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童年讀后感匯編1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童年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童年讀后感1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長大后世界就沒有童話”。童年對許多人來說就是一本童話故事,它是完美的,就像燦爛的陽光,五彩的鮮花……,但并不是每個人的童年都是那么的完美,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他的童年卻是悲慘的。
從小時候失去父親,寄居在外祖父家,經常受到不明不白的毒打.......然而高爾基不但沒有被苦難打倒,還機智頑強地與黑惡勢力作斗爭,也向我們展示了當時沙皇統治下普通群眾的悲慘生活。
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的童年卻是完美的,沒有煩惱與痛苦,總是無憂無慮的。可是讀完《童年》之后,我卻突然有了一點點罪惡感,回憶起我小時候,想到的都是歡樂的,那時候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但此刻的我已經長大了,也懂得了很多,有許多事都開始為他人著想了。在《童年》這本書中,我收獲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我們應當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恒,并且以進取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時代在不斷提高,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要想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完美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有所爭取,才會得到。
這使我深刻認識到:人生道路上只要我們有戰勝困難的勇氣,樹立必勝的信心,每個人都能抵達成功的彼岸!成為生活的強者!
童年讀后感2
童年是一本世界名著,它由蘇聯作家高爾基創作,是高爾基童年時代的親身經歷,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
高爾基從小父親就死了,被母親送到了外婆家,一直和外婆一家居住,外祖父脾氣不好,總是打人,舅舅們也對小高爾基不太友好,只有外婆一個人對他好,他經歷了各種事,遇到了各種人,他擅長交朋友,而且和別人相處的很好,但是他總愛和別人打架,會惡作劇,和有仇的人對著干,他原本十分不想去上學,但是他經過老師的開導而熱愛學習了。
這本書的語言不是很優美,但是描繪了一個老舊時代,一個孩子悲傷的童年經歷。
比起文中的主人公,我想到了我自己也不擅長結交朋友,不會和別人相處,擁有著好的上學條件,卻不努力學習,我不僅想起了高爾基的童年,比我更加悲慘,現在已經沒有一切煩心事了,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我要學習高爾基,學習他所有的優點,長處,我也要學會發現自己身上的短處,并且看看有沒有高爾基的短處,如果有,一定要及時發現,及時改正,千萬不要不當回事,不然發現釀成大錯時就來不及了。
《童年》這本書令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而且都是能用到的知識,我建議大家也要讀一下這本書,相信讀了以后你會明白許多道理,并且學習別人的長處,改掉自己的錯誤,相信你會變得更好。
童年讀后感3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童年,童年是一生中最難忘,最快樂的時光,但是高爾基的童年卻與眾不同,他的童年很悲催,三歲時父親病逝,母親也改嫁,他只能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個瀕臨破產的小染房主,他性格暴躁,自私貪婪。兩個舅舅也粗野不堪,自私至極。阿廖沙每天看到的令人作嘔的丑事;爭奪財產、打架斗毆、愚弄毒打兒童等。在這個經典的俄羅斯小市民家庭中,層出不窮的家庭暴事和丑事壓得幼小的阿廖沙喘不過氣來。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也有溫暖。外祖母的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寬厚大量。她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的民間故事。她給了阿廖沙堅強的力量應付困苦的生活,使他逐漸成了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善良的人。
讀完《童年》,我感受到作者兒時悲慘遭遇,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幸福的。我們長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不經戰亂,不缺衣食。在家里,我們受父母寵愛,在學校里,我們有老師的教導和同學們的陪伴。而高爾基呢?與我們恰恰相反。有人說“環境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就是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高爾基,他在如此邪惡和污穢的天地里,他那可光明和博愛的心沒有變得骯臟,而是變得越加開闊,光明。也許,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吧!
