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西游記中的故事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小說里的人物性格鮮明,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內涵,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西游記中的故事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西游記中的故事 1
第1集 《猴王初問世 》
在東勝神州傲來國海濱的花果山頂有一塊仙石。一日,仙石轟然迸裂,驚天動地,化出了一個石猴。這石猴靈敏聰慧,他交結群猴,在水簾洞找到安家的好所在。群猴尊石猴為美猴王。美猴王為尋找長生不老的仙方,獨自駕筏,漂洋過海,來到一所漁村。他拾得衣衫,偷來鞋帽,并去飯館飲酒吃面,鬧了許多笑話,也學了幾分人樣。猴王一路尋訪,終于登上靈臺方寸上,在斜月三星洞拜見了菩提祖師。祖師為他取名孫悟空。從此悟空參禪悟道,學習武藝,掌握了七十二般變化的本領。花果山上,群猴卻面臨危難。悟空駕云回來,與混世魔王展開了一場廝殺。
第2集 《官封弼馬溫》
美猴王戰勝了混世魔王,花果山上喜氣洋洋,小猴們每日操演武藝,十分快樂。悟空闖入東海龍宮,向龍王索取鎮海神針——如意金箍棒。這棒雖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卻大可撐天著地,小可變針,藏入耳內。悟空酒醉睡去,忽見兩個陰差前來索命,悟空大鬧閻羅殿,命判官取出生死簿,一筆勾去了猴類的生年死月。龍王、閻王上玉帝處告狀,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撫猴王,請他上天作官。悟空欣然前往,在武曲星君的捉弄下,玉帝封他做了弼馬溫。當悟空明白了自己不過是個馬夫后,大怒之下回轉花果山,扯起大旗,自稱齊天大圣。玉帝不能容忍,叫托塔天王與哪吒率領天兵神將,殺向花果山。
第3集 《大圣鬧天宮》
身高力大的先鋒巨靈神,敵不過乖巧伶俐的孫悟空,哪吒足踏火輪趕來救援,也被打得丟盔卸甲。玉帝只得二次招悟空上天,準他為齊天大圣,并派他掌管蟠桃園。王母娘娘要開“蟠桃盛會”,七個仙女到園中采摘仙桃。大圣聽說王母娘娘沒有邀他參加盛會,便駕上祥云,直奔瑤池寶閣。他痛飲仙酒,偷吃仙丹,帶走仙桃,回轉花果山。在觀音的推薦下,玉帝派二郎神收繳悟空。悟空與二郎各顯神通,大戰不休,不分勝負。太上老君從空拋下金剛套,將悟空打倒。玉帝命天兵將悟空押上斬妖臺,刀砍斧剁,雷打火燒,卻絲毫無損。群仙獻策,太上老君將悟空帶回兜率宮,投入八卦爐中,用三味真火燒煉,不料過了四十九日,猴王依舊活潑亂跳地蹦出丹爐,煉就一雙火眼金睛。他盛怒之下打上靈霄寶殿。
第4集 《4困囚五行山》
玉帝請來西天的如來佛祖,如來與悟空斗法,悟空翻不出如來掌心。如來將五指化作“五行山”,將悟空壓在五行山下。天宮舉行安天大會,歡慶收服妖猴,天下太平。五行山下,猴王孤寂冷清,歷經雨雪風霜。五百年后,觀音奉旨到東土尋找取經人。他變化為老和尚,在長安酒店中了解到高僧玄奘的身世,選他去取經。玄奘姓陳,父親得中狀元,攜夫人赴仕途中被強盜所害,賊人擄去陳夫人,夫人生下遺腹子,忍痛將嬰兒放置木板上,投入江流中。金山寺長老救起嬰兒,取名江流兒。日后,成長為高僧玄奘。玄奘立志西天取經,唐太宗李世民與他結為兄弟,將觀音所贈袈裟賜予玄奘。玄奘只身上路,夜宿獵戶茅棚,想到明天就要跨越兩界山,勾起思念故國之情,輾轉難寐。
