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儒家”為何叫做“儒家”

時間:2021-08-15 10:59:48 國學常識 我要投稿

“儒家”為何叫做“儒家”

  導語: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的名字究竟是怎么來的呢?其中中國的'正宗思想——儒家思想的名字又有什么意義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首先提出“儒”為“濡潤”說的是東漢儒學大師鄭玄。其注《禮記·儒行》中說:“‘儒’之言‘優’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

  這里先說“‘儒’之言‘優’也,‘柔’也”,又說“‘儒’者,‘濡’也”,二說是統一的,還是矛盾的?

  先看“‘儒’者,‘濡’也”一說。歷代采用、贊同此說的不乏其人。南朝梁代儒家學者皇侃在為《論語·雍也》“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作疏時說:“‘儒’者,‘濡’也。夫習學事文則濡潤身中,故謂久習者為儒也。”這里首先重申了“‘儒’者,‘濡’也”,繼而闡述其道理,這就說明:“儒”之所以得名于“濡”,是因為“濡潤”,即“習學事文”而受到滋潤、潤澤,“故謂久習者為‘儒’也”。唐代的經學大師孔穎達在為《禮記·儒行》作疏時說:“案鄭《目錄》云:‘名曰《儒行》者,以其記有道德者所行也”,下面就是“’儒‘之言……”。鄭玄的話,全靠孔穎達的引用才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北宋經學家邢昺在為《論語·雍也》“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作疏時說:“言人博學先王之道以潤其身者皆謂之‘儒’。”這里說明“儒”的得名是因為“人博學先王之道以潤其身”。宋元之際的史學家胡三省在為《資治通鑒·秦紀二》“召集魯儒生七十人”作注時說:“‘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這也是重申鄭玄的觀點。清代經學大師段玉裁在為《說文·人部》“儒,柔也”作注、孫詒讓在為《周禮·天官·大宰》“四曰儒以道得民”正義時,都引用了鄭玄的話。

  其次,從字音來說,“儒、濡”二字不僅現在同音,古代也同音,古今語音完全相同。所以,現代學者郭沫若在為《管子·宙合》“涅儒”集校時引清代洪頤煊云:“‘儒’、‘濡’古字通用。”

  第三,從字形來看,“儒、濡”二字都以“需”為聲符,它們又與“需”有什么關系呢?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而”下說:“即今所用‘濡濕’字。”近人馬敘倫《說文解字六書疏證》卷二十二“需”下說:“此‘濡’之初文。”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以“需”為“濡”的本字,訓為齋戒沐浴之義。

  第四,從儒者的品德來看,溫和潤澤如玉。《禮記·聘義》:“子貢問于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碈(mn,同“珉”,像玉的石頭)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碈之多與?’孔子曰:‘非為碈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第五,從儒者的行為來看,謙恭禮讓。

  儒者謙恭禮讓,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優柔,這也就是鄭玄所說“‘儒’之言‘優’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的緣由。這樣看來,鄭玄先說“‘儒’之言‘優’也,‘柔’也”,又說“‘儒’者,‘濡’也”,二說是統一的,一點也不矛盾。所以,孔穎達進一步闡述其理由:“案下文云儒有‘過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數’,搏猛引重,不程(逞)勇力,此皆剛猛得為儒者。但《儒行》不同,或以遜讓為儒,或以剛為儒,其與人交接常能優柔,故以‘儒’表名。”

【“儒家”為何叫做“儒家”】相關文章:

儒家經典句子12-21

儒家的經典警句04-09

淺談儒家德育04-10

儒家的養生觀06-21

儒家經書的成語解釋01-04

《論語》、《詩經》的經典儒家語錄08-20

儒家經典三禮01-17

儒家名言警句大全04-03

儒家孔子的小故事06-2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久久精品视频 | 制服丝袜国产日韩久久 | 久久精品欧美日韩久久 | 色九九在线视频精品99 | 亚洲欧美在线a免费线上看 一级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午夜福利国产小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