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賞析

時間:2023-06-10 02:40:58 潔婷 國學常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賞析

  上學期間,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窺(kuī)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bàng)譏于市朝(cháo),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jiàn)進;期(jī)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麗。(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 帽子,照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他的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于是又問他的妾說:“我與徐公相比誰更美?”妾說:“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坐著閑談。(鄒忌)問客人說:“我和徐公誰更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端詳他,自己認為不如(徐公美);再照鏡子看看自己,又覺得遠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的原因,是偏愛我;妾認為我美的原因,是懼怕我;客人認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懼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妃子及身邊的侍從,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人不懼怕您的,國內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齊威王說:“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過錯的人,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人,得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能)傳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獎賞。” 政令剛一下達,許多官員都來進言規勸,宮庭就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后,有時偶爾還有人來進諫;滿一年以后,即使想說,也沒有什么可進諫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內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戰勝敵國。

  注釋

  (1)本文選自西漢后加的。《戰國策》是戰國時期各種史料的匯編,原作者不詳,西漢劉向編訂為三十三篇,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著重記錄了戰國時期一些謀臣策士的言論和謀略。鄒忌:《史記》作鄒忌,戰國時齊人,善鼓琴,有辯才。齊桓公時就任大臣,威王時為相,封于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號成侯。后又事宣王。諷:諷喻,指下級對上級以委婉曲折的言語進行規勸。納諫,接受規勸改正錯誤。納:接受。諫(jiàn):勸說君王、尊長改正錯誤。

  (2)修:長,這里指身高。八尺:戰國時各國尺度不一,從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約相當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這里的“一尺”等于現在的23.1厘米。

  (3)昳(yì)麗:光艷美麗。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朝:早晨。服:名詞活用做動詞,穿戴。

  (5)窺(kuī)鏡:照鏡子。

  (6)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我與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孰:誰,什么。孰與:連用表示比較。

  (7)君美甚:您美極了。

  (8)及:趕得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賓語前置用法。

  (10)復:又。

  (11)妾:舊時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12)旦日:明日,第二天。

  (13)與坐談:與之坐談,與客人坐下談話。介詞“與”的后面省略賓語“之”。

  (14)若:如。

  (15)明日:第二天。 孰視之:仔細地察看他。孰,通“熟”(shú),仔細。之,指城北徐公。

  (16)弗如:不如。

  (17)暮寢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這件事情。暮,夜晚。寢,躺,臥。之,代詞,指妻、妾、客 “美我”一事。

  (18)之:用于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美,贊美。

  (19)朝:朝見。威王:即齊威王。私:動詞,偏愛。

  (20)誠:確實。知:知道。

  (21)皆以美于徐公:都認為(我)比徐公美。以,動詞,以為,認為。 于,比。

  (22)齊地方千里:齊國土地方圓千里之內。方:方圓。

  (23)宮婦左右:指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 莫:沒有人,沒有誰。

  (24)四境之內:全國范圍內(的人)。

  (25)王之蔽甚矣:被動句,大王受蒙蔽很厲害。蔽,受蒙蔽,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 甚:厲害。

  (26)能面刺寡人之過者:能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面刺,當面指責。過,過錯。者,代詞,相當于“……的人”。

  (27)能謗譏于市朝:能在公共場所指責議論(君王的過失)。謗譏,公開議論指責,沒有貶義。市朝,眾人聚集的公共場所。

  (28)聞寡人之耳者:傳到我耳朵里,聞,使……聽到。

  (29)門庭若市:宮門口,庭院里像集市一樣熱鬧(形容人多的樣子)。

  (30)時時而間進:時時,有時,不時,有時候。 間(jiàn),間或,偶然,有時候。 進:進諫。 進諫:進言勸諫。

  (31)期(jī)年:第二年,明年。

  (32)雖欲言無可進者:即使想說也沒有什么可以進諫的了。

  (33)朝于齊: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是表示尊重齊國。

  (34)此所謂戰勝于朝廷:這就是所謂的在朝廷上戰勝(別國)。意思是內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戰勝敵國。

  詞性

  朝

  zhāo 早晨(名詞)

  cháo 朝廷(名詞)

  cháo 朝見(動詞)

  私

  私人,自己(代詞)

  私下,偷偷的(形容詞)

  偏愛(動詞)

  修

  身長,長(形容詞)

  修建(動詞)

  整治(動詞)

  莫:不定代詞,指人。譯為“沒有誰”。

  孰

  誰(代詞)

  仔細,周詳(副詞)

  方

  古義是兩個詞:土地方圓、地方

  今義是一個名詞

  詞類活用

  形容詞意動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以……為美”“認為……美”)

  形容詞作動詞 〔私〕我也∶(“偏愛”)

  名詞作狀語 〔面〕刺∶(當面)

  使動用法 〔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

  名詞作動詞 朝〔服〕衣冠 ∶(穿戴) 一般“服”是名詞,在此活用為動詞

  名詞作狀語 (朝)服衣冠:在早晨

  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2)吾與城北徐公孰美?

