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古代對百姓的稱呼

時間:2022-09-08 22:02:47 國學常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古代對百姓的稱呼

  導語:戰國之前“百姓”是對貴族的統稱,戰國之后,楚對平民的通稱。那么古代對百姓的稱呼是怎么樣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百姓是古代最常用來稱呼普通民眾的詞,除此之外,關于百姓的稱呼還有很多,比如黎民,《禮記·大學》載:“以能保我子孫黎民。”這里的黎民就解釋為“眾也”。與此相近的還有黎庶、黎首、黎元等,如杜甫名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有詩句:“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也有一種說法認為,這里的“黎”是“黑”的意思,與古代百姓所戴頭巾有關,古時候百姓是將頭發挽成髻,包上頭巾,而當時規定百姓只能用黑色頭巾,故稱百姓為黎民。

  黔首也是用來稱呼老百姓的,這在戰國就比較流行。《呂氏春秋》、《戰國策》、《韓非子》等書中就都出現過黔首這個詞。“黔”即“黑”的意思,當時的老百姓不能戴冠,黑黑的頭發露在外面,所以被稱為“黔首”。另一種說法也是認為百姓只能用黑色頭巾。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于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民曰黔首”。

  古代社會等級森嚴,普通人只能穿著麻織的布,質粗而價低,所以“布衣”也成了百姓的代稱。百姓又稱作白衣、白士、白丁,是指沒有功名的人,如劉禹錫《陋室銘》里就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除此之外,百姓還被稱為庶民,庶也即眾多的意思。另外,“氓”也是古代對百姓(多指失去土地從外遷來的居民)的稱呼。如《詩經·衛風》中就有《氓》篇,寫了一個負心的小伙子。而草民、生民、平民、小民、民眾、丁口也都有百姓的意思。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看 | 午夜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看 |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 |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一本到 |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网 | 五月婷六月丁香之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