第5集 《猴王保唐僧》
悟空曾經觀音指點,愿皈依佛門,日夜等待取經人。玄奘路經五行山,揭起如來的壓帖,救出悟空,為他取名孫行者。師徒同行,夜宿農舍,一道白光中,唐僧的白馬消失,悟空尋到鷹愁澗,與小白龍惡戰,不曾取勝。夜間,三強盜來打劫農舍,悟空打死全部匪徒,唐僧責他殺生,悟空賭氣離開師父。在東海老龍王勸導下,悟空回心轉意,并從老龍王的講述中,明白了西海龍太子的遭遇。唐僧獨自西行,路遇觀音變幻的婦女,贈他織錦花帽,并教以緊箍咒。悟空回到師父身邊,戴上了花帽,從此便受到了緊箍咒的制約。觀音前來點化,小白龍變成了唐僧的白龍馬。
第6集 《禍起觀音院》
師徒二人來到觀音院,金池長老盛情接待。悟空向長老炫耀袈裟,長老頓起貪心,將袈裟借回房中觀賞。金池長老為占據袈裟,命眾僧縱火,想要燒死唐僧師徒。悟空到南天門向廣目天王借避火罩,保住師父,又吹起神風,將觀音院燒成一片瓦。長老羞愧惶恐,跌入火中,自焚而死。寶袈裟早已被黑風山的熊怪趁火打劫而去,并想開“佛衣會”炫耀寶物。悟空請來觀音,收服了黑熊怪。
第7集 《計收豬八戒》
高老莊里發生了一件怪事:高小姐被官府搶走,高老漢夫婦一路哭喊,驚動了正在草叢中酣睡的豬悟能。老豬救出高小姐。高老漢夫婦招贅悟能為女婿。酒宴上,悟能酒醉現出真面,嚇走了賓客,高小姐也拒不同房,悟能只能將高小姐鎖在后花園,不許她與父母家人見面。悟空與師父來莊投宿。悟空使用巧計,弄清了豬悟能的來歷。豬悟能曾是天蓬元帥,只因調戲嫦娥,被發下界,錯投了豬胎,經觀音點化,等候取經人。唐僧收他為徒,給他取名豬八戒。
第8集 《坎途逢三難》
黃風嶺上,刮起一陣怪風,唐僧被妖怪捉去。悟空為救師父,迎戰黃風怪,被妖風傷了雙眼。黎山老母變化的老媽媽醫好了悟空的眼睛。悟空請來靈吉菩薩,收伏了黃毛貂鼠變成的黃風大王。師徒三人來到流沙河畔,悟空與等候取經人的沙悟凈幾番爭斗。觀音的徒弟木吒趕來,說明了情況,于是唐僧又收下沙悟凈為徒,師徒四人繼續西行。在一座莊院里,好客的女主人欲招唐僧為夫,并要將三個女兒嫁給悟空、八戒和沙僧。只有八戒意動神搖,溜進后堂去撞天婚,鬧了許多笑話。這女主人和三個女兒本是黎山老母和觀音、文殊、普賢三為菩薩變化,特意在此考驗唐僧師徒。八戒受到捉弄,十分羞愧。
第9集 《偷吃人參果》
唐僧師徒到五莊觀投宿。清風、明月兩位道童奉師父鎮元大仙之命,將兩枚人參果捧送給唐僧。因果型酷似嬰兒,唐僧不敢食用。八戒慫恿悟空到園中偷來人參果,師兄弟一起分享。二道童發現少了仙果,責罵唐僧師徒。悟空一怒,推倒了人參果樹。當夜,師徒四人匆匆離去,卻被從彌羅宮回來的鎮元大仙用法術將他們捉回去。悟空答應尋遍仙方,醫治果樹。
第10集 《三打白骨精》
白骨夫人一心想吃唐僧肉,但又害怕孫悟空火眼金睛識破本相,于是三次分別變化為村姑、老婦、和老翁,打動唐僧的`憐憫之心。唐僧果真上了白骨精變化攻心的當,但三次均被孫悟空識破,金箍棒打“死”。唐僧認為孫悟空濫殺無辜,決心趕走悟空。一紙貶書在手,悟空熱淚雙流。唐僧想起往日師徒之情,也不免傷心落淚。
