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來歷和笑話
漢字,又稱中文、中國字,別稱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于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漢字的來歷和笑話,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漢字的由來
漢字是神傳文字。“神傳”不能庸俗地理解。其表現形式是如老子之于《道德經》、釋迦牟尼之于佛經、耶穌之于《圣經》。
因為是神傳文字,所以其內涵博大深奧,其體系精密完整。所以從它問世至今跨越五千余年的歷史滄桑,一直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也是世界上至今唯一仍活躍的古老文字,因而也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
不同于被戲為“鳥語(只記音,而本身無義,類于鳥語)”的拼音文字,漢字以其直觀達意的形象與體系,可以相對直接地表現語義,因而具有“望文生意”的特點。
遺憾的是,因殷商的覆亡,漢字的真容隨甲骨文一道蒙塵三千余載,使后人不得窺其全貌,只能盲人摸象般地學習與使用。
殷商以前,漢字的義理與使用,主要掌握在史官手中。隨著商朝的覆亡,他們或“不食周粟”、或因周黜殷吏而散逸民間,漸至消泯。所以,周繼殷后,已經沒有人能完整掌握漢字構字的全部真義。
這從甲骨文完全符合“六書”,而金文特別是籀文、大篆大多違背“六書”,不知所云,可以得到印證。及至秦有天下,丞相李斯等人作小篆統一文字時,距商已有近千年之久,就更不懂得“六書”的真義了,所以其所制小篆字形背離“六書”的情況更嚴重,很多都完全無從解讀形、義、音。
更為惡劣的是,由于李斯的建議致秦始皇“焚書坑儒”,使尚能保存和掌握一些漢字構字資訊的古籍和大儒,毀于一旦。所以,等到東漢初年許慎作《說文解字》時,只能依據大多無理的小篆字形求解。
故《說文解字》雖有建樹,卻大都未能觸及漢字真正的本義。許慎以后至甲骨文被發現和解讀之前的語言文字學專家,其境況與許慎所異無幾。
那么,甲骨文被發現和解讀以后,這個問題為什么也遲遲沒有得到解決呢?
其一,當今的語言文字學專家,是在西方文化教育體系下成長起來的,因此其學術研究的基點、思維模式與論證方法,都脫離不了西方文化的框架,也就是說,是在用西方解構分析的求證方法,來研究完全不同有系統的與全息的理念、思維模式構筑的文化物件。
具體來說,就是將拼音文字的理論體系,硬套在表意文字的漢字身上,其認知與結論,當然會與實際南轅北轍。
其二,涉及到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就是對中華文明的基點和本質的認識。那么中華文明的基點和本質是什么呢?就是神傳文化。
這樣的認知,在清以前是明晰的,但是新文化運動以后,特別是隨著西方科學文化體系與理念全面取代國學,而在教育與思想領域占據主導地位以后,才逐漸變得模糊甚而被否定。若想要真正地讀懂中華文化的歷史,不站在它自身的發展基點上,是不可能觸摸到它的本質的。
漢字的笑話
會”字新解
兒子:“爸爸,簡化字的‘會’字怎么寫?”
父親:“人字下面一個云字。”
兒子:“為什么?”
父親:“開會的時候,別人怎么說你就怎么說,這叫‘人云亦云’。”
只吃一噸
男青年決定到農村老家舉行婚禮。男方的父親給市里的親家來電報問:“能來多少人?好作準備。”
親家回電說:“去不了多少人,只準備一噸飯就行了。”他把“頓”寫成“噸”。
很快又接到農村的電報:“婚期推遲一月,因一噸飯的米一時難以湊齊。”
阿皮蛋正傳
賈主任興沖沖地說:“今天工會發票看電影《阿皮蛋正傳》。”
一個青年笑了:“賈主任,你讀錯了,那是《阿Q正傳》。”
“啥?我讀錯了!?老子打牌打了幾十年,難道還不認識皮蛋,走開?”
老人掉齒
兄弟倆帶著爺爺去醫院看病。哥哥看到掛號單上年齡的“齡”錯印成“令”了,就對大夫說:“這個‘令’字漏掉一個‘齒’字。”“是掉個‘齒’字,大夫說,因為我們這是老年人門診嘛!”
屈原醫生
在歷史課堂上,老師同一個學生:“屈原是什么人?”
“是醫生。”學生回答。
“胡說!”
“怎么胡說呢,書上說他是大夫嘛!”
書法藝術
打扮時髦的一對男女青年手挽手,走進一家報刊門市部。 男青年指著一本《大眾花卉》對營業員說:“買一本《大眾花開》。”營業員沖他一笑,遞給了他。身旁的女青年摘下蛤蟆鏡,拿過來一看刊名便 問;“這個開字怎么上面多了豎?” 男青年答:“這是書法藝術?” “哦。”女青年點點頭。
別字
一家商店的售貨員在黑板上寫了“現在另售”四個字。旁邊一顧客說:“同志,零售的`‘零’,你寫的是別字。”
售貨員瞪了顧客一眼說:“得了吧,‘別’字還有個立刀旁兒呢!”
