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五金購銷合同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短命二郎阮小五
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一起來深入探討老馬識途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發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也留下了很多的成語,其中齊桓公就有不少的成語典故流傳后世,其中比較有名的有老馬識途、管鮑之交、一鼓作氣、風牛馬不相及等等,這里就介紹一下其中的幾個故事。
據說當時齊桓公為了建立霸業就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一方面保持對于周王室的敬重,一方面互相扶持對抗外族,而就在齊桓公提出這一口號不久,遠在北方的山戎就跳出來攻打燕國,當時山戎部落活躍在周朝北方,而燕國就深受其害。在收到燕國的支援請求之后,齊桓公就領兵幫助燕國(話說當時雖然諸國之間內斗不休,但是碰上外族入侵的時候倒是少有拖后腿的。)
齊軍的強大遠不是山戎可以抵擋的,一路打過去很快就擊敗了山戎部隊,甚至還反攻,滅掉了山戎中的令支國,之后一路進發打倒了孤竹國,但是因為地形復雜,有很多山丘,所以齊桓王等人在一個山谷之中迷路了,連著幾隊斥候出去都沒有什么成果,軍隊的補給出了巨大的問題,如果再找不到出路可能會死在這里。就在這個時候管仲苦思冥想,對齊桓公說:“這兒的老馬肯定認識路,我們讓老馬來帶路肯定能出去。”果不其然,在幾匹老馬的帶領下,齊軍很快就出去了,找到了孤竹國,消滅了孤竹國,從此以后老馬識途的.故事也就流傳了開來。
還有比如管鮑之交,用來形容兩個人相知相識交情深厚,當時如果不是鮑叔牙的力薦,管仲或許就死在了齊桓公的手上,也就不會有日后的春秋霸主了。
齊桓公逐白鹿發生什么故事
一般來說,小說電視劇里面的主人公就能夠經常碰到老爺爺來指點他們,齊桓公也就像是主角一樣,經常在外面碰上老人家,比如他追一只鹿遇到一個“愚公”的老人指點了他應該整頓吏治,這次出去又是追一只鹿,又碰著了一個老人。
話說這一天齊桓公趁著天氣好出去打獵,遇上一只白鹿,就一直追著去,追到了麥丘,看到了一個滿頭白發的老人家,齊桓公看到老人家就問:“老人家多大了啊?”那人回答說:“83了。”在那個時代83歲很長壽了,于是齊桓公感嘆道真長壽啊。于是就和老人家坐下來喝喝酒什么的,喝著喝著,齊桓公說:“老人家您祝福我一下吧。”于是老人家用自己的方式祝福齊桓公,第一句是“讓我的國君更加長壽,金銀都不足為貴,只有百姓更加珍貴。”齊桓公聽了覺得說的很有道理就讓老人話再說一句。
老人家接著說:“讓我的國君能夠好學且不恥下問,手下都是賢者能臣。”齊桓公覺得這個老人家肯定是來指點自己的就說再來一句,于是老人家又說了:“希望百姓能夠不得罪君王,君王也不得罪百姓。”齊桓公覺得這句話說得不如前兩句有水平,就請老人家換一句,但是老人家哭著說:“這句話比前兩句更加重要呢。百姓得罪了君王,還有為他開脫的,君王得罪了百姓現在都沒有為他們辯解的啊。”聽到老人家這么情真意切的話,齊桓公覺得自己能夠碰上這么一個智者,真是天大的福氣,于是舉薦他為官,而齊桓公能夠稱霸天下,不只是因為管仲,也是因為這次的遭遇啊。
齊桓公為什么會吃人
自古以來吃人肉就是一種屢見不鮮的事情,很多混亂年代里百姓們都有易子而食的事情,而在軍隊戰爭中這種吃人肉作為軍糧的事情也數不勝數,就連岳飛這樣的民族英雄都寫過“壯士饑餐胡虜肉”的經典詩句。而早在春秋時期,齊桓公就有過吃人肉的記載。
齊桓公作為春秋五霸之首,一直位高權重,可以說當時能夠有的奇珍美味他都吃過,有一次他開玩笑地對自己的廚師易牙說:“寡人這一輩子什么都吃過了,就是沒有吃過人肉啊。”本來只是一句玩笑話,齊桓公也只是說說而已,但是易牙是一個小人,對于權勢的追求,讓他把這句話當真了,回家之后殺了自己3歲的小兒子,蒸成肉餅給齊桓公吃。“虎毒尚且還不食子”而易牙竟然下得了手直接殺了自己的兒子,還親手做成了肉餅給人吃,簡直就是禽獸不如。
那么齊桓公既然吃了人肉,他又是什么感覺呢?其實當時齊桓公知道自己吃的是人肉的時候,心里也是非常不舒服的,畢竟身為一種高智慧的文明物種,人類對于吃同類這種事情相當排斥,但是得知這是易牙殺了自己的兒子,親手做給自己吃,希望能夠保佑齊桓公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他就被感動了,覺得易牙愛自己勝過了愛他的兒子,所以齊桓公對于易牙更加寵愛。但是其實試想一個人能夠殺死自己的兒子來取悅君王,那么君王還有什么能夠給他的東西呢?還有什么東西回報給他超過他的兒子呢?