《童年》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堅強、勇敢、正直、自信。
童年讀后感4
一個陽光溫暖的閑暇午后,我翻開了《童年》這本小說,心情也隨之跌宕起伏。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童年,不管是快樂的,還是令人厭煩的,都讓我們難以忘懷。但是,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是與眾不同的。
阿廖沙痛苦黑暗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過的,他三歲時父親死于霍亂,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來到了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在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甚至為一些小事常常爭吵。而外祖父喜怒無常,脾氣暴躁,兇狠的毒打外祖母,把阿廖沙也打得失去知覺。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盡管會被抽得紅腫,卻一聲不吭。相比之下,我的外祖父樸實、溫柔,用一顆寬容的心愛著子女。后來,強壯的“小茨岡”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生生地壓死了。僅僅十一歲的阿廖沙也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
讀完《童年》后,我為阿廖沙感到心酸,才體會到如今的我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曾在高爾基的《海燕》中看到這一句話“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聚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阿廖沙就像一只經歷了千辛萬苦的海燕,他看透了爾虞我詐、壓榨剝削的黑暗,同情弱者,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并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外祖父的染色缸能染出一匹匹顏色艷麗的布料,卻染不出阿廖沙五彩斑斕的童年。不論生活環境有多惡劣,我們也要努力向上,擁有一顆純潔的心靈。
童年讀后感5
今年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高爾基寫的《童年》,我感觸很深。
書中的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暴躁,僅有外祖母疼愛他。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厭惡他。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來描述自我的童年。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俄羅斯的面目。高爾基的童年是多么悲慘呀!
想想我們此刻,依然有著貧富之分,不平等的看待,也有一些貪污的官員。但我們孩子的童年卻變得越來越幸福,都被父母寵著,要什么就有什么,比較高爾基的童年,我們此刻的孩子比他們幸福多了。
高爾基小時候父親就過世了,經常受欺負,還經常被毒打,而我們此刻也許都能夠動手到長輩了,的例子就是我堂姐的兒子。由于是兒子,所以幾家人都十分的疼愛他,他也變本加厲起來,一不滿足就哭;心境不好就打。有一次到他家去,姐姐正抱著他,他突然就扇了姐姐一個嘴巴,我們都很驚訝,他才四歲就會打人了。之后,我們才都明白他身邊的親戚基本都被打了,包括我。
那個年代的俄羅斯雖然挺黑暗的,但我想也會出現孩子打父母的現象,但也就一兩個罷了。
父母越是疼我們就更應當回報他們,不讓他們對我們的期待落空。
童年讀后感6
我讀時的感受與高爾基寫時的感受是一樣的:一種濃厚的,色彩斑斕的,離奇的難以描述的生活,以驚人的速度開始了。
感觸最深的要數第二章了,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而大打出手,阿廖沙幼小的心靈就留下了烙印,他被嚇的竟蹦上了炕爐上,由此就可推想出他兩個舅舅”戰爭“的激烈了。
熱愛科學的”好事情“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雖然當時所有人都歧視他,甚至善良的外祖母也不能接受他,但他卻一如既往,還和阿廖沙成了好朋友,但是最后他也難逃當時黑暗社會的”制裁“,悲慘離去。以致阿廖沙說出了”你們全是混蛋“的話。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回憶兒時的懵懵懂懂,心中總有一份久遠的牽掛,夢中的舊影卻因為時光的流逝漸漸稀疏,而心里想要留守的渴望也愈加強烈。或許有一天,我那滿腔的憧憬化為激情,開始回顧兒時,那將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那么便正如高爾基所說的:”我不是在講我自己,而是在講那令人窒息的狹小天地(如果是我,便是一個裝滿糖果的斑斕小盒)。“高爾基也說過:”人民美好的品質,他們的智慧和創造精神,它能喚起我們一種難以摧毀的希望——那就是光明的,人道的生活必定復生。“
若是再將《童年》刨的更深一點,會出現理性于感性的分歧,他們的視角不同,讀出的道理當然也不盡相同:理性之人會讀出一把雙面刃,它從正邪兩面插入了俄國基層市民的胸膛;而感性的人會讀出一面鏡子,他們會發現書中竟會有自己的影子。但不管怎樣,《童年》都將洗滌讀者以腐蝕,貪婪的靈魂。
窒息的天地,苦難的童年。
童年讀后感7
在暑假里,我閱讀了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寫的《童年》,使我受益匪淺。
《童年》是一本自傳體小說,這本書使我了解了高爾基的童年生活。他的童年生活是悲慘的,是快樂的。他四歲喪父,十歲喪母,是一歲輟學,在鞋店、圣象作坊當學徒,在輪船上幫廚,先后做過洗碗工、裝卸工、鋸木工、園丁、面包師、雜貨鋪店員等等以維持生計。在輪船上做洗碗工期間,高爾基遇上了被他稱之為“啟蒙老師”的廚師斯穆萊。斯穆萊盡管文化水平不高,卻經常讓高爾基給他朗讀各種書籍,這深深的感染了高爾基,喚起了高爾基對于讀書的強烈興趣。高爾基對讀書的愿望是多么強烈啊,他小時候盡管是悲慘的,可是他對讀書的渴望從來沒有變過,他的決心是多么的大啊,這真讓我感到非常敬佩。
和高爾基相比,我又是多么幸福啊!高爾基由于家境貧寒,高爾基上學只好穿母親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他有時穿著一身五顏六色的不協調的裝束,因此引起同學的嘲笑。再看看我們,穿的是新衣服,有的還是名牌衣服。盡管有這么好的條件,可我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揀四,有的衣服穿的次數多了就不愿再穿。
高爾基為了上學,只得撿破爛換錢。每逢雙休日,他就一大早起來,背著一個大布袋,走街串巷,撿一些破布頭,爛紙片給廢品加工廠,換點錢。多么艱辛啊!而我們現在上學什么也不用操心,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美好日子。相比之下,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學習呢?
