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說的是怎樣一段公案?
話說有一次在靈山會上,大梵天王向佛祖釋迦牟尼敬獻上金菠蘿花,并請佛祖說法。可是,佛祖卻一句話也不說,只是拈起一朵金菠蘿花遍示會上眾人。當時,會眾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覷,默然不已;佛祖有個大弟子,叫迦葉,也在會上,整個會上只有他破顏輕輕一笑。佛祖當即說道:“我有絕妙高招,能夠直達涅槃至高境界,可以擺脫一切虛假表相修成正果,其微妙之處在于:我不立文字,以心傳心,于教外別傳一宗,現在傳給摩訶迦葉。”這就是佛教禪宗里的“拈花微笑”公案。
佛祖講經四十九年,獨有此次一言不發。“拈花微笑”也是中國禪宗的第一宗公案,摩訶迦葉也被列為中國禪宗的“西天第一代祖師”。“拈花微笑”也作“拈花一笑”或“拈花破顏”,本指以心傳心直悟禪理,正是禪宗所謂“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義;后來也泛指彼此默契、心領神會、心心相印。
其實,釋迦牟尼這里傳示的.乃是一種心境,這種心境是純凈無染、無欲無貪、無拘無束、坦然自得、不著形跡、超脫一切,是佛教禪宗說的“無相”、“涅槃”之最高境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迦葉與佛祖在靈山會上心心相印,無須更多言語或其他表示,但一切盡在不言中,此時無聲勝有聲。而釋迦牟尼最后對迦葉所囑咐的話,也正好是對這種心境的最好闡釋。
【“拈花微笑”說的是怎樣一段公案?】相關文章:
公案的解釋及造句05-04
公案傳奇成語05-09
拈花微笑典故04-29
未了公案成語解釋01-09
成語未了公案的出處05-03
拈花微笑的人生感悟01-20
《海公案》讀后感范文05-06
用說字怎樣組詞01-27
怎樣說好普通話?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