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義務教育國學經(jīng)典誦讀篇目
學習國學,必須要從經(jīng)典篇目開始。在誦讀經(jīng)典篇目的過程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經(jīng)典誦讀篇目匯總,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幼兒園階段
(一)國學經(jīng)典:
注音版的《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
(二)人文成都專題誦讀
(三)簡要說明:
"三百千"及"人文成都專題"所選的詩文,要求以普通話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讓孩子從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記憶,準確地誦讀,獲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規(guī)范的語言訓練,對祖國對家鄉(xiāng)有基本的感性的認識和愛。
二 小 學 階 段
小學一二年級:
(一)國學經(jīng)典:
有計劃地誦讀完注音版的《弟子規(guī)》
有計劃地復習誦讀注音版的《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
(二)古典詩詞:
《詠鵝》、《草》、《靜夜思》、《春曉》、《清明》、《一去二三里》、《憫農》(其一)、《江上漁者》、《江南》(漢樂府)、《江南好》(詞)、《風》、《詠柳》、《望廬山瀑布》、《登鸛雀樓》、《村居》、《憫農》(其二)《游子吟》、《游園不值》、《楓橋夜泊》、《春日》、《回鄉(xiāng)偶書》、《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長歌行》(漢樂府)。
(三)人文成都專題誦讀
(四)簡要說明:
有序重復,循序漸進,要鞏固幼兒階段誦讀成果和強化其記憶的基礎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規(guī)》的誦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漸悟詞義句義,但不講解,不分析。古典詩詞的誦讀要特別注意"口誦心惟",要學生能背誦,還能夠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則指導學生誦讀。"人文成都專題誦讀"中成都名勝聯(lián)的誦讀,不僅要讓學生背,還要讓其實地地去走走、議議。
小學三四年級:
(一)國學經(jīng)典:
有計劃地誦讀完注釋版的《弟子規(guī)》的誦讀理解。
有計劃地誦讀完成校訂版的《朱子童蒙須知》
有計劃地誦讀完成校訂版的《對韻歌》
(二)古典詩詞:
《江雪》、《憶江南》、《絕句—遲日江山麗》、《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驚風》、《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早發(fā)白帝城》、《九月九憶山東兄弟》、《滁州西澗》、《尋隱者不遇》、《題西林壁》、《夏日絕句》、《望天門山》、《秋浦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樂游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七步詩》、《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題臨安邸》、《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芙蓉樓送辛漸》、《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鹿柴》、《贈汪倫》、《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劉克莊 "片片蝶衣輕"、浪淘沙【南唐】李煜"簾外雨"、虞美人·聽雨【宋】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 魂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
(三)人文成都專題誦讀
(四)簡要說明:
有序重復,循序漸進,要鞏固一二年級誦讀成果和強化其記憶的基礎上,完成注釋版的《弟子規(guī)》的誦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通曉其義,可以適當講解,適當討論。古典詩詞的誦讀要特別注意"口誦心惟",要學生能背誦,還能夠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則指導學生誦讀。"人文成都專題誦讀"中成都歷史名人詩詞的誦讀,不僅要讓學生背,還要應當講講他們在文化上的`成就,他們的一些動人的故事。比如,我們誦讀了諸葛亮的《誡子書》,就可以講講有關的故事。
小學五六年級:
(一)國學經(jīng)典:
有計劃地誦讀完成《弟子規(guī)》、注音版的《孝經(jīng)》
有計劃地完成《顏氏家訓·風操第六》、《顏氏家訓·勉學第八》
