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展觀后感精選15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畫展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畫展觀后感1
在一個寒冬的季節里,我和爺爺還有奶奶,及爺爺的戰友,游覽了山東濟南的大明湖。
在園中,我們觀賞了大明湖和其它較古老的建筑。雖然那些景色光彩奪目,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卻是園中不起眼的書畫展覽館。
走過一座木橋,就問到了風吹過柳條的香氣中,帶著濃墨的墨香味,向我們吹來。走進展館中,最顯眼的就是畫展區,那里面主要畫虎。我們走去,一幅幅畫掛在墻上,畫中的每一只虎的眼里發出令人恐懼的光,炯炯有神,你盯著那虎,好像真有一只威震四方的雄虎正準備向你撲來,我不時感到有些害怕。
除了虎,還有雄雞和金絲猴。畫家畫的活靈活現。一只雄雞在巖石上用一只腳站著,我想那就是金雞獨立。還有一只猴子,作者的毛筆似乎把看畫的人們都帶到了林間。一只調皮的小金絲猴在林中跳來跳去,它們上樹的本領是那樣高。
就在這小小的展廳里,我們都陳醉在這些畫里,就這樣,呆了一個多小時,
我們被老板的話語把我們的心靈喚了回來,最后,我懇求爺爺,把那幅“虎”買下來。上面有五只虎,五福臨門,聽著挺吉祥,就買了下來
多美啊!畫家們用筆創造了一個“動物世界”,不僅供人們欣賞,豐富了文化生活,而且給我們信心和力量;我也要學畫,繼承中華優秀文化,攀登文化藝術殿堂!
畫展觀后感2
秋高氣爽,陽光明媚!今天我們城西小學終于迎來了盼望已久的“金秋書畫展”。書畫展征集了全體師生的作品,作品風格各異,精彩紛呈,內容有:國畫,水彩畫,蠟筆畫,硬筆書法和軟筆書法等,充分顯示了師生的熱情,體現了老師和同學們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下午,我們低年級的同學跟隨著爸爸媽媽一起參觀了這一幅幅色彩鮮明,五彩斑斕的書畫,有些同學看了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厭。還不時地歡呼:這幅老師的字真棒!啊!這是我們班程熠茹的畫!這幅也是我們班的,還有這幅也是……聽著同學們的興高采烈的聲音,心里想:真沒想到我們班有這么多的小畫家!我和媽媽看著這一幅幅精美的畫,感悟道:多一份參與就多一份成長!明年我還要參加,到時一定畫的比現在更好!媽媽對我豎起了大拇指:“寶貝,媽媽相信你一定行的!”
老師的作品每幅都是精品,而同學們的那一幅幅種類繁多,富有童趣的書畫更是讓我們的家長驚嘆不已。
在這次書畫展的籌備工作中,我們的老師不知為這花費了多少心血,過程是艱辛的,而結果是甜蜜的。我們為有這么多的優秀老師而感到自豪!也相信我們在這許多多才多藝老師的引領下,我們的成績如芝麻開花節節高!書畫展越辦越好!城西小學明天會更好!
畫展觀后感3
今天我們去參觀了一個特殊的畫展,這個畫展的主題是"童心有愛,七彩夢想"。年少的我們,心中充滿了稚嫩的夢想。我懷揣著這樣的心情,走進了位于科技宮四樓的畫展展廳。
一進展廳,我便看見了琳瑯滿目的繪畫作品:素描、水彩畫、兒童畫、沙畫、國畫,應有盡有,還有別具風格的手工制品。一件件美麗而精致的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更令我嘆為觀止的是一副夏日荷花圖,是一幅國畫。這幅畫畫得非常逼真:亭亭玉立的荷花優雅的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的花瓣將檸檬黃的花蕊輕柔的包住,非常美麗。左側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澀的小姑娘。荷花下方,幾片嫩綠的小荷葉剛剛長成,兩側的墨色的荷葉更襯托出小荷葉的生機勃勃。一只如畫龍點睛般的蜻蜓停在盛放的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的香氣迷住了,遲遲不愿離開。池塘中,幾條頑皮的小魚在荷葉下嬉戲,非常生動可愛。看到這幅畫,我便想起了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覺得,這幅畫的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和楊萬里一樣: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像荷花一樣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這次畫展,我不但體會到了大千世界的美麗,還知道了做人的道理。這次畫展,我真是受益匪淺!