第11集 《智激美猴王》
在取經途中,唐僧無意中闖進了黃袍怪的洞府。黃袍怪的夫人原是寶象國公主百花羞,十三年前被擄進波月洞。她悄悄放走唐僧,請他給父王送信。師徒三人去到寶象國,國王思念女兒,懇請八戒、沙僧上山降妖。二人不是妖怪對手,沙僧被擒,八戒逃回館驛。黃袍怪變做俊俏郎君,去國中拜見岳父,并施展妖法,將唐僧變做老虎囚禁籠中。白龍馬為救師父,變作宮女,伺機刺殺黃袍怪,卻力不能勝,受傷潛入水中。八戒來到花果山,用激將法請回孫悟空。
第12集 《奪寶蓮花洞》
悟空與八戒雙戰黃袍怪:原來黃袍怪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奎木狼星下界,悟空請二十七星宿將他召回天廷。悟空破除妖法,幫師父恢復原形,師徒重歸于好。西進路上,八戒巡山,將蓮花洞金角大王捉去。銀角大王又使用移山法,一面壓住悟空,一面將唐僧、沙僧和白馬掠回洞府。悟空掙扎脫險后,經過幾番周折,終于將銀角大王裝進葫蘆內,這時,太上老君趕來,收走了由煉丹的金、銀二道童變幻的金角、銀角大王。
第13集 《除妖烏雞國》
烏雞國“國王”冷落皇后,又不許太子和母后相見,往日的夫妻、父子情似乎都已付之流水。唐僧師徒投宿禪寺,夜半時分,唐僧恍惚入夢:只見芭蕉樹下一口古井,青煙中一位已故的國王時隱時現,向唐僧訴說了被妖道推落井中的往事,懇請為他復仇。在太子進香之時,唐僧將太子請入禪房,出示已故國王交給唐僧的信物,太子偷偷與母后見面,述說了真情。八戒潛入水井,背出了國王的尸身,并從太上老君處求來還魂丹,國王復活了。夫妻、父子沉浸在團圓的幸福里。妖道以失敗告終,假國王原來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所變。
第14集 《大戰紅孩兒》
在深山枯松澗有一個紅孩兒,他是牛魔王與鐵扇公主的兒子,法術高強,頑皮好勝,正等著唐僧師徒路過,一心想用唐僧肉孝敬父母。紅孩兒用苦肉計騙取了唐僧的信任,乘機將唐僧擄進火云洞。悟空、八戒前去尋師父,紅孩兒率領一群小妖精,口噴烈火,燒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請來四海龍王,從空中撒下雨水,火不但不滅,反而愈燒愈烈,悟空也被燒傷,跌落深澗。悟空昏迷不醒,奄奄一息。龍王與八戒救醒悟空,八戒自告奮勇去請觀音,卻被紅孩兒變化的假觀音捉進洞去。最終真觀音用蓮花寶座,降伏紅孩兒,收他做了善財童子。
第15集 《斗法降三怪》
師徒四人來到車遲國。國王寵信三位道士——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封他們為國師。他們作威作福,欺壓僧人,悟空大為不平,設計戲耍國師。悟空攜八戒、沙僧潛入三清殿,三人分坐神位,盡情享用供品。三位國師以為三清顯圣,連連祈禱長生。悟空、八戒、沙僧以尿水作圣水賞賜給三位國師。三位國師受騙上當,叫苦不迭。三個妖精國師欲報受辱之仇,慫恿車遲國王留下唐僧與他們比試法力。悟空保護師父,先斗坐禪,再斗祈雨。妖道均遭失敗。悟空使出降妖手段,將虎、鹿、羊三妖復還原形,放逐山林。
第16集 《趣經女兒國》
