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飯都有哪些講究
古代精美食案
現代國人的進食方式和使用食具,不僅是歷史沉淀的傳統,也是文化發展與變遷折射的光影。7月18日,考古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在首都圖書館,演講“餐桌上的歷史風景--中國古代進食傳統”,談論味外之味。經授權,騰訊文化將演講摘錄如下:
上古人怎么吃飯?有好多例子說明,商代人平常的起居方式,如果在室內待著(當時沒有凳子),就坐在席子上面。漢代,坐姿是跪著,人的臀部坐在腳后跟上,坐的時候要脫鞋。
現在我們進朝鮮族人的門,需脫鞋進屋。這個禮儀其實是古代中原民族的禮儀,現在韓國、日本都是這樣。古代,在屋里的席子上坐著,都是這樣:鞋要脫在房屋外邊,所謂登堂入室,不僅要脫鞋子,還有襪子,當然不是我們現在這種比較精巧的襪子。那時也是布縫的襪子,叫足衣,腳上的衣服。
我跟大家講一個故事,春秋時期的衛國大夫褚師聲子(前面兩個字是他的姓,跟官銜有關系)是衛國國君的近臣,有一次跟著衛國國君衛出公避難,跑到齊國去了。在齊國,衛出公和大夫們飲酒作樂,在房間里,褚師聲子把鞋脫了,但沒有脫襪子。衛出公就非常不高興,褚師聲子解釋說我的腳有病,跟一般的人不太一樣,不好看。讓人看到對別人不敬,所以不敢脫襪子,這個理由按說還是很能站得住腳的。
衛出公聽了就更生氣,旁邊的大夫都在勸他,他還是生氣。褚師聲子沒辦法,準備起身出去。衛出公抓著褚師聲子說我要砍掉你的腳,你違禮了,你這種行為不符合禮法。因為沒有脫襪子居然要砍掉腳,可見非常嚴肅。
故事講完,再回到“吃飯”。人們吃飯的`時候也是跪坐著。這是因為餐桌矮,大家才這么坐著呢?還是因為坐在席子上這么矮,所以桌子不能做高?兩者應該說都有關聯。
孔子說“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席子如果沒擺正就不要坐。肉、菜要切得有分寸,有規矩,亂切亂剁的就不吃。這個講的是禮儀,禮法,很有內涵,很具體。
我再講一個小故事。在漢代,有個南方人在北方做官,犯了貪污罪,這是死罪。他被關在死牢里。他在南方的母親準備來看望,結果不讓看,母親央求著說我做點飯,讓監獄給他吃。
官員見到這個飯就非常感動,他說這是我的母親來了。他一看到飯菜,就知道這是他母親做的。這個原料連蔥切多長都有講究,他能認出來。皇上后來赦免他的死罪。“割不正不食”,這個傳統有很生動的體現,并不是一個虛禮儀。
我們還是說席子,因為沒有小凳子,人們依舊是坐在席子上面。一般的席子不止一層,會鋪幾層。鋪好席子以后上面再放餐具,放小餐桌。如果有好幾層,那么下面這一層叫“筵”,后面幾層叫“席”,合起來叫做筵席。我們現在講的筵席指宴會,就是從這個典故里來的,這是一個代稱,其實它跟宴會關系不大,它只是一個的陳設。
但宴會大家是在這個席子上坐著進行的,所以就把筵席說成是宴會了。可以鋪幾層席子?不是說你有錢就可以多鋪幾層席子。那時禮法有規定:天子之席五層,諸侯三層。比較講究的席子還有鑲邊,用什么顏色鑲邊都有等級規定。
【古人吃飯都有哪些講究】相關文章:
古人穿衣有何講究08-17
古人穿衣有什么講究03-19
古人敬茶有何講究08-23
古人的衣著有什么講究03-15
古人的座右銘有哪些04-10
古人藏頭詩有哪些03-09
氣象諺語都有哪些10-04
閱讀的好處都有哪些03-30
中國的別稱都有哪些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