彼此
周先生接過陳先生遞過來的名片,看了一下說:“東先生,久仰,久仰。” 陳先生接過周先生的名片說:“你是吉先生?” 周先生聽了不高興:“我姓周,怎么扒了我的皮,我哪里得罪你了。” 陳先生說:“我姓陳,興你割我耳朵,就不興我扒你的皮?”
打賭
看臺上,兩個素不相識的球迷爭了起來。 “甲隊準贏。說錯了,就我姓倒寫! “甲隊準輸。否則,把我的姓橫寫!” “你貴姓?” “姓田,你呢?” “姓王”
唇槍舌劍
姚某與李某在茶亭相遇,交談頗融洽。李問姚曰:“請教貴姓?”
姚曰:“姓姚。”
李曰:“可是不祥之兆字,旁邊是一男盜女猖的女字?”
姚聽其語,亦轉問之,答以姓李。
姚應聲曰:“可是棺木之木字頭,下頭絕子絕孫之子字耶?”
官話
南人說官話,往往勉強,俗語所謂藍青官話即是。
民國時有某甲,非常羨慕做官,就終日里擺官架,裝官樣,走官步,說官話。 一天早餐時候對家人道:“你到我的稀飯箱子里去取我的綠腦袋來。” 家人不懂,瞪眼下視。 某甲大怒,喝道:“王八蛋!不能辦事的東西!你不曉官話粥叫稀飯, 竹與粥同音,竹箱子不是稀飯箱子嗎?官話頭喊腦袋,頭與豆同音,我那 箱中有綠豆一包,豈不是綠腦袋么?”
先生
甲:你可知道,人類先有男人還是先有女人?
乙:先有男人唄。
甲:根據什么?
乙:這都不知道,我們的男人稱先生,不就是一個鐵證嗎?
亡羊補牢
某師解書,頗有新見。一日講“亡羊補牢,未為晚矣”二句曰:“亡,死也,羊,畜名,補,供也,牢,太牢也,合起來說,就是羊死了,再去 供太牢,也不算遲。意即世人不必將活羊宰了去供祭祀。”
眾寡懸殊
有個人,不學無術,可總愛在孩子們面前逞能。
一天,他兒子放學回來在家做語文作業,當寫到“眾寡懸殊”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去問爸爸。 他爸爸一看,以教訓的口吻訓斥道:“怎么搞的,都上中學了,這個 詞還不懂?那是形容舊社會窮人苦,許多寡婦活不下去了,只好懸梁自盡, 這就叫‘眾寡懸殊’,以后呀,學習要多動腦筋。”
作文用老秤
語文老師:“哪有‘半斤五兩’這句成語?”
學生:“考數學時,我答半斤等于八兩得了零分。”
語文老師:“記住,作文時不能用老秤。”
有趣的對話
力對辦說,牛啥呀,有錢就拎兩包出來橫晃呀?
平對蘋說,哥門,用點好洗發水吧,瞧你腦袋臟的,都長草了。
日對曰說,嗨,我說朋友,幾天不見,咋就胖這么多呢?
卓對桌說,碰上大忽悠了吧,好好的,咋就上拐了呢?
驢對馬說,大兄弟,跑得快沒用,趕緊把戶口上了吧
熊對能說,哥兒們,窮成這樣啦,四個熊掌全賣啦?
電對曳說,好好歇會行不,你這姿勢不累呀?
掰對分說,咋的,當官有架子了,小手還背上了呢?
兵對丘說,兄弟,踩上地雷了吧,兩腿咋都沒了?
王對皇說,哥們,當皇上有啥好處呀,你看,頭發都白了。
果對裸說,哥兒們,你穿上衣服還不如不穿!
巾對幣說: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價百倍了。
臣對巨說:和你一樣的面積,我卻有三室兩廳。
晶對品說:你家難道沒裝修?
自對目說:你單位裁員了?
呂對昌說:和你相比,我家徒四壁.
9對6說:倒什么立?小心腦充血!
由對甲說:你什么時候學會倒立了?
夫對天說:我總算盼到了出頭之日.
木對束說:別以為穿上馬甲我就不認得你了!
丙對兩說:你家什么時候多了一個人?
非對韭說:我們蜈蚣也會走鋼絲呀?
日對旦說:你什么時候學會玩滑板了?
大對爽說:就四道題,你怎么全做錯了?
乒對乓說:你我都一樣,一等殘廢軍人.
兵對丘說:看看戰爭有多殘酷,兩條腿都炸飛了!
弋對戈說:別以為你帶了一把劍我就怕你,有種單挑!
長對張說:你以為你是后羿啊,沒事整天背著弓干嘛
【漢字的來歷和笑話】相關文章: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及詩句02-23
關公的來歷05-15
周易與漢字-影響世界的中國漢字文化05-17
乞巧節的來歷07-14
從中國漢字開始-關于漢字的作文600字02-17
削足適履的來歷作文素材06-14
以鄰為壑的來歷作文素材05-31
中元節的來歷01-17
小暑的來歷與習俗07-04
孔明燈的來歷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