師徒們西行途中,唐僧、八戒誤飲子母河水,腹中有了胎氣。悟空取來落胎泉水,醫好了師父、師弟的奇恙。西梁女兒國王傾慕唐僧一表人才,甘愿以國相托,婚配這位御弟。女兒國王柔情綿綿,一再致意。唐僧雖為圣僧,卻非木石之人,內心不免微泛波瀾。但為取經大業,他毅然割斷隱隱情絲,謝絕了女兒國王的一片好意。隱藏在女兒國王宮中的琵琶妖女,一直注意著唐僧,乘機作法把他擄入毒敵山琵琶洞,強迫他與自己做夫妻,唐僧執意不肯。悟空與八戒尋師,與妖女酣斗,卻被她暗施毒針傷了。后經昴日星君相助,才收伏了這個幻化成妖女的蝎子精
第17集 《三調芭蕉扇》
火焰山阻擋著唐僧師徒西進的去路。只有鐵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滅火、生風、下雨。猴王以為與牛魔王有結拜之情,借扇定能如愿,誰知反被公主揮動寶扇,將他一吹九萬里,直吹到小須彌山。悟空二次借扇,變作小蟲,隨茶水進入公主肚中,公主疼痛難忍,只得答應借扇。誰知借來的卻是一把假扇,愈扇火愈大。悟空變做牛魔王形狀,第三次去到芭蕉洞,公主責怪牛魔王不該迷惑玉面狐貍,后又將寶扇交付“丈夫”保管。悟空得扇,歡天喜地地走下山坡。真牛魔王得知寶扇被騙,也連忙追趕悟空,他變成八戒模樣,又拿走了扇子。悟空十分懊惱,與牛魔王一場酣戰,牛魔王苦戰不勝,鐵扇公主終于答應借扇。火焰山烈火熄滅,林木返青,唐僧師徒又能夠前進了。
第18集 《掃塔辨奇冤》
祭賽國金光寺中,僧人們衣衫襤褸,滿面愁容,向唐僧師徒訴說一樁冤情:幾年前一陣血雨過后,寺中塔頂的舍利子佛寶無影無蹤。僧人們被罰受苦,沉冤難雪。為查失寶之因,唐僧虔誠地持帚與悟空進塔祭掃。至塔頂,悟空擒住一個小妖,得知佛寶被碧波潭萬圣老龍王作法至潭底。悟空攜八戒入潭,先禮后兵,與龍王之女乃圣公主及九頭蟲駙馬交戰。白龍馬化做少年,入潭尋見乃圣公主,設計騙回佛寶,金光寺頂佛寶重放光芒。
第19集 《誤入小雷音》
荊棘嶺上,八戒揮耙開路,師徒們艱難行進。入夜,唐僧被樹精攝入木仙庵內吟詩品茶,杏仙對唐僧一往情深,獻舞呈歌,唐僧不為所動。天明始得徒弟們相救,來到“小雷音寺”。唐僧虔誠拜入,不料寺中之佛卻是妖精幻化,將悟空扣入金缽,唐僧等束手被擒。在二十八星宿協助下,悟空方得脫身,與妖精交戰,卻被妖精收入寶袋之中……后經悟空請來彌勒佛,在西瓜田里設下巧計,終于擒住黃眉童妖。唐僧師徒得以繼續西行。
第20集 《孫猴巧行醫》
唐僧到朱紫國金殿倒換關文。悟空哄八戒到街前,見招醫黃榜,遂揭下暗塞入八戒懷中,悄悄離去。八戒甚窘,只得帶護榜官員們到會館請師兄解圍。悟空上殿,懸絲診脈,用奇藥醫好國王疾病,并詢知三年前國王的金圣娘娘被麒麟山賽太歲接去。于是尋至妖洞,幾經周折,在金圣娘娘協助下,盜得妖王施放火、煙、砂的三個紫金寶鈴,救出金圣娘娘。娘娘因有紫陽真人所賜護身棕衣,三年來才得保全自身。觀音菩薩前來,收走了失走的坐騎——化坐妖王的金毛獸,一場風波才告了結。
第21集 《錯墜盤絲洞》
唐僧獨自化齋,錯入七個蜘蛛精洞中,欲逃不能,被蛛絲纏住。悟空前去救援,見蛛女們去濯垢泉洗澡,不便下手打斗,只作法取走蛛女紗衣。八戒聞訊,趕至泉中,與蛛女們水中戰斗,不料也被蛛女用絲纏住。蛛女們明小妖抗抬唐僧,到黃花觀師兄家去蒸食。悟空等打死小妖,救下師父。師徒們前行,來到黃花觀。觀主正是蛛女們的道兄多目怪。他用毒茶加害唐僧師徒,被悟空識破。打斗中,多目怪施放金光,罩住悟空。悟空遁去。后受觀音指點,悟空去紫云山千花洞,請來黎山老母,才收伏多目怪——蜈蚣精及眾蛛女。
第22集 《四探無底洞》