  這兩句都是比較相關兩項得失高下的選擇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其中(1)句中疑問代詞“孰”由于

  受強調而被提前,是(2)句的倒裝句。

  賓語前置

  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在否定句中,代詞作動詞賓語,前置)

  狀語后置(介詞短語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

  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謗譏〔于市朝〕(能〔于市朝〕謗譏)

  皆朝〔于齊〕(皆〔于齊〕朝)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此所謂〔于朝廷〕戰勝)

  判斷句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者,……也。 判斷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者,……也。 式標志

  (補)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者,……也。 式標志

  省略句

  (忌)與(之)坐談

  皆以(我)美于徐公

  (忌)問之客

  被動句

  王之蔽甚矣 蔽,意含被動。

  通假字

  孰:通“熟”,仔細(徐公來,孰視之)

  受:通”授“,賜予,賜給(受上賞)

  有:通:“又”,用于連接整數和零數

  一詞多義

  之

  a.齊國之美麗者也(的)

  b.問之(代詞,代這件事)

  c.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獨立性)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主謂之間獨立性)

  e.孰視之(代詞,指徐公)

  f.暮寢而思之(代指這件事)

  g.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h.由此觀之(代詞,指這件事)

  i.臣之妻私臣(的)

  j.王之蔽甚矣(取消主謂之間獨立性)

  k.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的)

  l.數月之后(連詞,無意義)

  m.燕,趙,韓,魏聞之(代詞,指上文所說的事)

  朝

  a.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朝拜

  b.于是入朝見威王 朝廷

  c.朝服衣冠 早晨 (zhāo)

  孰

  a.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代詞,誰

  b.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通“熟”,仔細。

  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謗譏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e.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在

  f.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向

  上

  a.受上賞(第一等的)

  b.上書諫寡人者(向皇帝......呈上)

  修

  a.乃重修岳陽樓 《岳陽樓記》(興建,建造)

  b.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書 《紅樓夢》(撰寫)

  d.鄒忌修八尺有余(長,高)

  誠

  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的確)

  b.帝感其誠 《列子·愚公移山》 誠心、誠意

  c.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出師表》 確實、的確

  d.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曹軍必矣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表假設,如果、果真

  e.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史記·陳涉世家》(果真)

  f.誠如是,漢室可興矣。(如果,果真)

  方

  a.今齊地方千里:方圓

  b.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地點

  c.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將要

  若

  1、徐公不若君之美者(及,比得上,動詞。)

  2、門庭若市(如,像,動詞。)

  美

  1、不如徐公美(美麗的)

  2、妻之美我者(認為……美)

  古今異義

  1.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古:規勸 今:諷刺

  2.窺鏡

  窺:古:照,看 今:偷看

  3.明日,徐公來

  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4.今齊地方千里

  地方:古:土地方圓 今:地點

  5.能面刺寡人之過

  刺:古:批評 今:用尖的物體進入或穿過

  6.謗譏于市朝

  謗譏:指責。古:指責議論 今:誹謗嘲諷

  7.臣之妻私臣

  私:古:偏愛 今:自私

  8.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身邊大臣 今:方位名詞

  莫:古:沒有一個 今:不,不要

  9.鄒忌修八尺有余

  修:古:長,原文指身高 今:改正

  10.雖欲言,無可進者

  雖:古:即使 今:雖然

  中心思想

  本文寫的是戰國初期齊威王接受其相鄒忌的勸諫而采納群言,終于使齊國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鄒忌這樣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進諫的賢士形象。又表現了齊威王知錯能改,從諫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決心。告訴我們居上者只有廣開言路,采納群言,虛心接受批評意見并積極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賞析

  本文著重寫齊相鄒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設喻,勸說齊王必須以廣泛聽取人民的意見作為施政依據的故事。

  全文可以分三部分。

  從開始到“欲有求于我也”是第一部分,寫鄒忌從妻、妾、客三人都謬贊自己比城北徐公還美這件事悟出一個深刻的道理。這一段的第一層,寫鄒忌之美。先說明鄒忌是個高大美麗的男子,再通過三問三答,從妻、妾、客三個人異口同聲的回答中印證了鄒忌的美麗,而且比齊國的美男子徐公更美。然后在這一段的第二層,記敘鄒忌和徐公實地比較的情況。鄒忌深信:“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因此在比美中頗有自知之明,他懷疑妻、妾、客同聲肯定他比徐公美是一種阿諛。他要從客觀現實中找到正確的答案。通過“孰視”“窺鏡”,終于發現自己遠遠不如徐公,于是引起他的深思。夜深人靜,獨自思忖,最后悟出妻、妾、門客阿諛自己的原因:凡對自己有偏私,有所畏懼,或者有所企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會說些獻媚討好的假話,不會指出自己的缺點。這一段文字雖然不多,但用了鋪陳和對比的手法,最后點明道理,是一則情節非常生動的故事。

