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劉備借荊州的真相

時間:2023-04-07 16:34:58 麗敏 國學常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劉備借荊州的真相

  歇后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么這個故事具體是如何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劉備借荊州的真相,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劉備借荊州的故事

  劉備借荊州的真相: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意思是說劉備在耍賴,借東西不還。千百年來,人們都錯認為他借的是整個荊州,事實并非如此,實際上,他所借荊州的部分地方,早已經加倍償還給東吳了

  東漢末年,劉表占據荊州,下轄南陽、襄陽、南郡、江夏、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八個郡。荊州地處長江中游,這里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經濟和文化都比較發達,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進取益州(成都),向東可以進擊江東

  赤壁之戰后,荊州八郡被魏、蜀、吳三家瓜分:曹操雖然吃了敗仗,但仍然保有北面的南陽、襄陽兩郡;孫權出力最大,但得益最少,只得了南郡、江夏郡;當時劉備的實力最弱,出力也最少,但在諸葛亮的謀劃下,收獲卻是最多的,得了除荊州城之外,還有江南四郡,即武陵、長沙、零陵和桂陽。

  不管怎么樣,劉備所得的,你說是巧取豪奪也好,明搶暗偷也罷,總之,是他該得到的。劉備到荊州后,屯兵公安,不利于發展,便兩次向孫權提出借南郡,東吳魯肅很有戰略眼光,他竭力勸說孫權將東吳占據的部分荊州“借”給劉備,好讓劉備站穩腳跟,與東吳一起抵御曹操。孫權想想也對,就把荊州的南郡“借”給了劉備,一則讓劉備充當抗曹的戰略前哨,二則以此向劉備表示友好。

  所以“借荊州”其實只是借了荊州的南郡。

  以后,劉備得了益州,孫權就派人去討還南郡,雙方為此劍拔弩張,關系緊張。后來,曹操進軍,劉備擔心丟掉益州,派使者向孫權求和,孫權也擔心自己難以打勝,于是兩家重新劃分了荊州,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三郡以東屬于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于劉備,劉備和孫權個占三郡。這樣,劉備不僅“還”掉了一郡,還多還了一郡。

  所以說,劉備借荊州,實屬千古奇冤。

  劉備作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的優點是多方面的,如愛民愛材、寬厚仁義、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誠。《三國志》評論劉備“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盡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于諸葛亮,而心神不二,誠君臣之圣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俠,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看,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爾。”

  他能將一大批優秀的政治、軍事人材收為己用。最典型的范例就是諸葛亮,據《三國志》記載,劉備臨終前遺言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諸葛亮卻在大權在握時,念念不忘完成劉備的遺志,最后在北伐的戰爭中“鞠躬盡瘁,死而后己”。劉備的政治品格特點,是中國傳統的政治思想理念的體現。孔、孟的政治主張強調“德治”,強調“仁政”,告誡統治者要“以德服人”,要用自己的人品、高尚的道德來影響臣民,征服百姓。劉備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養,樹立賢德之君的風范,臨終時仍不忘留下遺詔告誡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正是這個“惟賢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鑄成了劉備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劉備的一生霸業。

  劉備借荊州的典故  

  在三國時期的荊州,有七個郡,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郡,赤壁之戰后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曹操占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和長江以北的江夏郡,劉備很快取下荊州南部長沙、零陵、桂陽、武陵等四個郡。

  在關羽絕北道成功斷絕徐晃、樂進等人救應曹仁之后,劉備借張飛給周瑜攻打江陵城后,劉備又親自繞道夏水,曹仁聽聞劉備繞道夏水之后,曹仁放棄江陵北撤,周瑜遂占領戰略要地江陵。東吳方面稱:周瑜將南郡的江南岸的地盤分給劉備,劉備在油口建立公安城,作為自己的辦公地點,但是這個油江口是誰的呢?對不起,油江口經調查,屬于劉備治下武陵郡,不歸周瑜管。

  到公元210年12月,周瑜占領江陵已經一年,局面比較穩定。于是建議孫權攻取益州。孫權批準了這個計劃,由周瑜和孫瑜共同執行。這時由于沿江各戰略要點均在周瑜手中,所以周瑜的攻益州計劃中根本沒有要劉備參加的內容。但孫權將該計劃通報于劉備,劉備極力反對。但是孫權沒有理理睬,不過在準備攻打益州事情卻病死了。對于屯兵公安,手上有荊南四郡的劉備遇見了難題,想北擊曹操,但隔著孫權占據的南郡,想西入益州也需要借道南郡,因此劉備兩次向孫權提出暫借南郡的江陵給他.

  江東內部對此事的看法出現嚴重分歧,周瑜建議孫權說:“劉備是個梟雄,又有關羽、張飛這樣的熊虎之將,不會久居人下。我建議把劉備留在吳地,給他修宮室,讓他整天吃喝玩樂,使他與關張二人分隔起來,我趁機發起挑戰,大事可定”在周瑜看來,如果割地給劉備,劉備必然如蛟龍得云雨,一定不是池中之物。周瑜的看法得到時任彭澤郡太守呂范的支持,他建議孫權趁機把劉備扣留,不要放他走。

  另一派意見以魯肅為代表,認為應該答應劉備的請求。理由是給曹操樹個對手,給自己添個盟友,這才是上計。其實當時的情況來說魯肅考慮得更加長遠,首先這時候的劉備已將不是敗走長坂坡的劉備了.

