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民俗背后的科學文化蘊含

時間:2022-08-26 15:02:40 國學常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民俗背后的科學文化蘊含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是普遍流行的一種民間俗信。許多地區的人們認為,老人到了七十歲以后,如果到了親戚或朋友家,主家不應該強留其住宿;到了八十歲以后,便不要再強留其吃飯;到了九十以后,如果老人自己想走,便不要再留他多坐。如果違背這種俗信,人們認為可能會給老人家和自己家里帶來不吉和災難。尊老重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一民間俗信看上去似乎與傳統美德相違,但從中國傳統養葬習俗和人的生老規律來看,也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中國人對自己的雙親和沒有親生子女的孤寡老人,具有傳統的贍養秩序和終老習俗。一般情況下,父母由親生兒子們共同贍養送終。如果兒子早于父母去世,則靠孫子贍養。如果沒有兒子只有女兒,一種情況是給女兒招贅女婿上門,由女婿和女兒共同贍養送終,即所謂“招養老女婿”。另一種情況是等女兒出嫁后,同沒有兒女的老年夫婦們一樣,過繼他人的兒子上門做養子,繼承財產、養老送終。這種傳統贍養秩序的特點是,老人們始終不離開他們生活了一生的生存環境,從熟悉的生存環境中得到主人感和生存安全感的雙重滿足,從而平靜安詳地安度晚年。這種傳統贍養秩序又給中國老人們造成了另一種心理現象,即非常重視他們的最終離世之地。圓滿理想的目標是在自己家的正房中離開人世,即所謂“壽終正寢”。

  在中國傳統贍養秩序中,作為贍養者兒孫輩是以“孝順”為道德準則的。“孝”指贍養父母盡心盡力;“順”則指對父母意愿的遵從。父母的愿望是壽終正寢,兒女們當然應該遵從老人的心愿。對兒孫輩來說,只有能使老人順心如愿地壽終正寢,才能被社會輿論視為符合“孝順”的贍養道德規范。在這一點上作為贍養者兒孫,和被贍養者父母的愿望是一致的。人到七十歲后已進垂暮之年,病老棄世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事情。如果外出不幸死喪他鄉或親友家中,首先是違背了老人們壽終正寢的心愿。其次是贍養老人的兒孫們會因自己不孝,使老人外出死于他鄉而受到良心的譴責和社會輿論的批評。再次是接待老人的親友家會因老人不幸死于自己家中,產生許多尷尬和麻煩。顯然這種局面是人人都不想看到的。因此,老人們到了七十歲以后,兒孫們都盡可能勸阻老人到親友家走動。親友們也并不歡迎老人們到自己家里來。當然。這并不代表老人的親戚們對老人沒有親緣感情。這種老人與親戚間的親緣感情交流,在民間遵循著另一敬老尊長秩序,即每逢過年過節晚輩應主動去看望前輩,同輩年輕者主動去看望長者。即便是有這樣的親緣感情交流機制,作為兒孫輩也不愿老人外出。但因特殊情況,如家庭矛盾,想念親友,年節去探望比自己更老的長輩等原因,老人外出去親友家的事還是時常發生的。遇到這種情況,親友們會想法勸老人盡快回家,或通知老人的兒孫們盡快接老人回去。民間對待外出老人“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的信條,是說年齡越大發生不測的可能性越大。民間所說違背這一信條帶來不吉和災難,主要是指萬一老人發生不測,會給接待老人的親友家帶來許多意外的麻煩。

【民俗背后的科學文化蘊含】相關文章:

蘊含的近義詞01-17

蘊含近義詞01-15

蘊含哲理的作文12-02

背后05-24

背后05-21

蘊含哲理的古代的詩句09-14

自然蘊含的語言作文11-07

道家蘊含的管理思想08-02

蘊含哲理的古詩匯總07-20

蘊含哲理的愛情句子03-06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AV | 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一级 | 五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三级国产99在线 | 五月天亚洲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