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發展階段,河北必須走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新路。“十三五”時期,是河北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經濟結構調整任務重,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環境治理任務重,推動生態環境根本好轉還需持續用力;脫貧攻堅任務重,確保貧困人口穩定脫貧還有不少難題;維護穩定任務重,保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容不得半點閃失;深化改革開放任務重,需進一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著眼未來發展,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責任意識,以更大的勇氣和魄力破解難題、砥礪前行,堅定走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新路。
準確理解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新路的科學內涵
走加快轉型新路。要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從固守傳統產業向精準選擇新興產業轉變,從資源要素依賴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堅決打好去產能硬仗,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集聚、集約、集群式發展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雙提升。
走綠色發展新路。要堅持生態優先,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現代產業體系、城鄉空間格局、生產生活方式,持續打好污染治理攻堅戰,整體推進生態治理修復工作,以最大的決心推動生態環境好起來、美起來,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走跨越提升新路。要堅持好字當頭、又好又快,進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攻堅克難,加速補齊生態、民生發展短板,加快實現發展階段、發展層次的整體跨越和提升,逐步扭轉東部區位、中部水平的發展狀態,讓人民群眾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在彎道超車、增比進位中完成河北經濟社會發展的跨越提升。
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新路,是發展目標、發展重點、發展措施清晰的道路,是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確立的戰略性道路,是對目標條件、機遇挑戰、資源環境等因素全面綜合考量的可行道路。堅定走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新路,必須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積極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產業轉型,在改革創新、開放合作中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在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中加快營造良好人居環境,在脫貧攻堅、推進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建設經濟實力強、體制活力強、創新動力強、核心競爭力強,生態環境美、城鄉面貌美、社會和諧美、幸福生活美的經濟強省、美麗河北。
堅定不移走好新路,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
實施創新驅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強化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鼓勵優勢傳統產業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著力打造一批品牌價值高、規模大、實力強、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大企業集團,建立以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實驗室為主導的企業創新平臺和面向產業創新服務的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借力京津特別是首都科技人才創新高地優勢,打造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大力發展產業集群,構建區域性和行業性的研發、設計、技術推廣、檢測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實施自主知識產權保護戰略,推動優勢傳統產業建立行業知識產權保護預警、自律、申訴和維權援助機制,推動優勢傳統產業龍頭企業主導或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地方及聯盟標準的制定;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進一步促進創新服務的細致化和專業化,提升面向產業的創新服務水平。
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發揮好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切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政府集中做好規則制定和公共產品供給工作,努力營造競爭、公開、有序的發展環境;改革人才評價機制,營造激勵創新的良好生態土壤,最大限度激發人的潛能和積極性;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堅決杜絕短期思維和短期行為。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通過兼并重組、債務重組乃至破產清算,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推進產業生態互聯網化;樹立品牌意識,打造更多全國性和國際性品牌;重點發展生態農業、高端裝備、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堅持生態優先,推進綠色發展。普及綠色發展理念。使全社會各部門各層次人群都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不是限制發展,而是追求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有關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嚴格環保準入制度,嚴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項目;擴大節能環保產品政府采購范圍,認真落實國家有關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
建立綠色發展機制。建立生態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績效評價機制,把生態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體系;建立生態補償和激勵機制,加快形成生態環境破壞者賠償、建設和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格局。
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加快打造一批省循環經濟工業園和省市共建循環經濟產業基地;鼓勵優勢傳統產業應用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環保與資源再利用等共性技術,積極開展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等資源綜合利用;積極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健康服務等生態產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
主動協同京津,實現整體跨越提升。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支持環京津區域、沿主要交通軸線具備條件的中小城市建成“微中心”;加強產業園區等重點承接平臺建設,積極承接京津貿易批發、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信息電子等產業落戶。加快交通一體化進程,推動京津市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向我省延伸,打通高速公路“斷頭路”,拓寬國省干線“瓶頸路”,加強津冀港口協作,攜手推進北京新機場建設,構建中心城市與衛星城半小時交通圈、京津冀核心區域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等。推動京津冀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和共建共享,攜手京津開展生態環境統一監測和污染防治技術聯合攻關,建立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基金,完善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加快補齊河北發展短板。優化提升城市經濟結構,大城市加快發展高端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小城市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和特色產業,提升河北城市集聚能力和現代化水平;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增比進位,加強產業園區建設,培育壯大資本密集型、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特色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沿海經濟,以循環經濟方式重點發展大裝備、大物流等臨港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形成濱海型產業聚集帶。
更多相關文章:
1.走新路有作為創亮點守底線心得體會
3.走新路有作為創亮點守底線解放思想大討論心得體會
4.走新路有作為創亮點守底線大討論心得體會
7.走新路有作為創亮點守底線討論心得體會
8.走新路有作為創亮點守底線專題學習心得體會
10.走新路有作為創亮點守底線學習心得體會