畫展觀后感4
c 這天我們去參觀了一個特殊的書畫展,這個書畫展的主題是“童心有愛,七彩夢想”。年少的我們,心中充滿了稚嫩的夢想。我懷揣著這樣的情緒,走進了位于科技宮四樓的書畫展展廳。
一進展廳,我便看見了琳瑯滿目的繪畫作品:素描、水彩畫、兒童畫、沙畫、國畫,應有盡有,還有別具風格的手工制品。一件件美麗而精致的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更令我嘆為觀止的是一副夏日荷花圖,是一幅國畫。這幅畫畫得十分逼真:亭亭玉立的荷花優雅的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的'花瓣將檸檬黃的花蕊輕柔的包住,十分美麗。左側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澀的小姑娘。荷花下方,幾片嫩綠的小荷葉剛剛長成,兩側的墨色的荷葉更襯托出小荷葉的生機勃勃。一只如畫龍點睛般的蜻蜓停在盛放的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的香氣迷住了,久久不愿離開。池塘中,幾條頑皮的小魚在荷葉下嬉戲,十分生動可愛。看到這幅畫,我便想起了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覺得,這幅畫的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和楊萬里一樣:我們必須要做一個像荷花一樣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這次書畫展,我不僅僅體會到了大千世界的美麗,還明白了做人的道理。這次書畫展,我真是受益匪淺!
畫展觀后感5
孩子在一天天地長大,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經歷著不同的考驗和鍛煉。每次去孩子的幼兒園參加班級活動都是我最激動的時刻,無論多忙,我都會安排時間,因為我一直陪伴著孩子成長,我不愿錯過每一次的機會,我會很認真地記錄下孩子的足跡。當然每次的參與我的感受都非常多,再一次想說:我很慶幸為孩子選擇了育新幼兒園,更慶幸遇到了認真負責的好老師。
5月27日下午,我如約來到育新幼兒園,走近教室,發現孩子們穿著整齊,都已經在教室門前準備好了,一個個端坐在小椅子上專心致志地畫畫。有的畫家人,有的畫水果,有的畫糖葫蘆……雖然幼稚但透著可愛,真可謂是生動形象,老師在一旁巡視并耐心地指導著。我看到我的女兒正在畫向日葵,一點一點地用彩筆按順序著色,我不動聲色,她也沒有察覺我的到來,直到畫完才發現我,連忙激動地說:“媽媽,你看我畫的向日葵。”我豎起大拇指夸她畫的好。正在這時,尚老師輕輕地走過來,她微笑著看看孩子的畫,在夸孩子的同時指出來如果讓向日葵笑起來是不是更好了呢,并順勢指導孩子在花盤上畫了彎彎的眉毛、黑黑的眼睛和微笑的嘴巴,頓時這幅畫富有了生命力,孩子也特別開心。過了一會兒,老師又教孩子畫了一條活潑的小魚,看到機靈的小魚躍然紙上,我開始反思自己: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缺乏老師那樣的洞察力和耐心,以及恰當的鼓勵和引導,以后我一定多向孩子的老師請教和學習。
通過觀察,我發現在慶“六一”歡樂周中,老師們集思廣益,別出心裁,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孩子們不同程度地得到鍛煉,帶給我們家長一個又一個的驚喜,實屬難得。感謝老師為孩子們的全心付出,愿我們共同努力,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留下難忘的足跡。
畫展觀后感6
10月1日下午,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到鹽城會展中心參觀中國水墨畫展。來到會展中心,我透過玻璃門,遠遠看到展廳里陳列著許多畫,我恨不得插上雙翅立刻飛到畫前。
進了展廳,一幅幅水墨畫陳列在我眼前。其中我最喜歡“八仙圖”。你看,那八位神仙個個栩栩如生,他們正坐在樹蔭下休息,互相談論著自己過海的經過呢!瞧,何仙姑正手舉蓮葉望著地上奇形怪狀的石頭,其他的神仙都在悠閑地吃著水果。
我還非常喜歡“錦繡天堂”這幅畫。這幅畫以小橋、流水、人家這些景物,生動地描繪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遠看,連綿起伏的山峰在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松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青翠;近看,一戶戶人家在青山的掩映下,時隱時現。正如詩人王安石的詩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所說得一樣。我想,能生活在這種地方,一定很幸福吧。
一幅梅花圖引入我的眼簾,圖上一朵朵怒放的梅花爭奇斗艷。梅花能在寒冬開放,不愧為“歲寒三友”之一啊!我想,也許作者正是佩服梅花這種不怕苦的精神,才畫梅花的吧!