  從“于是入朝”到“王曰:‘善’”是第二部分,寫鄒忌“因小見大,自容貌之微,推及于朝廷大事”。(見《鄭堂札記》卷四)

  鄒忌從比美的生活經驗中深刻認識到一個統治者聽到真話之不易。在齊國地位最高、權力最大的齊威王,處在許多人對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懼、有所企求的環境中,必然是個耳不聰、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于是他把切身體會告訴了齊威王,揭示了這個發人深思的問題,并以此來諷喻齊威王納諫去蔽。為了使齊王能接受諫言,先述說自己的生活體驗,指出妻、妾、客的三種回答是出于不同的動機,先給齊王一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以齊王所處的生活環境和自己的經歷作比較,指出齊王受蒙蔽的嚴重。這樣現身說法確實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從“乃下令”到結束是第三部分,寫齊威王聽取鄒忌的規勸下令求諫和群臣在一年中進諫的情況。齊威王欣然接受了鄒忌的勸告,下令獎勵臣民向他進諫。齊威王納諫結果是提高了齊國的威望,贏得了很多諸侯的尊敬。

  在這一部分記述中,有幾點值得注意:

  1.文章沒有寫群臣受賞的情況,也沒有寫威王對待意見的情況。但是,從越來越沒有人提意見和越來越提不出意見的情況就暗示了齊威王不僅聽取意見,而且虛心接受意見改革了政治。

  2.齊王下令號召“群臣吏民”都來提意見,可是踴躍進諫者只寫到群臣而沒提到吏民。可見地位低下的吏和民,實際上是不可能參與政治發表看法的。文章不提吏民只寫群臣,真實地反映了這一政治活動的階級局限性;同時,我們不能只從“雖欲言,無可進者”,就認為威王的統治十分清明。

  3.文章只寫“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未及秦楚。燕、趙、韓、魏是戰國時期齊國北方和西方的鄰國,國力和齊國相若,后來都比齊國弱小。秦、楚則是齊國西方和南方的大國,文章沒提秦楚,還是比較符合當時實際形勢的。

  4.最后一句“此所謂戰勝于朝廷”,點出全文的主旨。說明只要去蔽納諫,修明內政,就能“戰勝于朝廷”。

  本文篇幅不長,但完整地記敘了鄒忌與徐公比美和威王納諫強齊兩則故事,而且包含了深刻而明白的寓意,容量是很大的。文章之所以寫到這樣,在技巧上有幾點值得我們注意:

  1.用設喻的方法講述道理。鄒忌勸說齊王廣開言路,不是像一般人那樣正面講道理,而是用一段具體的家庭瑣事為譬喻來闡明“納諫”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具體形象地刻畫人物。如寫鄒忌,先是“朝服衣冠,窺鏡”,然后是問妻、問妾、問客;見到徐公,先是“孰視之,自以為不如”,再是“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最后是“暮寢而思之”;人物的動作心理,無不刻畫入微。有了這一段有聲有色的描寫,才使下文的進諫入情合理。

  3.語言簡練生動。一篇三百多字的短文,從家事說到國事。寫人物,聲貌畢肖;敘事實,曲折引人;用語言,簡潔生動:如“于是入朝見威王曰:……”幾個字就交代了朝見的過程,省去了進諫的“導語”,開門見山地直陳其事。齊王聽了諫辭以后,只用了一個“善”字就寫出了齊王納諫的決心。威王下令納諫以后,只三十來字就交代清楚了“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三個階段的具體情況,說明了納諫后發生的巨大變化;納諫的效果,只寫鄰國的動態,而略去國內的情況。這些都稱得上簡潔有力。再看語言的生動:鄒忌與妻、妾、客的三問三答,意思基本一樣,句法卻各不相同,文字錯綜,毫不呆板。妻、妾、客的答話并不雷同,反映各自的心理十分切合人物身份。

  文章內容未必盡合歷史事實,但所表達的思想有積極意義,并且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賞析】相關文章: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及翻譯04-13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及寫作特色06-12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注釋及譯文06-07

鄒忌諷齊王納諫寫作特色賞析09-04

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典故01-09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01-24

鄒忌諷齊王納諫的譯文及注釋08-02

《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及注釋12-09

短文閱讀:鄒忌諷齊王納諫09-2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噜噜视频 | 三级国产人成在线 | 日本翁熄系列乱在线视频 | 性欧美老妇乱码一区二区 | 最新精品国产AV资源网 | 日本丝袜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