(二)古典詩詞: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竹枝詞》、《泊船瓜洲》、《望湖樓醉書》、《春江晚景》、《題西林壁》、《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贈花卿》、《示兒》、《石灰吟》、《竹石》、《過零丁洋》、《黃鶴樓》、《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天凈沙——秋思》、《漁歌子》、《獨坐敬亭山》、《春望》、《別董大》、《竹里館》、《春夜喜雨》、《烏衣巷》、《望岳》(杜甫)、《觀書有感》(朱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滿江紅》、《如夢令》(李清照)、《念奴嬌o赤壁懷古》、《關雎》(詩經(jīng))、漁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江城子·密州出獵【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鷓鴣天·西都作【宋】朱敦儒 、揚州慢·【宋】姜夔 、酹江月·和友驛中言別【宋】文天祥"乾坤能大"、臨江仙·夜登小樓記洛中舊游【宋】陳與義"憶昔午橋橋上飲"。
(三)人文成都專題誦讀
(四)簡要說明:
有序重復,循序漸進,要鞏固三四年級誦讀成果和強化其記憶的基礎上,完成注音版的《孝經(jīng)》的誦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通曉其義,可以適當講解,適當討論。古典詩詞的誦讀要特別注意"口誦心惟",要學生能背誦,還能夠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則指導學生誦讀。"人文成都專題誦讀"中成都歷史名人詩詞的誦讀,不僅要讓學生背,還要應當講講他們在文化上的成就,他們的一些動人的故事。
七年級(上)
我就是我《小松》(唐·杜荀鶴)《竹》(梁·劉孝先)《梅花》(北宋·王安石)《橘頌》(屈原)
感受自然《春日》(南朝梁·蕭繹)《夏日》(北宋·張耒)《秋日》(南朝梁·鮑泉)《冬》(明·康海)
探索月球的奧秘《夜月》(唐·劉方平)《望洞庭》(唐·劉禹錫)《霜月》(唐·李商隱)《嫦娥》(明·邊貢)
我愛我家《人日思歸》(南北朝·薛道衡)《秋思》(唐·張籍)《邯鄲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京師得家書》(明·袁凱)
七年級(下)
成長的煩惱 《示子侄》(《王夫之集》節(jié)選)《曾國藩家書》(節(jié)選)
黃河,母親河《浪淘沙》(唐·劉禹錫)《黃河八韻寄呈圣俞》(宋·歐陽修)《黃河》(宋·王安石)《過黃河》(明·李東陽)
戲曲大舞臺京劇 空城計“我正在城樓觀山景”;河南豫劇 花木蘭“誰說女子不如男兒”;越劇“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黃梅戲 女駙馬“誰料皇榜中狀元”;河北梆子“大登殿”
馬的世界《房兵曹胡馬》(唐·杜甫)《紫騮馬》(唐·李白)《驄馬》(唐·沈佺期)《馬詩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賀)
八年級(上)
讓世界充滿愛《上邪》(漢樂府民歌)《月夜憶舍弟》(唐·杜甫)《長相思》(清·納蘭性德)
說不盡的橋《寄樂天》(唐·元稹)《靈汜橋》(唐·李紳)《還珠橋》(北宋·華鎮(zhèn))《五云橋》(南宋·陸游)
蓮文化的魅力《蓮花》(唐·郭震)《鄂州南樓書事》(北宋·黃庭堅)《湖上寓居雜詠》(南宋·姜夔)《臨平道中》(北宋·道潛)
(百花爭艷)《梅花》(北宋·林逋)《蘭花》(明·薛網(wǎng))《菊花》(唐·元稹)《北陂杏花》(北宋·王安石)《海棠》(北宋·蘇軾)《桃花溪》(唐·張旭)
八年級(下)
獻給母親的歌《墨萱圖》(元·王冕)《歲末到家》(清·蔣士銓)《別老母》(清·黃仲則)《勸報親思篇》(《中國古代童蒙讀物大全》)
尋覓春天的足跡《春雪》《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池上絮》《晚春》(唐·韓愈)
到民間采風去《田家元日》(唐·孟浩然)《詩曰》(宋·姜白石)《清明》(宋·王禹俏)《端午》(唐文秀)《古詩十九首之一(迢迢牽牛星)》《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劉禹錫)《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背起行囊走四方《嵩山采菖蒲者》《游泰山六首“日觀東北傾”》《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與諸公送陳郎將歸衡陽》(唐·李白)
九年級(上)
雨的訴說《臨安春雨初霽》(南宋·陸游)《有美堂暴雨》(北宋·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北宋·蘇軾)《咸陽城東樓》(唐·許渾)《微雨夜行》《唐·白居易》
青春隨想《勸學》(唐·孟郊)《送友人》(唐·杜牧)《為人題》(唐·鄭谷)《游南亭》(南北朝·謝靈運)
好讀書,讀好書《勸學》(唐·顏真卿)《書院》(宋·劉過)《讀書》(宋·陸九淵)《勸學詩》(唐·韓愈)
(四大名著中的詩)《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開篇詞;《紅樓夢》詩詞選
九年級(下)
腳踏一方土《少年中國說》(梁啟超)
我所了解的孔孟 孔子名言;孟子名言
(莊子寓言)朝三暮四 ;邯鄲學步 ;東施效顰;涸轍之鮒;望洋興嘆……
(大海,我的故鄉(xiāng))《觀滄海》(曹操)《春日望海》(李世民)《望月懷遠》(唐·張九齡)《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在教學中提高學生誦讀技巧
1、培養(yǎng)濃厚興趣,激發(fā)求知欲