媽媽正聚精會神地欣賞一幅畫。我想,究竟是什么畫奪走媽媽的眼球?走上前一看,原來是“仕女騎馬圖”。圖上的仕女都坐在馬背上,絲毫不害怕,顯得雄姿英發。
在參觀的過程中,水墨畫專家們還向我們介紹了中國畫的各種畫法。有中外結合法、古代畫法等,我們都第一次聽說。
畫展結束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展館回家了,這次活動真難忘!
畫展觀后感7
冬天來了,它的到來給人們帶來一陣陣寒意。今天是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生辰111周年紀念日,我們要到他的故居里面去觀賞書畫作品展。
由學校的老師帶領我們前去參觀。走到故居的大門口,看見門匾上鐫刻著幾顆大字——“鄧恩銘故居”。
走進里面,映入眼簾的是一幅他的照片。照片掛在墻壁的正中央,他正目視著前方,眼睛里充滿了仇恨,好像是對當今的黑暗社會的不滿。剛走到院子里,就看到了各種琳瑯滿目的書法,畫畫,剪紙作品,擺設在里面。前來觀賞的人絡繹不絕,人們熙熙攘攘,卻毫不擁擠。
每一個人都在細細地品味著每一幅作品,看完了都對這些作品,贊不絕口,情不自禁地豎起了大拇指。觀賞的書法作品的類型有很多,楷書、隸書、行書,草書、金文,甲骨文。每一位作者都把每一個字給寫活了,充分地把書法的美感表現出來,看起來是多么的舒服,讓人感覺到了書法的博大精深。也從每個作者的一字一句里體會到他們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畫畫作品的類型也有很多,水墨畫,素描,油畫,彩筆畫,蠟筆畫。每一位作者都把自己的精力全神貫注地投入到了畫畫當中,把每一個景物,人物畫得栩栩如生,看了有一種美妙的感覺,讓人身臨其境,置身在另一個世界里。
剪紙作品的類型有景物,動物,人物三大類。剪紙需要做工精湛,細心,還要有足夠的耐心,稍有不慎就要重來。每一幅剪紙都是那么的復雜,但在這些作者的手里就變得異常的輕松,簡單。這些剪紙惟妙惟肖,生龍活虎,可謂稱得上是佳作啊!
看完了這些優美的的作品,可以看出來我國的傳統文化淵遠流長,所以不能斷送在我們這一代的手里,我們一定要把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一直傳給下一代!
畫展觀后感8
這天我們去參觀了一個特殊的畫展,這個畫展的主題就是“童心有愛,七彩夢想”。年少的我們,心中充滿了稚嫩的夢想。我懷揣著這樣的情緒,走進了位于科技宮四樓的畫展展廳。
一進展廳,我便看見了琳瑯滿目的繪畫作品:素描、水彩畫、兒童畫、沙畫、國畫,應有盡有,還有別具風格的手工制品。一件件美麗而精致的手工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但更令我嘆為觀止的就是一副夏日荷花圖,這就是一幅國畫。這幅畫畫的十分逼真:亭亭玉立的荷花優雅的站在池塘中央,淡粉色的花瓣將檸檬黃的花蕊輕柔的包住,十分美麗。左側一朵荷花含苞待放,宛如羞澀的小姑娘。荷花下方,幾片嫩綠的小荷葉剛剛長成,兩側的墨色的荷葉更襯托出小荷葉的生機勃勃。一只如畫龍點睛般的蜻蜓停在盛放的荷花旁,仿佛被荷花淡雅的香氣迷住了,久久不愿離開。池塘中,幾條頑皮的小魚在荷葉下嬉戲,十分生動可愛。看到這幅畫,我便想起了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覺的,這幅畫的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和楊萬里一樣:我們必須要做一個就像是荷花一樣的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這次畫展,我不僅僅體會到了大千世界的美麗,還明白了做人的道理。這次畫展,我真的是受益匪淺!