唐僧命徒弟路救一位自稱被強盜掠入山中的女子,不料女子卻是妖精所變,在山寺中吃了兩個貪色的和尚,并使妖風把唐僧攝入險空山無底洞。悟空先后四探妖洞:先察知妖精欲與師父成親;再入洞變成紅杏誆妖吞下,逼她放了師父。不想妖精再次攝走唐僧。悟空三番入洞,探明妖精來歷,遂上天宮告狀,迫使玉帝派托塔李天王父子隨悟空入洞,終于擒住金鼻白毛老鼠精。
第23集 《傳藝玉華州》
玉華州國王下旨逐僧。唐僧師徒來到州境,扮成客商,住進小店。適逢三個太子領兵盤查,四人分別躲進米缸、衣箱、席筒、木柜內,被抬進宮去聽候發落。夜間,悟空用隱身術潛入宮中,作法把國王、王后、妃嬪、太監及滿朝文武頂上頭發全部剃光。國王受此教訓,自認排佛之過,禮遇唐僧師徒。三個太子拜悟空、八戒、沙僧為師,習學武藝,并連夜仿造鐵棒、釘耙、禪仗。不料黃獅精使妖風攝走三件兵器,準備召開“釘耙宴”。悟空、八戒、沙僧設計進入妖洞,奪回兵器。黃獅精請來竹節山盤桓洞九頭獅精率眾獅助戰,擒走國王、唐僧及三個太子。悟空請來太乙真人,收伏獅精,悟空等才得繼續傳教武藝。
第24集 《天竺收玉兔》
天竺國園中一個不明來歷女子的哭聲,引起了唐僧師徒的關注。天竺國公主騎象擇親,一箭射中唐僧之帽。國王為公主和唐僧舉行盛大婚禮。園中的女子在喜慶的樂聲中,欲投河自盡,被悟空暗中救起。悟空變作老奶奶,問明女子身世。她原是天竺國真公主,一年前在父王為他舉行的二十歲生日盛宴上,被黃風刮走。假公主正做著與唐僧結好的美夢,不期又一個公主前來爭婚。原來這是悟空所變,揭破了假公主的秘密。月宮嫦娥來到下界,收伏假公主——月宮搗藥的玉兔,真公主才得與父母團聚。
第25集 《波生極樂天 》
唐僧師徒過凌云渡,乘無底船,終達彼岸,得以脫胎換骨,來到靈山。佛祖命二尊者引他們到珍樓用齋,入寶閣選經。不料二尊者卻向他們索取“人事”。悟空不肯行賄,結果取來的竟是無字白精。他們重返靈山告狀,佛祖卻不責怪二尊者。師徒們只好把紫金缽盂送給尊者,才取得有字真經,并一一受封佛號。回返途中,重遇通天河老龜。老龜曾托唐僧向佛祖打問自己的歸宿,不想唐僧忘卻了此事。老龜一怒,沉下河去。師徒們掙扎著上了岸,又得八戒用耙撈上經包,在石上晾曬經文,不料不少經頁沾在了石上……師徒們經歷八十一難,終于取得真經,回返東土,普濟眾生。久已盼望的唐王君臣,正在殷殷迎接師徒四人。
《西游記》故事梗概
《西游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西游記》全書一百回,從大的結構上看,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寫了孫悟空出世、拜師、大鬧天宮,這是全書最精彩的章節,熱鬧非凡,孫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頓折騰,將他的反抗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寫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寫唐僧西天取經,路上先后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個徒弟,并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