  赤壁之戰后,劉備占領荊州南四郡,還接受了很多劉表舊部的歸附。廬江郡割據勢力雷緒被曹將夏侯淵擊敗后,走投無路,不向東就近投靠孫權,卻率領部曲男女數萬口向西經夏口至劉備處歸順,可見劉備當時兵強馬壯,兵力估計增長到了四五萬之多。這時候的劉備就連孫權也對劉備的實力心中生畏,并且赤壁大敗后曹操把主攻方向放到了東線的合肥,目前正整頓人馬以譙縣、壽春、合肥等為基地向孫吳發起攻勢,荊州雖然重要,但當務之急是全力以赴保東線,現在沒有力量增兵荊州。

  孫權也知道如果動粗,他是保不住江陵的。當時劉備駐公安,在長江南邊,距江陵很近;張飛是宜都太守,在江陵西邊;關羽為襄陽太守,駐長江以北。這簡直是對江陵三面合圍之勢。江陵東部的土地,也并不盡在東吳手中。還有一部分是劉琦所駐軍的夏口,劉琦死后自然落在劉備手中。這樣,劉備則對江陵可以四面合圍。東吳雖可用長江水道與江陵聯絡,不過,相對于東吳主力軍隊駐地,江陵頗為窎遠。

  因此周瑜死后,劉備再次提出借南郡時候,孫權考慮到當前形勢,也為了抵御曹操,孫權決定撤出江陵,把這里讓給劉備。并且為了進一步拉攏劉備,孫權將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子嫁給,能當他父親的劉備了,當然政治婚姻可不能用普通價值觀來衡量,孫小妹配劉老頭表面上是虧了,其實孫權用區區一個妹子,就成為老一輩革命家左將軍劉備的大舅哥,這才是占了大便宜呢!對孫權來說借地盤,其實只是借給劉備實際控制的公安等以外的半個南郡。

  從戰略上看這的確是高明的一招,受益的不僅是劉備,還有孫權自己,把南郡借給劉備,則長江西線就變成了劉備主抗曹操,這樣他就可以躲在后面從容經略交州了,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孫權以鄱陽太守步騭為交州刺史,率軍進入嶺南,交州豪強士燮率兄弟歸附,孫權的地盤擴大一倍。

  其實有不少學者認為所謂借荊州就是借江陵?這樣說恐怕也是不妥當的。首先來說,什么是“借”?按《辭源》上的解釋是:“暫時使用別人的東西,或把自已的東西暫時給別人使用。”古今意義相同。赤壁戰后,劉備支持劉琦為荊州牧,劉琦死后,劉備被眾將推為荊州牧,他占有這些地方是很正常的。東吳所謂的把荊州借給劉備,其前提條件則是荊州本是東吳的。否則借荊州就不能得到落實。并且這時候荊州大部分都在劉備手上,因此說把荊州借給劉備就不大可能是事實。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呢?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是東吳制造的輿論,其目的在于為東吳偷襲荊州制造理由?三分之勢成型后,吳人認為赤壁之戰是藉孫權兵力,覺得荊州應該歸他們所有,于是才開始有借荊州之說,反過想當初孫劉聯合拒曹的時候,劉備雖然有向孫權求援,孫權不也有求于劉備?孫權當時只打算救自身的存亡,哪有拿下荊州的想法呢?就如同《魯肅傳》所記載,關羽對魯肅說“烏林之役,劉備就連睡覺的時候也沒脫下靴子,與孫權共同努力破曹,豈能徒勞而沒得到任何土地呢?”這即是無法改變的論證,

  并且當上名義荊州還是歸屬朝廷冊封的荊州牧,之后劉備又將:長沙、江夏、桂陽三郡給了孫權也算公允,要是東吳真是重視同盟深明大義,便可就此罷手,唇齒相依,不在進攻荊州,而事實吳人卻趁關羽北伐,偷襲荊州而整個取之,所以可見東吳早就惦記荊州全郡,“借荊州”一說,東吳為了不給后世留下撕毀同盟、偷襲荊州的名聲,而且《三國志》只在吳國歷書中記載有借南郡一說,在蜀國記載之中卻只字沒提呢?就連劉備當上荊州牧東吳與蜀國記載也不相同,所以可見吳國史官為了美化奪荊州一事而加上“借荊州”一說也確實合情合理。

【劉備借荊州的真相】相關文章:

真相07-06

歇后語劉備借荊州01-18

真相的背后05-01

真相的背后05-01

關系的真相03-12

真相的作文06-12

自己的真相名人故事07-23

真相大白作文05-23

真相但愿沒有遠離你04-2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蜜芽 | 午夜在线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日本七七中文字幕 | 最新国产精品自在线观看 | 五月婷婷之综合缴情 | 日本免费亚洲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