畫展觀后感9
今天,我們學校進行了一次畫展,輪到我們班參觀了,我們都興奮不已,走進畫展室,琳瑯滿目畫,手工作品,以及字貼都映入我們眼簾,我快迅地觀賞著,希望能把所有東西都牢牢記住,但是東西太多了,隊伍走得也快,所以還是漏掉了許多東西,不過,使我記憶最深刻莫過于紙板飛機模型了,看見了這些飛機模型,讓我想起了一件事。
記得很久以前,我也有一個飛機模型,也是自制,但材料極其特殊,許多吸鐵石,許多小鐵塊,還有一些小零件組成。其實那個時候我就想用這些材料做一個飛機模型,但自己組裝成總是有些地方歪七扭八,什么不好看,我只好請來一援軍——爸爸幫我修理一下,爸爸取掉些東西,又裝上別零件,不一會兒,一架威風凜凜戰機模型就組裝好了,我愛不釋手,但是爸爸卻說:“這十分容易變形,最好不要動,”聽了爸爸話,我只好戀戀不舍地放下了。雖然我很小心地保護它,但是意外還是發生了,那天,我正在吃飯,媽媽吃過飯后在午休,我一時興奮,不小心把那把放著戰機模型椅子碰倒了,我大吃一驚,趕緊回頭看戰機模型,擔心發生事情還是發生了,戰機模型散架了,倒處都是零件,我把零件一一找到,從但是卻無法復原了。后來讓爸爸拼裝,但爸爸說他也忘記怎么拼了,我十分后悔,但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之后,我把零件包裹在一個布袋里,放在桌子最高處,至今還在那里放著,我至今也不會忘記這些零件發生一點一滴事情。
畫展勾起了我美好回憶,美好一幕幕忽隱忽現在我腦海里,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畫展觀后感10
早就聽過3D電影,自己也親身體驗——帶著3D電影專用眼鏡看過。畫面逼真,十分刺激,但是,3D畫展?可沒有聽說過,是不是也要帶著3D眼鏡看呢?帶著許多疑問,我進入了這個展覽。
工作人員直接領我和表姐進入了展廳內,隨后便關上了前門。首先映入眼簾是“”總統,“”站立在那兒,友好伸出右手,逼真樣子仿佛真人般。我也伸出右手,“咔嚓——”,和“”來了個“友好合作”。接著我看到了一張畫,上面有兩個翅膀,看起來十分華麗,用現在常用詞來形容就是“高大上”。表姐這時便迫不及待地奔上去,讓我趕緊拍。不得不說,這個3D畫展雖然用肉眼看立體感不是很強,但是照片效果卻是杠杠——十分立體。
繼續深入展廳內,許多充滿了創意3D畫接踵而至,如同一個3D畫盛宴一般,奇思妙想與3D畫結合起來,給人無限遐想:流著口水,張牙舞爪卻被從畫框里拉出來,眼神中似乎還隱藏著不甘;馬戲團小丑魔術師變出了一帽子沉甸甸美元;巨龍在破碎浮空巖石中穿梭,翱翔;坐在公園長椅上聆聽著白裙天使美妙小提琴演奏;與北極冰屋外怪叫著撲進來北極熊”生死一戰“;提起山水畫卷卻一不小心讓其中奔騰河水傾瀉而出;福安名小吃店廚師用力地把一籠包子抬起;拿著消防隊泡沫滅火器對著畫框中火龍噴吐出火焰一陣亂噴?
每一張3D畫都是設計師獨特想法,不同畫有可以不同姿勢,相同畫也可以有不同姿勢,為了不與別人創意重合,倒是想了不少姿勢。3D畫展還引起了不少小朋友興趣,有小朋友還興奮地說:”我長大也要做一個3D畫創作者!“
中國未來發展希望在我們這些祖國花兒身上,我們要努力學習,為國家,為民族爭光!