讀著讀著,我又一次地流淚了。
童年讀后感8
在這風趣多彩的寒假里,我閱讀了《童年》這本書,其中我體會到的感悟很大。
《童年》的作者是蘇聯文學創始人高爾基(1868—1936),被列寧譽為“無產階級藝術杰出的代表”。其代表作自傳體三部曲完美演澤了十九世紀俄國社會的百態,也極致再了高爾基不平凡的一生。
《童年》以第一人稱單數,主人公阿廖沙的視角講述了高爾基三歲到十一歲寄人籬下的悲慘生活。阿廖沙出生于木工家庭,3歲時父親染病而死,他跟隨母親到外公家生活,11歲時母親又因病去世,他開始了闖蕩社會。
《童年》真實體現了十九世紀俄國底層人民的艱難生活,深刻批判了沙皇專治下的黑暗與腐朽,我體會到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而我們現在并不是像以前的社會一樣,可以說是衣來伸手,食來張口每天開開心心的去上學,放學,天天都過這無憂無慮的生活而以前呢都要擔心會不會被凍死的情況,可以說是家破人亡,多事之秋。
《童年》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環境,主人公阿廖沙從小父母就去世了,只有他的外祖母平常來照顧他,他的外祖父對他也非常的不好,但他不也在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中過了下去。如今,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那么好,我們更要發奮圖強,做新時代的接班人。
童年讀后感9
窗外雨淅淅瀝瀝地下著,像一曲歡樂的樂曲,我坐在窗前,再一次翻開了《童年》。
這本書是高爾基記錄自己小時候生活的書,是一部自傳體。
文中的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比什科夫——阿廖沙(化名)是高爾基的真名。阿廖沙的童年很艱苦。他年幼喪父,與母親、外祖母住外祖父家,那時他三歲,后來母親也離開了他。
外祖父愛抽打外祖母和孩子,我記得最深的是阿廖沙染壞一匹布被外祖父打暈死過去。阿廖沙因為生活在一個彌漫殘暴、自私與仇恨的家中,他小小年紀就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與丑惡。
但阿廖沙也遇到了真正善良的人。外祖母如一盞明亮的路燈,照亮了阿廖沙成長的路,她把充滿正義與光明的故事告訴阿廖沙。高爾基說:‘’在她來到之前,我就像沉睡著一樣,生活在黑暗之中,但是,從她來到之后,喚醒了我,把我從黑暗中拯救出來,帶我走進了光明。”但生活在黑暗中的阿廖沙并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將艱苦還沒化為人生的動力,不斷奮斗,最終成為了人人敬仰的大文豪。多么勵志的人生!