西游記主要故事情節概括短文
(1)《險渡通天河》
唐僧師徒來至通天河畔陳家莊,得知有妖怪靈感大王。每年一度祭祀,要吃童男童女。悟空、八戒為救陳家莊百姓之苦,變作小兒女,打敗了妖怪。
妖怪用魚女所獻之計,作法使夏日滿天飛雪,凍結了通天河。唐僧取經心切,踏冰渡河,沉入水底。
(2)《師徒生二心》
妖怪得到唐僧,大喜。欲與魚女成婚,用唐僧作為婚宴。
悟空、八戒幾番營救師父,皆未能勝過妖怪,只得求助南海觀音。觀音手挽魚籃,收了魚精。
唐僧師徒上路,過河時,老黿自愿前來馱送,并請唐僧向如來詢問自己何時方能轉為人身,唐僧允諾。
西行途中,悟空打死強盜,唐僧怒其傷害生靈,責備悟空,悟空心中不平。 唐僧四人借宿于強盜之家。夜間,悟空見強盜殺妻,欲除之,又懼唐僧,姑隱忍不發。
(3)《真假美猴王》
次日,強盜追殺唐僧等,悟空忍無可忍,殺卻眾盜。唐僧大怒,又將悟空趕走。 六耳獼猴乘機變作悟空,打傷唐僧,搶走行李。
沙僧尋至花果山,見假猴王交出了假師徒四人,宣稱要自去西天取經。沙僧大怒,打死假沙僧,但又被假悟空打敗。
沙僧無奈,去落伽山觀音處狀告悟空,卻見悟空正在觀音蓮臺前訴苦。二人釋疑,同去花果山找假猴王較量。
二猴難辨真假,去觀世音處求助。
(4)《受阻獅駝嶺》
真假猴王打得天昏地暗,難分勝負。二人上天入地,找眾神靈辯別真假,皆無結
果。直到西天如來處,真相方才大白。悟空打死假猴王,六耳獼猴從此絕種。 觀音引領悟空至唐僧處,令師徒和好,勿再生二心。
八百里獅駝嶺上,有幾個魔頭為害,一為青獅,二為白象,三為大鵬。孔雀公主對他們所為甚為不滿。大鵬卻暗戀著孔雀公主。
唐僧師徒行至獅駝嶺,公主幻化人形,警告唐僧。卻見唐僧儀容瀟灑,芳心為之所動。
悟空變化小妖前去探路,打入了妖怪洞府。
(5)《遇仙孔雀臺》
悟空與青獅斗法,唐僧卻被孔雀公主掠去。
悟空以為師父被妖怪捉去,與青獅、白象苦斗,打破了陰陽寶瓶,鉆進了妖怪肚中……
唐僧被孔雀公主掠入了孔雀臺中。公主愿與唐僧結百年之好,唐僧不為所動。卻勸公主珍惜千年修行之身。公主惱怒,將唐僧迷倒,欲強生成婚。卻被大鵬一起捉入了獅駝嶺。
悟空打敗了青獅、白象,驅趕著他們去獅駝嶺尋大鵬討要師父。
(6)《如來收大鵬》
悟空等到了獅駝嶺,不但沒有找到師父,反被大鵬一并捉去。三個魔頭歡慶勝利,大鵬逼迫孔雀公主成婚。
悟空為救師父,幾番苦斗,還是勝不了大鵬。惱怒之際,去西天找如來講理,如來親自將大鵬收走。
黑水河畔,黑水滔滔,妖怪變化梢翁,渡唐僧過河。半途,將唐僧與八戒攝入河底。
(7)《情斷黑水河》
沙僧入河與妖怪相斗,被妖怪使法打敗。
妖怪所霸占的黑水河公主,甚為憐憫唐僧,暗地設計相救。
悟空得黑水河神指點,去尋西海龍王,遇見妖怪派來請龍王赴宴的魚精。悟空奪
來請貼,方知妖怪是西海龍王的外甥鼉龍。悟空大鬧龍宮。龍王連忙派摩昂太子前去收伏。鼉龍不聽太子勸告,二人一番惡斗。
黑水河公主偷偷將唐僧救出,并示愛慕之意。唐僧婉言相拒,公主深為傷懷。 太子捉住了鼉龍,唐僧師徒又上征途。
悟空化齋去,八戒不聽悟空警告,闖入妖怪洞府。八戒偷了妖怪錦衣,以為得了便宜。
(8)《收伏青牛怪》
唐僧制止八戒,不得偷人衣服,正爭執時,三人都被妖怪捉住,關入洞中。 悟空化齋回來,為救唐僧,與妖怪苦戰,妖怪有一寶圈,將悟空金箍棒套去。悟空上天尋找妖怪來歷,不得結果。于是悟空搬請救兵,諸多神靈紛紛下界相助,各使神通,但都被妖怪使寶圈將寶貝套去。