畫展觀后感11
你看過長60米的畫卷嗎?你聽說過75歲高齡的老先生能把石灣到瀾石的26個景點用一年的時間畫完嗎?似乎不太可能,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招仕波老先生雖然年紀大了,但它僅僅用了一年長的時間把石灣到瀾石的26個景點用中國的水墨畫畫了下來,招仕波老先生曾說過:“我在石灣生活了近50年,對我來說石灣是我的第二故鄉,石灣這幾十年來的翻天覆地變化使我產生了畫《石灣風采》的靈感。”
是呀,石灣這幾十年來的變化之大,怎不令人驚訝?昔日在東平河上只有幾個小碼頭,現在架起了幾座漂亮美觀的大橋;昔日矮小的廠房,變成了高大嶄新的辦公樓;昔日簡陋的樓房,農舍和農田,全變成了高大的樓房;還有漂亮的陶瓷城和佛山候機樓,熱鬧的貿易中心,這都是時代的新變化。不過,也有從未變過的,就是許多名勝古跡,例如:南風古灶就有幾百年的歷史,里面直到現在還生產著許多精美的工藝品,許多的海外學生專門來這里學做陶藝,除此之外,石灣還有南國陶藝之都的美名。
看完畫展后,我知道了,在這幾十年是黨帶領著人們逐步走入富裕的生活,許多建筑物都是石灣人民的智慧結晶和勞動成果,作者還從栩栩如生的畫卷中告訴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我們要好好珍惜。另外,我還從作者那里發現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那就是—堅持。
畫展觀后感12
昨天一朋友相邀,我去文園看畫展。
畫家叫陶祥林,他的畫曾上了中央電視臺的一個節目展播。
我看他畫的是國畫,有山水、風景、字畫之類的。
我緊盯著看,同事櫻花笑著說只能遠看,近看就沒味了。
呵呵,近看、細看、遠看都是梅花呀。
美的畫兒與人分享,我以為就是如入佳境了。
在會上,有一老同志說:“陶老師堅持不懈地喜好畫,用心畫了幾十年,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能畫好畫。我覺得他的畫中有詩情畫意、且形神兼備,是非常富有意韻的。當然今后作畫還得力求創新,還得把畫展規模變大點、更專業點。”
另一老同志說;"今天我們在坐的老年人多一些,似乎叫老年書畫協會的活動。但我們也能改一個名字,叫返老還童書畫組,或者叫還童書畫組。讓童心永駐……”
這個老同志芳心逸然,我也樂了。
走進文園,感受文人的氣息。我也見識了一些華容文化界的精英,那些人或在書畫上有所作為、或在寫作上有大作、或在文藝上有造詣,總之是有喜好,并堅持練下去了。一切都有可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吧。
會后,張老師送了三本書我,另送了三本書給櫻花。精神食糧呀,受益無窮了!
中午回學校小睡了一會兒,一天一天地真快!
去年暑假參加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作家與語文同行的活動,收獲了一本《倪萍畫日子》。當時很詫異,倪萍怎么能畫得這么有滋有味?后來看她的《姥姥語錄》等書,才發現她生活中常看史鐵生、季羨林、莫言等大師的書、常看名人的畫展,可見藝術是相通的,能夠優化人的許多才能。
我以后也要盡可能地拓展我的喜好,讓思維變開闊,讓夢想紛飛,慢慢來,應該是能的吧!