讀完這本書以后,我心中酸酸的,十分同情阿廖沙,相比之下,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有家人的關心,父母的陪伴,不愁吃穿,每天可以心無旁騖地學習,難道我們不應該珍惜這樣的生活嗎?另外,阿廖沙身上的那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讀《童年》,我們可以在書中發現我們自己的身影,也會從中學習到很多道理。
這本書值得一看,相信你捧上這本書的時候,也一定會“手不釋卷″。
童年讀后感10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對于我們來說童年是我最寶貴的收藏,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來說,童年應該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在假期中我看了不少書,對<童年>這本書最感興趣。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斗歷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我讀完<童年>這本書,感受到了高爾基的悲慘遭遇,覺得我們是幸運的一代,因為高爾基3歲的時候,父親病故,母親就帶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個自私而又專橫的'小業主,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發財的好夢,從此破產以至于貧困潦倒。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后,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高爾基真實地描述了自已苦難的童年,我為自己慶幸——沒有出生在那個時代,沒有受到這種苦,自己沒有失去父母……我很幸福,因為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
看了<童年>這本書,我有很大的啟發,書中告訴我們要執著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恒、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里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丑事。這里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童年讀后感11
童年是一條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閃亮的橋,童年是一個美麗的世界。童年是多么美好,但是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樂基的童年卻是非常的悲慘。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遼沙。彼什科夫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里,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注著他,阿遼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看了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之后,我常常不僅的想:阿廖沙的生活這么的痛苦,在那么血腥的生活之下還保持著如此正直的心真讓我感動!如果那時社會上每個人都多一點愛心的話就不會有阿廖沙那么困苦的人了,也就不會有那么悲慘的《童年》了!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樂基已經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么事,還要父母給我幫忙,就說一次做奧數題吧,讀了一遍以后,覺得這道題很難,根本不經過自己動腦子試一試,就要爸爸來教我,其實這道題很簡單,還沒等到爸爸來教,我已經做出來了。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遼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遼沙的愛,給予了阿遼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遼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里誰都能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那還會出現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這又讓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童年讀后感12
我讀過《綠野仙蹤》、《格林童話》、《駱駝祥子》……可我更喜歡看的書還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所寫的《童年》。
這本書主要講了小主人公阿廖莎的故事。阿廖沙三歲喪父,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在這個家庭里,有粗野自私的外祖父。他經常毒打孩子們,曾把阿廖沙打的失去知覺。除了脾氣暴躁的外祖父外,還有個每天爭奪財產整日爭吵打架的舅舅。兩個舅舅經常毒打舅母摧殘致死,有一個經常打阿廖沙媽媽的繼父。這都讓阿廖沙驚恐不已。還好有慈祥善良的外祖母,雖然外祖母年事已高,但也逃不過外祖父的打罵。
我不僅鼻子一酸,想阿廖沙的生活多么悲慘。他甚至在11歲時就去靠謀生來填飽肚子,而我們現在卻和他相反。我們現在衣食無憂,不僅可以接受教育,還整日被父母捧在手心里……