(9)《祈雨鳳仙郡》
八戒在洞中屢次得罪妖怪。妖怪惱怒,欲將八戒犒勞小妖。正要入鍋時,悟空搬來妖怪的主人——太上老君,收伏了私自下界的青牛。
鳳仙郡連年大旱,郡王張榜征法師求雨。唐僧四人路過,悟空應郡王所求,至凌霄寶殿找玉帝賜雨。玉帝不允,因鳳仙郡王曾犯下三件罪過,玉帝于批香殿中立了米山、面山等,聲言郡王若不改過,米山、面山不倒塌,決不賜雨。
悟空回郡,查明原委,痛斥郡王,令其改過向善。
(10)《大鬧披香殿》
郡王痛改前非,送還了農家女兒。悟空又上天去,卻見米山、面山依然如故。 悟空大怒,以為郡王有所隱瞞,郡王不知所措。悟空查訪,不見郡王劣跡,又怒玉帝不該殃及百姓,與八戒上了披香殿,鬧得玉帝不得安生,玉帝這才說出惱怒郡王的原委,原來是錯怪了。
米山、面山倒塌,鳳仙郡中甘霖普降。
七絕山下,有一條成精蟒蛇作怪,常弄黑風刮走村民,陀螺莊中家家遭殃。
(11)《絕域變通途》
唐僧師徒來到莊中,見村民驚恐萬狀,甚為不忍。悟空有心為陀螺莊除妖,正與八戒打聽妖怪來歷,妖怪駕著妖風來到。悟空上前與妖怪較量,妖怪卒不及防,逃回洞中。
妖怪得知唐僧來到,大喜,欲吃唐僧肉,以得長生。
陀螺莊上村民知道悟空除妖,皆大歡喜,奉唐僧如神明。
妖怪幾次變化來莊,想捉唐僧,但不得機會。
悟空與八戒到山中尋找妖怪洞穴,女妖卻乘機下手想將唐僧弄黑風刮走,幸沙僧警覺,打傷妖怪,奪回唐僧。
(12)《淚灑隱霧山》
隱霧山上樵子夫妻,每日上山砍柴為生。樵子妻貌美,為山中妖怪垂涎,將樵子夫妻掠入洞中,逼令相從。樵子妻堅拒。妖怪怒,將二人關在洞中。
唐僧師徒路過。悟空捉弄八戒,八戒誤入妖怪洞口,與看門小妖打斗一番,驚動了妖怪。
妖怪使用“分瓣梅花計”,調開了悟空三人,搶去了唐僧。
悟空發現中計,忙與八戒等打向妖怪洞門,討要師父。
妖怪懼怕悟空,但又不舍唐僧,無計之時,小妖頭兒獻計,將假人頭拋出。八戒、沙僧以為唐僧已被吃掉,傷心痛哭。小妖看到,報告妖怪,妖怪大喜,以為得計。但悟空發現破綻。
悟空將計就計,變化進入妖怪洞中,但不知唐僧被妖怪藏于何處。樵子妻聽從悟空,徉為順從妖怪,引領悟空到唐僧處。
悟空救出樵子夫妻,八戒放火燒了妖怪洞府。
(13)《救難小兒城》
比丘國中家家懸掛鵝籠,籠中盡裝小兒。悟空探明緣故,知是國王無道,寵幸美后,聽信國丈妖言:服用長生不老補藥,要用小兒心肝作藥引。
悟空尊唐僧之命救出眾小兒,又施巧計查出“國太”真相:原來是太極仙翁的白鹿下界作祟。當面斗法后,國丈挾美后狼狽而逃。悟空尋至山中,找到白鹿洞穴,
正欲絕滅之,南極仙翁親來阻止悟空,收回白鹿。
(14)《緝盜菩提域》
菩提域已近西天圣地,家家樂善好施。唐僧四眾來此,寇員外盛情款待,留住多日。員外妻見唐僧英俊,心生邪念,屢次挑逗。唐僧如芒在背,又急于上路取經,于是堅辭。員外挽留不住,只得送行。
臨行時,員外贈給唐僧許多銀兩,唐僧婉辭不收,急于上路。
盜賊見員外殷富,夜盜財物,并踢死員外。
員外妻惱恨唐僧,狀告官府,嫁禍唐僧。
(15)《還魂寇善人》
悟空截下強盜奪去的財物,認得是員外家的,欲送還員外,不想被趕來追捕的官兵抓獲。
唐僧冤情難辯,悟空弄神通,明辯了真相,捉住真兇,并去地藏王處討還員外魂魄,使其死而復生。
上元之夜,金平府大放花燈。唐僧師徒應賜慈云寺方丈之約流連玩賞。