古詩文誦讀教學最突出的一點,是通過誦讀來讀出作品所傳達的情,所闡述的理。這里,因為誦讀作品本身內容的博大精深,表現(xiàn)風格的多姿多彩,表現(xiàn)手法的精妙絕倫,吟誦品味之中,學生自然會被作者所抒發(fā)的真情、所揭示的哲理深深觸動,自然會被作品高超的藝術手法而驚嘆折服,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語文的強烈興趣,體會到語文學習原來是如此的奇妙而精彩。如《琵琶行》、《歸去來兮辭》、《游褒禪山記》的誦讀教學,學生無不為誦讀所營造的意境、傳達的情感哲理所震撼,無不為誦讀教學那課堂上自己有創(chuàng)造性誦讀表演而喜悅,無不為課堂上可以自由地暢所欲言發(fā)表見解進行賞析爭論而驚嘆,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語文課竟是如此迷人、如此美妙,誦讀教學引入的竟是如此奇妙的一個天地,由此產生高漲的熱情與濃厚的興趣,引發(fā)迫切學習的強烈愿望,激發(fā)學生更旺盛的求知欲,在課堂上進行探究學習。
2、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正因為古詩文教學要通過誦讀來傳達作品的精神,而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思想、情感等因誦讀者的生活閱歷、知識經(jīng)驗等方面的相異會有不同理解,而且許多作品本身存在理解的多義性,這些都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誦讀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這里,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fā),他們可以依據(jù)誦讀教學所提供的作品作藍本,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作品基調的把握、情感的控制、聲音高低快慢輕重的處理,靈活地加以運用,展示出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創(chuàng)作品。像《歸去來兮辭》、《兵車行》、《蜀道難》等的誦讀由于學生的富有個性特色的演繹而顯得精彩紛呈。這個過程是學生的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生又充分調動起了自身的文化、生活、思想素養(yǎng)進行盡情的演繹,更富其創(chuàng)造性。而這積極參與的創(chuàng)造性的二度創(chuàng)作,又正是文學作品所夢寐以求的實現(xiàn)讀者參與感知的最高境界,而誦讀教學在學生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得以發(fā)揮的同時實現(xiàn)了這個目標。
3、激發(fā)學生潛能,開發(fā)學生智力
誦讀教學在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激蕩之后,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還在于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鑒賞評析,進行理性的思考。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誦讀教學采用積極開放的形式,以民主的方法,讓學生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進行質疑解疑。在這樣的課堂上,由于寬松的環(huán)境和放松的心境,加上教師的不斷鼓勵,師生間平等對話,學生愿意發(fā)表見解和主張、敢于發(fā)表見解和主張,學生潛在的能力就得到施展,才能得以發(fā)揮。《琵琶行》鑒賞時,學生對詩中小到詞語、大到景物描寫及人物形象等理解的或不理解的問題紛紛拿來進行交流,同意的、不同意的競相發(fā)言,在你來我往的爭論中,問題一一得以化解。學生因爭辯思維變得活躍、變得條理清晰,因爭辯而變得善于以理服人,因爭辯而變得多思勤思、考慮全面不偏頗,因爭辯而變得敏感靈活,從而使思維得以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得以提高,智能也得以開發(fā)。
4、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誦讀教學所吟誦的千古美文是我國古代最優(yōu)秀最杰出的文化,吟誦鑒賞之中,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美德、優(yōu)秀的品質時時激蕩著學生、滋養(yǎng)著學生的心靈,陶冶著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的的精神得以凈化,道德得以規(guī)范,品質得以高尚。與此同時,誦讀教學又以學生自己的理解而創(chuàng)造性地演繹作品抒寫的豐富復雜的情懷,學生在與作品作者同悲歡共喜樂中,這些千古不朽之作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操。
而誦讀演繹之后對作品的的鑒賞,一方面鑒賞評判本身,要介入學生對作品真善美、假惡丑的判斷,由此不斷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學生在明辨是非曲直中身心得以健康發(fā)展。另一方面,誦讀教學所營造的既讓學生民主地大膽地發(fā)表見解,又互助合作地互相探索的做法,也使學生有主見、不隨波逐流,又能團結協(xié)作的人格的形成有了可能。
【九年義務教育國學經(jīng)典誦讀篇目】相關文章:
國學經(jīng)典誦讀篇目(詩文篇)01-14
值得收藏的國學篇目經(jīng)典名句08-24
《陳涉世家》經(jīng)典國學篇目07-25
國學經(jīng)典篇目寫景的古詩摘錄08-18
國學經(jīng)典篇目之詠史懷古詩07-25
國學常識之杜甫經(jīng)典篇目08-01
讀《國學經(jīng)典誦讀》有感04-13
國學經(jīng)典誦讀活動總結01-14
《岳陽樓記》經(jīng)典國學篇目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