畫展觀后感13
在學校的安排下,我們參觀了陳嘉庚畫展。參觀之后我對陳嘉庚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陳嘉庚先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教育家、華僑領袖、華僑實業家。他畢生致力于興辦教育事業。他認為“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20歲時,就在家鄉出資建惕齋學塾。1913年,創辦集美小學,其后增辦、擴充成為包括小學、中學、師范、商業、水產、航海、農林等校、科、部以及幼兒園、醫院、科學館、圖書館的集美學校。并成立教育推廣部,前后資助福建省20余縣、市70多所中小學的辦學經費。
陳嘉庚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是一位赤誠的愛國者。終其一生,全力支援祖國的革命、抗戰及復興活動。在新加坡參加中國同盟會,募集巨款贊助孫中山革命運動;抗日戰爭開始,又在新加坡召開僑民大會,籌款支援祖國;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組織“新加坡抗敵動員總會”,動員華僑從各方面積極抗敵;抗日戰爭勝利后,陳嘉庚積極投身反蔣反美的民主運動,支持解放戰爭。
了解陳嘉庚先生的經歷后,我的心中充滿了崇拜的感情。崇拜他不是因為他的富有,也不是因為他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活動等多方面的輝煌成就,而是因為他的精神。誠信果毅、疾惡好善、愛國愛鄉都是我所需要認真學習的。
作為一名廈門人,我因陳嘉庚先生而驕傲,我會把嘉庚精神講在口中,握在手中,銘記于心,讓嘉庚精神得到發揚。
畫展觀后感14
10月1日午時,我懷著激動的心境到鹽城會展中心參觀中國水墨畫展。來到會展中心,我透過玻璃門,遠遠看到展廳里陳列著許多畫,我恨不得插上雙翅立刻飛到畫前。
進了展廳,一幅幅水墨畫陳列在我眼前。其中我最喜歡“八仙圖”。你看,那八位神仙個個栩栩如生,他們正坐在樹蔭下休息,互相談論著自我過海的經過呢!瞧,何仙姑正手舉蓮葉望著地上奇形怪狀的石頭,其他的神仙都在悠閑地吃著水果。
我還十分喜歡“錦繡天堂”這幅畫。這幅畫以小橋、流水、人家這些景物,生動地描繪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遠看,連綿起伏的山峰在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松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青翠;近看,一戶戶人家在青山的掩映下,時隱時現。正如詩人王安石的詩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所說得一樣。我想,能生活在這種地方,必須很幸福吧。
一幅梅花圖引入我的眼簾,圖上一朵朵怒放的梅花爭奇斗艷。梅花能在寒冬開放,不愧為“歲寒三友”之一啊!我想,也許作者正是佩服梅花這種不怕苦的精神,才畫梅花的吧!
媽媽正聚精會神地欣賞一幅畫。我想,究竟是什么畫奪走媽媽的眼球走上前一看,原先是“仕女騎馬圖”。圖上的仕女都坐在馬背上,絲毫不害怕,顯得雄姿英發。
在參觀的過程中,水墨畫專家們還向我們介紹了中國畫的各種畫法。有中外結合法、古代畫法等,我們都第一次聽說。
畫展結束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展館回家了,這次活動真難忘!
畫展觀后感15
這一星期的星期一下午,我們來徒步來到了食博園,目的只有一個:來看楊明老師的畫展。就在這一天的上午,我們也看了楊淇老師講敦煌壁畫的兩個視頻,雖然們怎么認真看,不過也看了也算是有備而來吧!
我們進了畫展前的大廳,首先看到的是劉永勝老師看完畫展為楊明老師寫的序言,麻校讓我們不要說話,等進了展畫廳才可以竊竊私語。我們穿過大廳,推開那沉重的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畫在那圖墻上掛著,擺得井然有序。
最顯眼的就是那副千手千眼的菩薩,每一只手,每一只眼,都是楊明老師慢慢勾出來的,有時要趴著,有時要跪著,有時要坐著,據楊老師說這幅畫他畫了一年多,聽了這個數字竟是驚訝。擺在這幅畫旁邊的就是楊明老師的自敘——《一個追夢者的自敘》看了以后挺感人的。
我們幾個又往里走,我看見了一個挺丑的菩薩,一看竟然是觀世音菩薩,又一想《西游記》里的觀世音菩薩,截然不同啊,我們就在這個并不寬敞的地方走著,看見了形態怪異的佛像,還有一些沒上色的,也有一些楊明老師的學生畫的。
我們走著走著看見了姚老師正在為一些同學當向導,我們也混了進來,聽起姚老師講起來,不愧是主任,講的娓娓動聽,頭頭是道,聽的我們津津有味,仿佛身臨其境,穿越了一般。
我們把這里轉了一圈的時候我們就該回學校了,還真有點依依不舍,我們告別了食博園,就踏上回學校的路了。
【畫展觀后感】相關文章:
畫展的觀后感11-08
畫展觀后感08-05
畫展觀后感01-24
畫展觀后感03-31
畫展觀后感03-31
看畫展的觀后感11-08
參觀畫展的精選觀后感03-31
看畫展的觀后感03-31
參加畫展觀后感03-31
有關畫展觀后感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