(16)《觀燈金平府》
一陣黑風中,妖怪攝走了唐僧。
悟空尋師至山中,得功曹報信,知唐僧困陷青龍山玄英洞。
洞中三個犀牛怪,喜得唐僧,正待享用之際,悟空找上門來。打斗幾番,悟空寡不敵眾。于是隱身潛入洞中,正要救出唐僧,不想被妖怪發覺,悟空只身逃出。 悟空為救師父,與妖怪斗法,不敵妖怪,反被妖怪將八戒、沙僧捉去。悟空無奈,上天請來四木禽星下界,收伏了妖怪。
妖怪負傷逃到西海,得公主保護,但又對公主起了歹心。正好悟空殺回,妖怪欲逃不及,被悟空打死。
西游記中的故事 2
1、大圣大鬧蟠桃宴:悟空管理蟠桃園,監守自盜,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2、大鬧天宮: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后,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
3、偷吃人參果:唐僧師徒路過萬壽山五莊觀,借宿觀內,觀主鎮元大仙外出聽經,囑咐童兒以人參果款待唐僧,唐僧見果害怕不敢吃,兩童子就吃了,八戒恰巧窺見,就慫恿孫悟空到后園偷果,悟空偷得三枚人參果,與兩個師弟分吃。
4、計收豬八戒:高老漢夫婦招贅悟能為女婿,酒宴上,悟能酒醉現出真面目,嚇到了大家,悟能只能將高小姐鎖在后花園,不許她與父母家人見面,悟空與師父來莊投宿,悟空使用巧計,弄清了豬悟能的來歷,經觀音點化,唐僧收他為徒,給他取名豬八戒。
5、車遲國斗法:唐僧在車遲國要趨朝換文西行,國師不許,提出斗法,經過祈雨,下油鍋,砍頭三次斗法之后,三國師都死于非命,現出原形。
6、真假美猴王:唐僧因悟空打死強盜把他攆走,六耳獼猴精趁機變作悟空模樣,打傷唐僧,搶走行李關文,悟空跟沙僧回去驗真,經過在多路神仙辨別,仍分辨不出,最后還是如來識破假猴。
7、降服黑熊怪: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請貼,變為老住持赴會。
8、三打白骨精:白骨夫人一心想吃唐僧肉,于是三次分別變化為村姑、老婦、和老翁,打動唐僧的'憐憫之心,唐僧果真上了白骨精變化的當,但三次均被孫悟空識破,金箍棒打“死”,唐僧認為孫悟空濫殺無辜,決心趕走悟空。
9、金公施法滅妖邪:八戒將妖洞之門筑破,妖怪拋出樹根做成的唐僧頭,被悟空識破。又拋出真人頭,騙過三徒,悟空、八戒決心報仇,屯那怪相戰,悟突變成瞌睡蟲,使眾妖睡倒,又去后園解下師父再次入洞將怪綁出,八戒一耙將其筑死,原來是一豹精。
10、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一調芭蕉扇前方火焰山擋路,悟空向牛魔王妻羅剎女借扇,悟空得到定風丹再到索戰,被扇不動;接著變成蟲子入洞,飛到茶水中,被羅剎女飲下肚,在腹內翻騰,羅剎女只得將扇借給悟空,悟空扇火不息,方知假扇。
【西游記中的故事】相關文章:
剪紙中的故事11-01
剪紙中的故事11-11
成長中的故事09-08
成長中的故事08-12
西游記故事燈謎02-07
西游記中好詞好句08-15
西游記中的好詞好句05-17
西游記沙和尚的故事睡前故事07-23
我成長中的故事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