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唐太宗管理人才之道的現(xiàn)代啟示

時間:2021-08-19 19:04:59 國學(xué)常識 我要投稿

唐太宗管理人才之道的現(xiàn)代啟示

  導(dǎo)語:唐太宗是唐朝最杰出的皇帝,也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賢能君主,他對于人才的管理之道,時至今日也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作為政治家的唐太宗,一個重要的.長處就是善于求賢和納諫。他認為“為政之要,惟在得人”。即位之前,已收羅了不少文武賢才。即位之初,就要求右仆射封德彝舉賢,德彝久無所舉,理由是“于今未有奇才”。太宗對他說:“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于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這說明人才無時不有,關(guān)鍵是在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貞觀三年,太宗對房玄齡、杜如晦說:“公為仆射,當(dāng)廣求賢人,隨才授任,此宰相之職也。”強調(diào)宰相的職責(zé)在于舉用賢才。這年夏天,因天旱下詔求言,中郎將常何條陳二十余事,深切時宜。太宗看了很奇怪,常何是武將,怎能寫出這樣的好奏章呢?問知是出于他的門客馬周之手,太宗立即召見馬周,留置門下省供事,后來馬周官至中書令。太宗用人,不問親疏,不論貴賤,不分畛域,一視同仁。在他的大臣中,有出身寒素的馬周、戴胄、杜正倫、張玄素、劉洎、岑文本、崔仁師等,有來自敵方的屈突通、尉遲敬德、李世勣、秦叔寶、程知節(jié)等,有出身貴族的蕭瑀、陳叔達等,有拔于怨仇的魏徵、王珪、韋挺等。因此史家稱贊唐太宗“拔人物則不私于黨,負志業(yè)則咸盡其才,所以屈突、尉遲,由仇敵而愿傾心膂;馬周、劉洎,自疏遠而卒委鈞衡。終平泰階,諒由斯道”。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人才的作用,唐太宗特別注意了解官吏的優(yōu)缺點。貞觀四年,在一次有宰相參加的宴會上,太宗讓“識鑒精通”的王珪悉加品藻。王珪說:“孜孜奉國,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才兼文武,出將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詳明,出納惟允,臣不如溫彥博。處繁治劇,眾務(wù)畢舉,臣不如戴胄。恥君不及堯舜,以諫爭為己任,臣不如魏徵。至于激濁揚清,嫉惡好善,臣于數(shù)子,亦有微長。”唐太宗深以為然。貞觀十八年,太宗還親自對司徒長孫無忌等作了一番評論。他說:“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yīng)物敏速,決斷事理,古人不過;而總兵攻戰(zhàn),非其所長。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shù)明達,臨難不改節(jié),當(dāng)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guī)諫耳。唐儉言辭辯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無言及于獻替。楊師道性行純和,自無愆違;而情實怯懦,緩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質(zhì)敦厚,文章華贍;而持論恒據(jù)經(jīng)遠,自當(dāng)不負于物。劉洎性最堅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諾,私于朋友。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稱意。褚遂良學(xué)問稍長,性亦堅正,每寫忠誠,親附于朕,譬如飛鳥依人,人自憐之。”就在這一年,太宗與侍臣論及右衛(wèi)大將軍薛萬徹等時說:“于今名將,惟(李)世勣、(李)道宗、萬徹三人而已,世勣、道宗不能大勝,亦不大敗,萬徹非大勝則大敗。”對文武大臣才能這種深刻的了解,充分表現(xiàn)了太宗用人的明達。

  唐太宗不但明于知人,而且善于納諫。他“每見人奏事,必假顏色,冀聞諫諍,知政教得失”。貞觀初,曾對公卿說:“人欲自照,必須明鏡;主欲知過,必借忠臣。主若自賢,臣不匡正,欲不危敗,豈可得乎?”他深以“隋煬帝好自矜夸,護短拒諫”為鑒,鼓勵臣僚“事有不利于人,必須極言規(guī)諫”。因此貞觀時期出現(xiàn)了不少有名的諫臣,如王珪、魏徵、劉洎、褚遂良等,而魏徵尤為特出。例如:貞觀二年,太宗問魏徵:“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魏徵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因舉堯、舜之所以明,在于通達下情;秦二世、隋煬帝之所以暗,在于偏信讒佞。太宗聽了很滿意。貞觀十年,太宗問侍臣:“帝王之業(yè),草創(chuàng)與守成孰難?”左仆射房玄齡認為,群雄競起,戰(zhàn)勝乃克,草創(chuàng)為難。魏徵卻說:“帝王之起,必承衰亂。覆彼昏狡,百姓樂推,四海歸命,天與人授,乃不為難。然既得之后,志趣驕逸,百姓欲靜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殘而侈務(wù)不息,國之衰敝,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則難。”魏徵從現(xiàn)實需要出發(fā),強調(diào)守成之難,識見更為深遠。所以唐太宗說:“今草創(chuàng)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者,當(dāng)思與公等慎之。”貞觀十三年,魏徵看到唐太宗“近歲頗好奢縱”,上疏進諫,從十個方面指出太宗初期所為與近年不同。如始則體恤人民,近則輕用民力;始則親君子疏小人,近則昵小人而疏君子;始則不事畋游,近則畋游無度;始則謙虛若不足,近則恃功驕矜;始則雖遇災(zāi)荒而民不逃怨,近則百姓疲于徭役而生怨心等,無不切中時弊,深得太宗的嘉獎。貞觀十七年魏徵病逝,太宗哭道:“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貞觀之世,群臣之所以敢于進諫,主要原因就在于唐太宗能夠虛心納諫。“貞觀之治”的出現(xiàn),也是和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納諫的政治表現(xiàn)分不開的。

【唐太宗管理人才之道的現(xiàn)代啟示】相關(guān)文章:

《易經(jīng)》的現(xiàn)代啟示08-15

唐太宗的失誤03-13

從《論語》中觀現(xiàn)代人的婆媳之道07-16

從《孟子》中了解現(xiàn)代職場之道07-16

風(fēng)之道,風(fēng)知道現(xiàn)代詩04-14

唐太宗的不厚道04-03

唐太宗征討高句麗07-10

魏征與唐太宗的故事06-27

唐太宗與魏征的故事06-26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卡 | 午夜福利精品导航凹凸 | 免费国产午夜电影视频 | 久99中文在线视频 | 亚洲一区精品自拍偷拍 | 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