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把未出嫁的女孩叫“黃花閨女”?
所謂“黃花”,其實指的是古時婦女額前的一種裝飾,又稱“花黃”。當時的婦女喜歡用黃顏色的粉在額頭上畫出各種花鳥形狀,或是用金黃色紙剪成花鳥形狀貼在額頭。這種習俗大約起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木蘭辭》中就有“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之說。
關于這一習俗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南北朝劉宋時,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有一次睡在含章殿檐下,有梅花恰巧落在她的額頭上,梅花漬染,在她額頭形成梅花之形,拂之不去。此后壽陽公主便經常將梅花貼在額前,宮人們也紛紛效仿。此后就有所謂梅花妝,簡稱梅妝。這種妝飾傳到宮外后,民間女子也紛紛效仿,或用菊花或用黃紙剪出花樣貼在前額,后來逐漸發展成“貼黃花”的習俗。由于這種妝飾在未婚的女孩子中比較流行,漸漸地,“黃花閨女”就成為了未婚女孩的代稱。
【為什么把未出嫁的女孩叫“黃花閨女”?】相關文章:
黃花閨女的來歷09-19
“黃花閨女”的由來07-10
為什么叫楹聯04-05
那個叫安妮的女孩散文04-16
那個叫英子的女孩散文05-25
有個女孩叫路莎06-23
有個女孩叫默默的散文05-19
烏鴉為什么哇哇叫01-12
烏鴉為什么哇哇叫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