齊桓公改革了哪些政策
眾所周知,齊桓公在上位之后任用管仲,改革齊國的各項制度,使得齊國國力大增,最后才成功的成為了當世霸主,那么當時齊桓公時期的改革到底是哪些方面呢?接下來小編我就為大家系統的介紹一下齊桓公的改革。
首先齊桓公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政治優勢,畢竟祖上是姜太公,名聲赫赫,通過自己的政治地位,大力發展當時的齊國軍隊,實行民軍制度,平時不打仗的時候就是務農的老百姓,到了要打仗的時候就可以出征,這樣既可以很好的解決國家的軍事壓力,同時也可以保證農業的發展,同時一個地方的農民都編在一起,保證了士兵之間的熟悉,有利于增強戰斗力,之后齊桓公還通過頻繁的軍事訓練增強軍隊的作戰能力,同時經常以“周禮”為借口,以“周天子”為幌子,發動戰爭,在經過多次戰爭之后,齊國的兵力得到血與火的洗禮越發強大,建立起了三軍的編制。
除了在軍事上之外,在經濟上齊桓公也積極變革,他實行“相地而衰征”通過把土地按照土質的好壞分類,來區別的征收賦稅,改變了一直以來井田制的土地形式,并且承認土地私有的合法性,積極鼓勵老百姓自己種植。同時減少賦稅,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寬裕,讓老百姓多生幾個孩子,增加了齊國的人口,這對于人口就是財富的古代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推行準平政策,縮小貧富差距,也保證了農民的生活。
齊桓公的兒子奪位大戰揭秘
齊桓公雖然大半生英明神武,帶著齊國走到了中原的巔峰,但是到了晚年,晚景比較凄涼,不只是被手下人囚禁,他的那些個兒子也沒有一個靠得住的,沒有一個去看看他們可憐的老父親,任齊桓公餓死在了宮廷中,那么齊桓公的兒子們都是些什么樣的人呢?
齊桓公一生總共有過好幾個夫人,但是這幾個夫人都沒有兒子,所以說齊桓公并沒有嫡子,根據當時“立嫡不立庶,立賢不立長”的習慣,最后齊桓公選擇了公子昭為繼承人,但是晚年的時候齊桓公寵信小人,而且對于公子無虧的母親也非常寵愛,所以讓那些小人蠢蠢欲動。齊桓公病重被一干小人囚禁的時候,各個公子都忙著爭權奪利,所以沒有顧著齊桓公,任由齊桓公死在了一個角落里。
在齊桓公死后,易牙等奸臣扶持公子無虧,對抗公子昭,公子昭不得不遠走宋國,但是公子無虧畢竟不是太子,沒有繼承的權利,于是在公子商人的帶領下,其他的諸位公子一起討伐公子無虧,諸人大戰,其中公子雍勢單力孤就逃到了秦國,受到了秦王的重用,融入了秦國生活。在齊國內部爭斗不休的時候,公子昭得到了宋國的幫助,聯合了諸國軍隊一起討伐公子無虧,在眾多諸侯聯軍的幫助下,公子昭成功的擊敗了公子無虧,成為了齊孝公,但是之后宋國撤軍,公子商人聯合了公子潘、公子元等人再次攻打齊孝公,齊孝公不得不再次逃到宋國請求宋國的幫助。后來齊孝公在位不過10年就去世了,之后公子商人殺害了其他人登基為齊懿公,但是沒幾年就因為暴虐無道被殺了,于是齊國再次招來了當時遠走衛國的公子元,是為齊惠公,等到齊惠公死后,齊桓公的兒子們的奪位過程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短命二郎阮小五】相關文章:
短命的席夢思散文05-21
最短命的魔術表演03-30
快短命的名人故事08-25
以短命裙子為主題的散文04-12
格斗小五的旅程11-21
小五星花03-15
小五星花04-07
小五的婚事-故事散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