記得有一次,媽媽晚上加班,我自己一人在家。夜幕降臨之時,我把家里的燈全部打開,但還是生怕有什么怪物來光顧,哪個角落里會不會有鬼?哎,越想越害怕。這時我想到了阿廖沙的故事。他獨自一人在房里不也睡得很好嗎?他行我也行。我一人在空蕩蕩的房間將那些胡思亂想的妖魔鬼怪統統換成了“我也行”。
這部書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阿廖沙不顧家里人反對去與“好事情”玩耍。“好事情”經常參加外祖母舉行的晚會,他十分尊敬阿廖沙的外祖母,因此也鼓勵阿廖沙把外祖母說的都記下來,和外祖母一樣具有良好的品質。我感受到了他們深厚的友情。
在這本書中,我最敬佩的人是阿廖沙的外祖母。這位和藹可親的老人,無論在怎樣的生活中都可以保持一顆善良樂觀的心。外祖母的愛像一盞路燈照亮著阿廖沙的人生。
讀了《童年》以后,我不僅明白了要珍惜童年生活,要勇敢堅強,也明白要珍惜眼前的生活,珍惜友情,親情。
童年讀后感13
我經常聽爺爺提起他的童年,我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
爺爺說他小時候家里窮,買不起大米,就把玉米磨成粉,拿去換一點大米回來。每次煮玉米粥的時候只放少數的米打底,吃的時候碗里好像有個人在搶著喝一樣,更談不上吃飽了。哪像我們現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還嫌這嫌那的。我有時候還吃剩飯碗,爺爺就說浪費米粒天上的雷公會打頭的,這時我心里就覺得很不好意思。 每天放學之后,富人家的孩子都在玩耍,而爺爺什么都顧不上,一放下草編的書包就得去割很多豬草和羊草。根本沒時間寫作業,更談不上玩耍了。而我一放學就先買些自己喜歡吃的零食填飽肚子。一到家根本沒有家務活給我干,只要安心做作業就行。我的自覺性較差,有時候還偷偷看電視呢。回想起來真不應該。
爺爺小時候兄弟姐妹們多。衣服都是挨個穿,每件衣服都縫縫補補到不能穿為止……每當聽到這兒我就覺得心酸。想想我自己,夏天的裙子就有幾十條,全年的褲子加起來也有幾十條。媽媽一看到我合適的衣服“絕不手軟”,所以我的衣服特多。衣服買回來時,爺爺看見了都說你們這些年輕人太會花錢了,想想我們那時候衣服上有很多補丁都舍不得扔,哪像你們現在衣服上一個補丁都沒有就扔了,太浪費了。
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不再像爺爺小時候那樣過貧窮的日子了。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為祖國的和諧進步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
童年讀后感14
合上最后一頁書,往事如過電影一般,在腦海里浮現,驀然回首,我的童年,索然無味……
高爾基的童年充滿了無限的黑暗,殘暴,恐怖,自私與貪婪的,如果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可以說高爾基根本就沒有實際物質上的童年,甚至可以說他根本就“沒有”童年。但在我看來,高爾基擁有童年,而他的童年比我們任何人的童年都要有意義!在他的童年中,他雖不能隨心所欲,不能揮金如土,不能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正是如此,高爾基才看到了與常人所不一樣的世界,也確立了常人不一樣的人生目標!
而在當今社會,我們既無法享受快樂,也無法像高爾基一樣,在生活的磨練中得到成長。我們就像一條條無助的魚,日復一日地游弋在無邊的題海中。甘羅是作為一個成功的典范為后世的父母們所津津樂道的。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步甘羅的后塵,希望他們少年老成,光宗耀祖。我們的社會是一個沒有童心,缺少童趣的社會,這里缺少晶瑩剔透的童話故事,這里沒有浪漫與唯美,沒有詩意和趣味!
我們的生活單調而枯燥,從早到晚,就只知道學習。心中那個五彩的夢開始漸漸變得暗淡起來,對未來的無限向往,也漸漸淡漠了,剛剛開始的花季也變成了灰色。童年在我們眼中被曲解,我們所謂的“童年”就是游戲機、肯德基、阿迪達斯,那些物質上的滿足。我們常常坐在窗邊仰望星空,雙手托著下巴,一遍又一遍地,數著我們的孤獨。
“每個人的童年未必都像童話,但是至少該像童年”,很遺憾,我們的童年既不像童話,也不像童年。
我們是一群沒有童年的孩子!
童年讀后感15
”這世界上怎么會有這么悲慘的童年呢?“讀完《童年》后我便產生了這樣的嘆息。
每一個人都有童年,每一個人的童年卻又各不相同。但我們每一個人的童年有高爾基那么困苦嗎?不,我們沒有,我們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高爾基的童年卻沒有我們這么幸福,家庭也沒有我們美滿。他從小父母雙亡,只有外祖母照顧他;他沒有新衣服,只有幾件打滿了補丁的舊衣服;他沒有好的學習條件,就連書包也是破的,然而他并沒有抱怨現在的生活,而是更加努力的學習,想報答他的外祖母。功夫不負有心人,高爾基最后當上了世界著名的大文豪。
這讓我想起之前在電視上看到在山區的留守兒童,他們和高爾基有著相似的童年。他們的父母不在身邊,每天上學要走幾個小時的山路,但他們仍然刻苦學習,在放學途中撿柴禾,回家后幫助老人做家務……這些都讓我十分敬佩。
高爾基和這些留守兒童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長大并且成才,是多么的不容易,而我們的童年卻充滿陽光、雨露的滋潤,我很慶幸自己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
因此我們更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絕不讓我的父母和老師失望,用高爾基的《童年》來激勵自己,迎接充滿活力的童年,抓住童年的尾巴,讓童年的記憶更加美好!
【童年讀后感】相關文章:
我和《童年》-《童年》讀后感04-16
童年之苦——讀《童年》有感07-28
讀《童年》有感:珍惜童年04-05
高爾基童年的幸福——讀《童年》有感01-23
高爾基童年的幸福——讀《童年》有感01-23
悲慘的童年讀童年有感05-12
《童年》讀后感09-12
《童年》讀后感07-07
《童年》讀后感05-27
《童年》讀后感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