫人翟氏,翟氏種田是把好手,糧食年年豐收,因此陶淵明又有酒可喝了,每到閑暇時,他就和一幫朋友到兩里外的廬山南麓虎爪崖下飲酒作樂。崖下有一條名為醒泉的溪澗,澗中橫臥著一塊巨大的黑褐色花崗巖石,高約3米,長約6米,寬約4米,石面平滑,是一個天然的大酒桌。陶淵明和朋友們每次都坐在這里飲酒作詩,一同取樂。他每飲必醉,每醉必賦詩文,醉倒后便揮手對同伴說:“我醉欲眠,卿且去!”說完就睡倒在石上。日復一日,這塊石頭的中間竟然凹了下去,留下了枕痕。于是,這塊石頭就被命名為醉石。陶淵明的這個故事和馬克思把圖書館踩出腳印的故事差不多,但是馬克思可能每次都坐在圖書館的同一個地方,難道陶淵明每次也都坐在石頭的同一個地方?最大的可能是石頭上本來就有枕痕,陶淵明喝酒不帶枕頭,每次往有坑的地方一躺就睡,天長地久,這個坑越來越深,于是醉石就形成了。
陶淵明一輩子喝酒太多,自己沒什么事,五個兒子卻都有些呆傻,可能是陶淵明喝酒留下的后遺癥,他的《責子》一詩是這樣寫的:
白發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藝.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從詩里可以看出,陶淵明的兒子們十三歲還不識數,九歲的只知道吃,可是他老先生還不趕快戒酒,還來了句,天命就是這樣,我還是繼續喝吧。唉,真是可惜,一個文學世家就這么被酒給毀了。
拓展知識:關于酒的經典詩句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北宋-晏殊《浣溪沙》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南宋-陸游《游山西村》
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魏晉-曹操《短歌行》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北宋-蘇軾《水調歌頭》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王翰《涼州曲》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唐-李白《行路難》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北宋-范仲淹《漁家傲》
【陶淵明喝酒的故事】相關文章:
陶淵明為什么愛喝酒05-25
關于陶淵明歸隱的故事05-25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03-14
陶淵明描寫菊花的詩歌05-25
陶淵明寫菊花的詩05-25
陶淵明寫酒的詩歌05-25
陶淵明的詩與酒05-25
陶淵明的主要事跡11-11
陶淵明愛菊花的原因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