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傳包括哪些
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它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秋三傳包括哪些,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秋三傳》:是《左氏春秋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的合稱。《春秋》經文言簡義深,如無注釋,則無法理解。注釋《春秋》的書,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鄒氏、夾氏二家,早在漢朝即已失傳。所以自漢至今,學者僅僅憑借“三傳”研讀《春秋》。《春秋》是記事的.,后多散佚,僅留下孔子整理的魯國《春秋》,漢代有重新編撰整理的“春秋三傳”,即《公羊傳》《谷梁傳》《左傳》,且都是編年體史書。
左傳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它是記錄春秋時期社會狀況的重要典籍,工于記事,長于記人。內容多取材于王室檔案、魯史策書、諸侯國史等。記事基本以《春秋》魯十二公為次序,內容包括諸侯國之間的聘問、會盟、征伐、婚喪、篡弒等,對后世史學、文學都有重要影響。主要記錄了周王室的衰微,諸侯爭霸的歷史,對各類禮儀規(guī)范、典章制度、社會風俗、民族關系、道德觀念、天文地理、歷法時令、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歌謠言語均有記述和評論。
公羊傳
《公羊傳》亦稱《春秋公羊傳》、《公羊春秋》,是專門解釋《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與《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
谷梁傳
《谷梁傳》又稱《谷梁春秋》、《春秋谷梁傳》。是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經典。傳說孔子的弟子子夏將這部書的內容口頭傳給谷梁赤(一名谷梁俶,字元始),谷梁赤將它寫成書記錄下來,但實際上這部書的口頭傳說雖然早已有了,但其成書時間是在西漢。
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用這種方式來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從戰(zhàn)國時期到漢朝演變的重要文獻。
意義
讀春秋,必須讀三傳,然三傳文辭不加注解也讀不明白。自漢至清,注解傳文,或研究其要義者,多得不勝枚舉,但基本的注解應該是十三經里的注疏。左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公羊傳,漢何休注,唐徐彥疏。谷梁傳,晉范寧注,唐楊士勛疏。
三傳注疏各有凡例,依例研究經傳,自得其便,但不能偏執(zhí)一家,自以為是。一部春秋是孔子的杰作,孔子的學問包羅萬象,春秋的含義何嘗簡單。所以,研讀春秋,不但不能以今古文任何一家自限,更應探求于易禮詩書,始能窺測圣人的真意。
【春秋三傳包括哪些】相關文章:
《吳越春秋》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第二)07-04
《吳越春秋》吳越春秋(吳太伯傳第一)07-04
《呂氏春秋》季春紀第三06-25
《吳越春秋》吳越春秋(夫差內傳第五)07-04
《呂氏春秋》貴直論第三06-25
《呂氏春秋》慎大覽第三06-25
《吳越春秋》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第九)07-04
《吳越春秋》吳越春秋闔閭內傳第四01-20
《吳越春秋》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第十)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